第618章 折可存,逼反义胜军(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赶到白云山庄求见李宪的不是别人,正是宝贝傻儿子李奚骨,驻守在平型关的黑煞军团军团长!

简单听了李奚骨回报的问题,李宪才知道自己忙这忙那,居然忘记了很多事情,实在不可饶恕。

大宋君臣无耻,实在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山西境内的几大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军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情都敢做。

现如今的韩世忠不过是一个小不点,老婆梁红玉也就写了一封希望在飞狐县安家的书信,结果被有心人抓住不放,开始大做文章。

尤其是山西境内的大军阀之一姚古,更是勾结杨可世、杨惟忠、王彦,矛头直指种师道、种师中、种师闵三兄弟,忙得不亦乐乎。

私通叛逆,养寇自重,这两个罪名里面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种家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朝廷中的事情,军队里面的事情,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山西境内三大军阀,分别是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因为平时三足鼎力,所以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实际上暗流汹涌,随时都会爆发惊涛骇浪。

现在,姚古、杨可世、杨惟忠、王彦内勾外联起来,搞得声势浩大,种家军面临的形势极为险恶,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彻底崩溃。

军方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故,不管惊动别人没有,至少惊动了山西境内另一个大军阀家族的代表:折可存。

对于折家军来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接受,如果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就绝对不能容忍。

一旦种家军彻底垮台,姚古、杨可世、杨惟忠、王彦抱成一团,折家军就没有抗衡的能力,是可忍孰不可忍?

种家军和蔚州叛逆李宪扯上了关系,折可存首先就想到了自己身上。因为一年前的今天,折可存和毕长青达成私下协定,让追魂枪李宪平安救走了大辽余孽耶律余里衍。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姚古发起疯来,利用蔚州叛逆这件事情,妄想同时扳倒种家军和折家军,那真的糟了。

按照以往的平衡套路,种家军打下风的时候,折家军就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为种家军说两句好话,扼制姚家军一家独大的可能性。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折家军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绝对不能在追魂枪李宪的问题上说三道四,那会引火烧身。

可是,就这么看着种家军被姚家军整垮么?

折可存、折可求,两兄弟仔细推演了各种可能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老折家也应该未雨绸缪。

要想挽回颓势,就必须打蛇打七寸,折家军应该从哪里下叉子呢?

经过一番密谋,折家两兄弟决定引爆一枚定时炸弹,这就是两河宣抚使谭稹!

前文书已经说过,谭稹接替童贯出任两河宣抚使,面临迫在眉睫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如何才能尽快建立自己的班底,让自己在几大军阀面前说话有底气,别人不认为是放屁。

第二,如何才能遏制势力日益膨胀的郭药师,常胜军号称三十万,已经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经过一番谋划,谭稹给昏君赵佶写了一份奏折,力呈“云中归朝人”忠义可嘉、足堪重用。

“归朝人”,就是原来属于大辽国,现在归顺大宋朝廷的幽云汉人。

谭稹组建义胜军,任命李嗣本、耿守忠、韩常为左中右三军统制,并不是相信幽云汉人,而是贯彻“以夷制夷”的方针。

这一套说辞深得宋徽宗赵佶的心理,自然是龙颜大悦,朱砂笔一挥而就,冠冕堂皇的瘦金体光彩夺目,义胜军横空出世。

谭稹为了实现制衡几大军阀和郭药师的目的,所以对义胜军采取了“恩养”措施一律发双饷,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卖命。

那么问题就来了。不是来了一个问题,而是来了一大堆问题。

谭稹这个老太监仗着皇帝赵佶的宠信,而且和朝廷中宰相王黼、尚书左丞李邦彦、********李彦、少保梁师成等“北宋六贼”沆瀣一气,所以他下车伊始就飞扬跋扈,嚣张不可一世。

紧接着又弄出一个“义胜军”,谭稹号称就是自己的近卫军,而且兵力达到五万之众,边防大将心里的想法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