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练新兵,祥符县待机(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李宪一看情况不好,赶紧下达一连串的命令:“韩琮带领第三警卫连立即占领县衙,查封所有库房!李明和李达的第一连、李成和李旺的第二连立即分散行动,把趁乱抢劫的不法分子全部抓起来,强.奸妇女的全部在街头枭首示众!”

所谓乱世用重典,古人果然没说错。

这一通忙乱,转眼就是一天。随着一百多人被杀,大街上挂满人头,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李宪不仅没有觉得轻松,神经反而越绷越紧:“李飞凤的警卫排进驻县衙,清查所有库房。李明和李达的第一连在镇北布防,李成和李旺的第二连在镇东布防,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作为机动力量,同时负责镇内治安。”

不能怪李宪着急,黄河以南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争,现在灭国战争已经打到家门口,所有老百姓都惊慌失措。

李宪知道历史轨迹,所以他没有阻止百姓外逃,而是让韦冬宁发出布告,通报了两路金兵的进兵路线,提醒那些决定外逃的百姓,尽可能带上紧要物品往南逃,不要往东西两个方向乱窜,以免遭遇不测之祸。

但是有一批人还是被控制起来,这就是制造御前军器所“西广备作坊”的工匠。

制造御前军器所下辖东西广备,也就是“广备攻城作”,包括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火作、大小木作、大小炉作、皮作、麻作和窟子作,其中金火作、大小木作就在十里铺镇。

大宋官军的兵器,李宪用屁股都看不上。所以他要就地取材,给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打造一批兵器。

大宋官军的制式兵器是木柄红缨枪,飞狐军的一条原则,就是男人不准用这种“木柄花枪”。

大宋军队的木柄花枪,碰到大辽、大金的骑兵,之所以会一败涂地,就是因为敌人一刀砍过来,你横枪一架,咔嚓一声,连枪带人全都劈成两半!

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现在都是木柄长枪,必须立即更换。

李宪来自后世,观念根深蒂固:即便使用一根直径25毫米的螺纹钢筋,杀伤力也比手臂粗细的木棍强百倍。

正因为如此,李宪把那些被抓起来工匠集中起来,按照自己的要求立即锻造镔铁长矛。

不是锻造长枪,就是武林中判官笔的加长版。矛头是三棱形,长度一尺八寸。镔铁长矛全长范围在一米六——两米四,重量分为十八斤、二十四斤、二十七斤、三十二斤几个级别。

十八斤以下,李宪认为属于女兵的兵器。如果连十八斤的镔铁长矛都拿不动,这样的人立即卷铺盖滚蛋,如果有铺盖的话。

李宪也知道,骑兵的兵器还有马刀,而且重量在九斤以下。

可是大宋官军绝大部分骑马都成问题,而且刀法很难练好。训练用刀和女真鞑子的精锐骑兵作战,基本上属于送死。

镔铁长矛就不一样了,它实际上是一根铁棍。只要找准机会,捅上去、砸下去、扫过去、掷出去,都能杀敌。就算杀不到敌人,也可以打伤敌人的战马,那也是一份功劳。

四百多名工匠连续昼夜赶工,终于完成了一千二百根镔铁长矛的锻造。

在此期间,李宪命令韩琮带领自己的兄弟就干一件事:不分昼夜训练骑马狂奔。

李宪规定的达标条件是:在战马狂奔过程中,左手控制缰绳,右手要空出来,不能抓住马鞍桥的铁过梁,不能达标的依然滚蛋。

战场就是杀人的,不是你杀人,就是人杀你。与其到时候被敌人杀死,还不如你现在就赶紧滚,免得徒增伤亡数字。

“报——”第三日凌晨,李宪正在县衙门口低头沉思,负责十里堡镇北防御的二连副连长李达,突然飞马而来:“公子,镇北三里发现一队金兵,大概有四百多人!”

李先连头也没抬:“看清楚没有,是不是直奔十里铺而来?”

李达大声说道:“我凌晨带领三人小组北上哨探,在十里之外就发现他们鬼鬼祟祟,所以就暗中尾随,现在距离镇子只有三里了。”

李宪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这种事情不用找我,传达我的命令,让孟伟、陈团指挥第一和第二连干掉这股敌人。”

李达是女真少年,也就十二、三岁年纪,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闻言飞马离去。

突然出现四百多敌人来袭,李宪全然不当回事,而且似乎还很烦躁,这他平时的处事风格大相径庭,当然不正常。

如果是知情人,很快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李宪的贴身保镖韦冬宁,已经两天不见人影,这才是更大的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