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杨再兴首战(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向北冲击当然可以,杨再兴虽然勇猛无敌,但是他手下只有三个连八百多骑,肯定挡不住一万多骑冲锋。

可是向北冲出去之后,就会距离自己的大本营越来越远,而且跑到撤退金兵的前面去了,那就不是给二太子郎君完颜宗望殿后,而是当了逃兵。

女真鞑子对于逃兵的惩戒,甑五臣想起来就肉麻,所以他也不敢向北冲击。

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是死路,甑五臣被逼无奈,只能集中全力往回猛冲,战斗一瞬间进入白热化。

不过,李宪对杨再兴的偏爱,今天终于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四个驮马式弩箭连。

驮马式弩箭连,是飞狐军主力军团才会装备的大杀器,李宪专门从蔚州调过来四个连,全部装备给杨再兴的卷山第二团。

两百五十六张弩床,杀伤距离六百米,构成一个巨大的钳形阵势,等着敌人自己一头撞上来。

敌人必须返回东明城,这是李宪早就推演过的结局,所以他才会命令杨再兴重新布局,主要是把四个驮马式弩箭连集中起来使用。

每一张弩床携带一个战役基数,就是一千二百支弩箭。两百五十六张弩床,合计携带三十多万支弩箭。

每张弩床一次射出十二支弩箭,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弩床连续不断地发射,可以挡住四万敌人的轮番冲锋。

杨再兴长途穿插而来,肯定没有携带这么多弩箭。当然,甑五臣也就一万来人,和四万精锐骑兵有极大差距。

常胜军先头部队两千多骑一头撞上来,两百五十六张弩床一次齐射,就是三千多支弩箭,数百匹战马被射翻在地,敌人的冲击阵形顿时一阵大乱。

旷野地带居然会出现数百张弩床,这是所有敌人都没想到的。甑五臣也没有想到会碰到这种大杀器,自然发现形势越来越险恶。

弩床就是专门针对骑兵方阵设计的,李宪和陈老幺鼓捣出来的微型弩床,是按照后世的重机枪配置的。

两百五十六挺重机枪摆成一线,你说有多少敌人杀不死?

杨再兴也是第一次看见驮马式弩床的巨大威力,顿时幸喜若狂,而且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现在根本不用冲击敌人中央阵型,只要贴着敌人的阵形斜冲。让敌人的阵型越来越密集,弩床的杀伤力自然就会成倍提高。

敌人的攻势一挫,杨再兴率领三个连八百多骑终于抓住机会,紧贴着敌人阵型的尾巴斜冲而过,两百多敌人被捅下马背。

不错,敌人就是被捅下马背。

因为杨再兴用的是龙舌凤尾枪,所以他的卷山第二团全部装备组合钢矛,长度三米六,重量二十四斤。这玩意儿借着战马冲锋的惯性,就算不能把敌人捅死,也会从马背上捅下去。

郭药师组建的常胜军,因为军队无限制扩张,装备方面并没有完全配套。大量的木柄花枪,根本挡不住组合钢矛。

杨再兴一招奏效,自然照方抓药。绕了一个大圈子,他又带领兄弟们紧贴着敌人尾巴冲过来,转眼就杀了四个来回。每一次贴身而过,都会有两三百敌人翻身落马。

这一下,人多反而变成了劣势。

前有弩床挡路,后有游骑兵刮鱼鳞,甑五臣气得嗷嗷直叫,却没有丝毫办法。

看看士气急剧下降,甑五臣知道大势不好。如果不能尽快扭转颓势,军心崩溃就在眼前。

现在到了统兵将领亲自出手的时候,甑五臣很快就发现了冲击力最强大的敌人——正在挥舞一杆怪枪杀人的杨再兴。

现在没什么好说的了,甑五臣也足够凶悍,纵马扬刀狂奔而出,冲着杨再兴怒吼一声:“甑五臣在此,南蛮子哪里走!”

甑五臣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斩杀敌人大将,从而扭转颓势。杨再兴也在找机会击杀敌人大将,彻底击垮敌人的军心。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此刻甑五臣猛冲上来,正合了杨再兴的意。

甑五臣奋起全身之力,长柄大砍刀挂着风声劈了下来。杨再兴冷哼一声,龙舌凤尾枪寒光一闪,朝着刀柄一碰,随即往怀里一带!

杨再兴的这杆怪枪,枪头像龙舌,薄如蝉翼,两侧锋利无比。最要命的是,枪头后面的两侧带有倒钩。

甑五臣看见对方的枪尖侧击自己的刀柄,以为杨再兴要顺杆而下削断自己的双手。

没想到杨再兴的枪头不进反退,这一下判断失误,甑五臣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李宪在后面观战,看见杨再兴一招就把甑五臣刺了个透心凉,才明白什么叫无敌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