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飞向东京(2 / 2)

海魂 闪烁 4636 字 2019-09-12

“没事,我还不困!”

蒋时宽朝副驾驶笑着点了点头,“你先驾驶吧,十点钟我替换你。”

十点整,导航员就发来消息,五个团的轰炸机都跟了上来。八百多架轰炸机组成密集编队,朝着北面的夜空飞去。蒋时宽也在这个时候将轰炸机的速度调整到了最经济的(也就是用最少的燃料飞行最远的距离)速度上。机群分成了两层,中间间隔大概两百米,而每架轰炸机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庞大的机群几乎遮盖了整个夜空,如果是在白天地话,恐怕那些在海面上看到这批轰炸机的人都会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十二点,蒋时宽叫醒了休息的副驾驶,长途飞行是极为疲劳的事情,配制两名飞行员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飞行途中轮换驾驶飞机,而不至于几个小时下来。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

“团长。半小时后到达东京湾!”

导航员是没有人可以替换的,不过他可以在途中找时间休息养神。

“知道了,航线没问题吧?”

“没问题。要联系其他的轰炸机吗?”

“对,联系其他的长机,准备降低飞行高度。”

蒋时宽看了眼手表,然后长出了口气。夜空中地云层很浓密,几乎看不到海面。实际上,没有云层,在5000多米的高度上也无法辨认出漆黑的海面。

十二点二十三分,蒋时宽看到了前方云层中地一个空洞,接着他就首先降低了高度,穿过云层后。反射着星光与月光的海面出现在了他的眼前。浓密的云层在靠近日本本土的地方消散了,日本本土的夜空非常晴朗,连一片薄云都找不到。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这可以让轰炸机更准确的投弹,可同样也可以让地面上的日本人发现天上的机群。

“团长,我看到灯塔了,保持航向,降低高度!”

蒋时宽也看到了位于东京湾入口处,三浦半岛上的那座灯塔。这是机群在进入东京湾之前唯一地导航地标。“头雁”几乎是俯冲着在降低高度。同时还必须得按照导航员的提示调整航线。两名飞行员手忙脚乱。

十二点三十三分,“头雁”首先进入了东京湾,其他的“狼鸠”也迅速的跟了上来。机群在距离海面300米的高度上以180节的速度飞行着。这是“狼鸠”在超低空的最佳巡航速度,为了节省燃料,蒋时宽不得不控制速度,不然,他们就飞不回去了。

在东京湾上空飞行的这半个小时,是最为紧张的半个小时。一直以来,东京湾都是日本最重要地海军基地,也是日本战舰,战机最密集的地方,是日本首都的大门。一战时,帝国海军就是在杀入东京湾之后迫使日本投降的。现在,帝国海军舰队虽然还没有办法进入这座海湾,可帝国的轰炸机已经来了。

“头雁”上的飞行员都在紧张的注意着附近海面上的情况。在狭窄的东京湾里,至少有数百艘舰艇,船只。任何一艘舰艇上的人员都有可能发现头顶上的轰炸机,而把防空警报发回去。到时候,机群就要顶着猛烈的防空火炮投弹了。甚至有可能出现日军的战斗机。以前,轰炸机飞行员并不害怕在夜间遇到战斗机,日本战斗机都是“夜盲”可现在,轰炸机上就只有一座尾炮,如果遭到日本战斗机的攻击的话,他们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

“团长,看到了吗?那是东京,我们就快要到东京了!”

位于驾驶舱下面的投弹手尖叫了起来。

蒋时宽已经看到了前方亮着点点灯光的那座巨大的城市。东京不仅仅是日本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人口超过了500万的超级大城市之一。一战后,日本政府鼓励国民提高生育,日本人口也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增加到了7000多万(日本宣称是一亿)这么多人的出现,也就造就了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大城市。这里生活着八百万人,八百万想把唐帝国至于死地的敌人!

“小李,给我接机群频道!”

蒋时宽长吸了口气,朝副飞行员看了一眼,让副飞行员代替他驾驶轰炸机。“兄弟们,前面就是东京了。出发的时候,我说过,这次要让***尝尝地狱的味道,现在,就让我们把东京变成人间地狱吧!”

“干他娘的……”

“炸死***日本狗……”……

机群通信频道里立即热闹了起来,而能够连接机群通信频道的都至少是营长级别的军官。

“好了,大雁们,跟我前进,今天晚上,东京将变成白昼,将变成烈火地狱!”

蒋时宽笑了起来,“回去后,我们好好庆祝一下,不过,现在我们得首先把送给***‘礼物’全都丢下去!”

“团长,快干吧,我都忍不住了!”

导航员在后面叫了起来。

随着“头雁”开始降低高度,轰炸机群再次开始降低高度。五个团的轰炸机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摧毁这座城市,罗云冲给每一个团都选择了一块投弹区域。而在投弹的时候,每个团的团长首先投弹,其他的轰炸机紧跟着投弹。这样,只要烈火一烧起来,就是五片城区同时着火,东京的那几百个消防员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蒋时宽率领的第一团的目标是南面的涩谷区。这是东京最繁华的城区之一,居住着几十万的居民。导航员迅速的确定了航线,开始引导轰炸机进入轰炸地区的上空。当导航员确定已经到达投弹区域之后,将由投弹手来负责投弹,在这时候,蒋时宽只是这两名同伴的助手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