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践诺言,李宪救杨琼(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姜四娘知道自己无法阻止,趴在李宪肩头无声大哭一场,但很快擦干眼泪快速离去。

既然要离开,而且要谋划一年之后的各项事务,李宪当然需要带走一批人。

七月初一日晚上,李宪秘密确定的随行人员,已经全部集中到浮图峪镇司令部三楼大会议室。

出于特殊任务的考虑,宝贝女儿李飞凤是必须的人选。

李飞凤,已经快十一岁。因为营养跟得上,而且习文练武的要求很严格,不仅枪法大成,身体发育也很好。比同龄女孩高半个头,看起来有十二三岁模样,也沉稳许多。

傻金刚孟威、呆霸王陈团,对于汴梁城来说属于陌生面孔,而且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关键是他俩的战斗力无人替代,完全可以独立承担许多重要任务,也被李宪选拔出来。

韦冬宁是贴身保镖,同样没有在汴梁城露过面。她的优势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实在是太漂亮了,让人不敢正面直视。

漂亮的女孩子总具有极大的迷惑性,没有人愿意对这样的人下毒手。这个身份很不错。被李宪安排为近身护卫统领。

主将确定之后,还必须有相应的成员才能构成战斗力。这批成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少女,这是小宝贝李飞凤的部下。姜四娘送来六个女真族女孩,李飞凤身边挑选六个女孩。这十二个女孩都是十四岁,缠金花枪尽得萧芸娘真传。

第二部分:少男,这是孟威和陈团的部下。姜四娘送过来八个女真族少年,从少年军团挑选出十六人。这二十四人能够使用二十四斤的紫铜棍,而且投掷手雷训练成绩突出,可以扔出七十米开外。

第三部分:就是韦冬宁原来带领的吴小琴特务排。因为韦秋明已经给姜四娘担任副手,特务排一分为二,韦冬宁身边只有三十五人,吴小琴带队。

这样一来,主要成员有五人:李宪、韦冬宁、吴小琴、李飞凤、孟威、陈团。随行人员一共是七十一人,包括二十四个少年,四十七个年龄不同的女孩子。

因为金兵在完颜宗望指挥下,要围攻汴凉城,那实在是危乎险哉。李宪这一次准备的装备,当然要保证这些人能够杀出重围。

孟威的合扇板门刀不能带,陈团的五股托天叉也不能带,而是统一使用陈老幺亲自锻造的组合长矛。

这套长矛一共分为两节:带矛头的第一节长度一米八,重量三十六斤。矛头长度两尺,就是李宪设计的三棱军刺样式,只不过放大了四倍。附加枪杆长度一米六,重量三十二斤。第一节单独作为长枪使用,第二节单独当镔铁棍使用。

李宪特别强调,枪头这一节平时放在皮套子里,使用第二节镔铁棍,因为他们手底下的二十四个少年,全都是紫铜棍,这样比较协调。

孟威和陈团的突击小组,吴小琴的特务组,装备两石张力的钢制组合反曲弓,有效杀伤距离一百二十步,外加两壶箭,这是标准装备。压箱底的装备,就是他们每个人携带四枚杀伤手雷,四枚纵火手雷。

少女组肩负绝密任务,的不一样。

第一件:可拆卸钢制手弩,弩箭二十四支,射程六十米,杀伤距离三十米。

第二件:可拆卸式花枪,长度一米六,重量分为九斤和十二斤两种。

第三件:铜制袖箭,平时绑在左臂上,配备十支弩箭,杀伤距离十米。

女兵使用的花枪。不是一般的花,那真够花的!

李宪从漠北带回来一大批乌藤和铁桦木,现在还来不及大批量制作制式兵器,仅仅是给这些姑娘们量身定做了一批花枪。

花枪也分为两节,总长两米。枪杆上面铜、铁丝交替缠绕,挥舞起来光华流转,仿佛一片光轮,带枪头一节平时在皮包里面。

原来,因为郭壁镇的夏国工匠全部搬过来,兵器的系统化有了基础。

李宪北上漠北深处之前,专门画了一套兵器图纸,包括组合长矛(骑枪)、变形断魂锛(瑞士戟)、长柄骑兵战斧(弧形双刃矛斧)、短柄骑兵手斧(投掷斧)、钢制组合反曲弓、钢臂十字弩、铜制灯笼圆盾(带一米矛刺)、标枪(投枪)。

这些兵器结合了欧洲中世纪冷兵器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了杀伤力。

陈老幺组织精选出来的夏国工匠,全面完善螺杆、螺母、簧片,没有让李宪失望。

考虑到年龄层次的区别,李飞凤和她手下的十二个女孩子,分别携带一枚杀伤手雷,一枚纵火手雷。

至于李宪本人的随行兵器,和别人有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