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迫在眉睫(2 / 2)

赵云再次叮嘱道“如果他们两家真的打起来,战事不可避免,务必护他周全,绝不可让刘虞落在公孙瓒的手中。”

“诺!”

太史慈答应着,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赵云在自己腿上拍了一下,瞅着韩馥的信,心里好像突然打了一道电闪一样,不由得低声嘀咕道“若非韩馥主动给我写信,对幽州那边的事情,我根本无法知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赵云之前忙是根本顾及不到,现在,他终于意识到,是时候该组建自己的情报网了。

这东西,他并不是很擅长,但眼下没有合适的人选,事情迫在眉睫,早一日成立情报组织,就能早一日受益,否则就跟瞎眼的无头苍蝇没什么两样。

间谍也好,密探也好,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春秋战国事情,情报战就已经开始盛行了。

间谍、细作、密探、暗卫、暗桩……叫法有很多,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搜集情报,这种事情,墨家做的非常出色。

墨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在春秋战国年间,墨家的弟子四处活动,密切关注各方动态,他们行动隐秘,既踪影难寻,又无孔不入,就连申不害和商鞅这样的变法能臣,也早早的上了墨家暗杀的黑名单,多次遭到墨家弟子的暗杀。

赵云把自己的想法跟徐荣等人商议了一番,大家一致表示赞同,但是关于具体该怎么做,都拿不出好的对策,赵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往前走,当务之急,先选拔一部分机灵能干的部下派往各地,先从大局着想,各地发生的大事,比如打仗、结盟、军队的动向……一旦探明,都要及时回报。

然后,赵云再进一步对人员进行筛选和训练,让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搜集的情报也更加全面和细致。

这种事情,需要一个头脑睿智,谋略不俗的能人才能胜任,赵云有自知之明,带兵打仗还勉强可以,对情报工作,除非是像郭嘉、贾诩那样的一流谋士,此能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根据对三国的了解,里面的情报机构,赵云也略知一二,曹魏的情报,掌舵者是郭嘉,西蜀这边是诸葛亮,郭嘉诸葛亮就像终端的电脑主机一样,辐射四方,掌控全局,没有高人一筹的大局观,没有缜密细致的思维,没有精准敏锐的判断力,很难将事情做好。

不知为何,赵云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了贾诩的身影。

他来了,一定能行!

赵云亲力亲为,一边选拔精明能干的谍卫,一边训练兵马,燕云铁骑再次得到补充,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这一日,又收到了徐庶写来的书信。

在信中,徐庶先简短的汇报了一下自己求学的情况,然后话锋一转,给赵云举荐了两个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