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海陆之争(1 / 2)

海魂 闪烁 4500 字 2019-09-12

 在谈仁皓与聂人凤到达京城之后几个小时,运载着海军参谋军官的第二架运输机也到达了京城。这次由薛希岳首相亲自主持的陆海两军长远战争计划会议将决定帝国在未来两年之内的战争计划,除了陆海两军司令之外,还有十多名内阁成员参加。这也是薛希岳首相重新执政之后,由其主持的第二次重要会议(上一次为帝国内阁全体会议)谈仁皓是在到达京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四号的时候拿到了详细的会议安排。前上次会议主要商讨帝国的国内军事动员发展计划(包括了工业与农业动员)将上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中确定了的议案落实。第四次会议最为重要,在这次会议上,海陆两军将分别阐述自己的长远战争计划(也就是要尽量拿出可靠的论断与证据,来说服首相,以及其他的内阁成员)第五次会议则由薛希岳首相与其他内阁大臣(海陆两军大臣不参加)具体讨论海陆两军提出的计划,最后在第六次会议,也就是最后一次会议上确定海陆两军的具体作战行动。

聂人凤也在这一天给了谈仁皓具体的任务,他必须要在八号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将海军的长远战争计划做一次详细的,而且必须是精彩的,有说服力的阐述。另外,还要对陆军的计划提出置疑。

前一个任务并不难。甘永兴上将制订的海军长期战争计划就是在谈仁皓那份对美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谈仁皓在到京城的当天就看完了这份计划书,掌握了其中的细节,并且针对每一个可能的漏洞都做了详细的思考。可问题是,第二个任务并不好完成。在正式提交之前,海陆两军都不会公布自己的计划的,谈仁皓根本就无法知道陆军到底拿出一个什么计划来,也就无法提前做好准备,只能够临场发挥了。

接下来地三天,谈仁皓参加了前三次会议。以前。他只是在文件报告上对帝国的战争动员,更准确的说,是帝国战争机器有一知半解的了解。现在当他从那些帝国内阁大臣提交的战争动员报告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了解。

唐帝国的战争潜力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在之前数百年的战争中,特别是一战中,唐帝国的战争潜力让很多国家都倍感惊讶,但是,唐帝国到底有多强的战争潜力。这一直是个迷,也是唐帝国的对手最希望了解到的。不过,唐帝国的所有敌人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因为连唐帝国的臣民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国到底有多强大的战争潜力。谈仁皓也一直想知道帝国到底有多大的战争潜力,这直接制约着帝国海军到底能够承担多重地任务。

“那是工业部长。”

聂人凤再次充当了谈仁皓的老师,“上次薛希岳首相提出了24年的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现在将确定能否完成这一工业生产指标。”

谈仁皓有点不解,聂人凤看了他一眼,然后将一份文件放到了他的面前。当谈仁皓翻开文件,看到上面用红线标明地那些工业生产的详细指标数据的时候。他也大吃了一惊。

23年帝国的战争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庞大。其中一些主要的数据为:电力3000亿度(前三季度实际完成2200亿度,预计实际完成2880亿度,后同)煤7亿吨(56.5)石油1.5亿吨(1.21.55,另外,还从波斯帝国进口石油0.75亿吨)钢铁8000万吨(54007250)粮食3亿吨(2.22.9,粮食生产由农业部负责,因为是战略物资,所以被统计在了一张表格之内)谈仁皓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但他很清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越帝国,甚至连接近的可能都没有。而这也正是唐帝*队浴血奋战的基础,没有这么庞大的工业实力,唐帝国就不可能在初期作战严重失利的情况下迅速地扭转战场上的局面。更让谈仁皓吃惊的是,薛希岳订下的下一年度工业生产计划要求在整体上将工业生产量提高两成!

具体的数据为,电力达到3500亿度,煤炭产量达到8.5亿吨,石油达到3亿吨(包含进口)钢铁产量达到11000万吨。粮食产量提高到3.8亿吨。

除了这些之外,薛希岳还制订了24年军事工业的详细生产计划。新造战舰(以下水日期为准)总吨位105万吨,商船(包括了军用运输船)850万吨。飞机产量45000架(其中作战飞机12500架)坦克15000辆,火炮12万门,自行火炮12000门,军用发动机130000台(陆海两军都包括在内)弹药2500万吨(陆海两军的所有弹药都包括在内)这个数据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者是妄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帝国庞大的工业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论证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对谈仁皓这类从来没有接触过帝国庞大战争生产能力的军人来说,当他看到这些天文数字的时候,心里只有无比的惊讶,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自豪感,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24年工业生产任务的讨论是前三次会议的重点。战争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工业规模决定着战争规模,同时也决定着帝*队的战争行动。在这一点上,薛希岳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任何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的战争行动都只能导致失败,而不会获得胜利。因此,军事必须服从经济,没有经济基础,帝国就没有办法赢得战争。这也正是将24年度工业生产计划会议安排在海陆两军的长远战争计划审核会议之间,同时让谈仁皓这类具体负责计划汇报的人员参加工业生产计划会议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些会议,薛希岳首相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军队的战争计划绝不能超过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谈仁皓很快就搞明白了这个信号的含义,他也抓紧时间对海军的长远作战计划做了一些小范围地修改。在第三次会议上,薛希岳首相通过了经过了调整的工业生产计划。总体方向没有改变,即帝国的训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宗汉钦内相还做出了报告,计划在24年新增150万产业工人。也保证工业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工业部长,农业部长提出的新的动员计划也获得了首相的批准。新的工业生产计划将在年底正式启动,而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十一月初就将全面展开。

十月八号,谈仁皓跟随廖汉翔来到了帝国首相府。严定宇元帅也带着一名陆军少将在十分钟后到达了。这是一次闭门会议,参加会议地都是内阁政府的高级官员(至少都是副部长)与之前的三次会议不一样,长远战争计划是帝国的最高机密,那些工业生产计划也很重要,但别的国家也能够大概判断出唐帝国在24年能够将工业产值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却无法摸清楚唐帝国的战争计划。

参加会议的一共只有十多人,除了几个重要的部长之外,其他人谈仁皓都不认识,连那名陆军少将他都不认识。

“你是谈仁皓将军吧?久仰大名!”

在等待会议召开的时候,那名陆军少将主动走了过来,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古迅雷,陆军少将,很荣幸能够与你同堂发言。”

谈仁皓迅速地打量了一下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地陆军少将,同时将那张坚毅。同时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神色的脸庞印在了脑海里。古迅雷给谈仁皓留下地印象很深刻。在谈仁皓以往的认识中,陆军并没有太多的年轻将领,严定宇元帅也很少重用年轻将领(陆军在对年轻将领的任用方面比海军还要保守)而古迅雷明显是个才晋升上来的年轻少将,他肯定算得上是陆军中的一颗新星了。

“对了,我以前是第三骑兵军的,施鼐兴将军的副手。”

古迅雷又做了一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