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七十六章 有限反击(2 / 2)

国策 闪烁 6671 字 2019-10-10

dz-31a是针对美国的第六代主战坦克研制的,用dz-31a对付m1a3,与用m1a3对付t-34相差不大,两者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联系蔡岁康,让他投入预备队,扩大进攻正面。”裴承毅似乎觉得把精力放在战术行动上是在浪费时间。“第6111营继续进攻,但是不要推进得太快。按照计划,在印军主动收缩战线,停止想拉合尔挺进之后,就让蔡岁康撤下来。”

“真要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投入预备队了。”

裴承毅皱了下眉头,没有反应过来。

袁晨皓看了眼显示战场态势的屏幕,说道:“印军已经停止进攻,正在收缩防线,如果情报没错,印军肯定会加强北面的防御力度。”

裴承毅也朝屏幕看了过去,愣了一下,才说道:“那就让第6111营停止前进,不用建立固定阵地,印军撤退的时候,抓紧机会打击印军的装甲力量,但是不要穷追猛打,更不能把印军赶回去。”

袁晨皓点了点头,却觉得有点恼火。

让刚刚发起的进攻停下来,已经是很得罪人的事情了,还要让进攻部队有所收敛,不能穷追猛打,恐怕蔡岁康在收到命令的时候会暴跳如雷。

袁晨皓的猜测没有错,蔡岁康收到命令的时候,确实暴跳如雷,还低声咒骂了几句。

裴承毅管不了这么多,现在他关心的是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战斗。

随着61军投入战斗,印军肯定会调整进攻部署,在北面转攻为守,向南拓展路线,避开重兵设防的拉合尔,继续向巴基斯坦境内挺进。如此一来,由62军驻防的萨希瓦尔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印军的反击只是为了牵制共和国的作战力量,为东线战场上的进攻创造机会,所以印军不会拼命攻打萨希瓦尔,遭遇顽强抵抗后,会像现在这样,转攻为守,以阵地消耗战来拖延共和队。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6军必须在东线战场上的战斗打响之前发起进攻。

只有这样,印军才不可能无所顾忌的从西线抽调部队去增援东线。只要66军的进攻打得出色,甚至能够迫使印军在西线战场上,准确的说,是在克什米尔战场上投入更多的预备队,从而削弱印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兵力。

很明显,裴承毅不是那种喜欢把主动权交给敌人的指挥官。

虽然本轮战役的初期阶段,只有通过防御,才能达到战役目的,但是裴承毅从一开始就把主动进攻放在了首位,并且极力创造用进攻牵制敌人兵力的条件。能否达到目的,就得看66军能否打出个名堂来。

回到办公室,裴承毅联系了蹇柄彪,再次向66军军长明确了作战任务。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蹇柄彪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裴承毅把进攻的最后期限订为5日凌晨2点30分,但是以66军的实际情况,最快也只能在5日夜间22点30分完成进攻准备,也就是储备足够多的作战物资。为了能够在2点30分之前发起进攻,蹇柄彪已经多次调整进攻计划,数次降低炮火支援强度,把主要的支援任务交给了战术航空兵。裴承毅也早已做出承诺,在66军进攻的时候,部署在巴基斯坦的500架战术战斗机,以及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的大约300架战术战斗机将不遗余力的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问题是,空军的支援不具有长久持续性,而攻打敌人严密设防的阵地,必须获得持久火力支援。为此,蹇柄彪只能向陆航发出请求,要求在进攻之前为其航空旅提供至少一个中队的dw-26b型低空攻击机,以及足以摧毁斯利那加印军防御阵地的超级钻地炸弹。

蹇柄彪没有别的选择,地面进攻有难度,就得把希望寄托在重点轰炸上。

还有10多个小时,陆航有充足的时间为66军提供增援力量。

在蹇柄彪忙着调整部署的时候,裴承毅遇到了新的麻烦。

因为印军的进攻非常突然,突破了拉合尔外围的第一道防线,而共和队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突出,61军的反击并未彻底打垮印军,所以巴军总参谋长找上了门来,要求裴承毅对前面几个小时的作战行动做出解释。

会谈的气氛非常紧张,双方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如果不是裴承毅在巴基斯坦呆了好几年,非常清楚巴军将领的脾气,而巴军从上到下对这位指挥共和队打赢了两场大规模战争的将军敬佩得五体投地,言语中多少还有点客气,恐怕双方早就翻脸了。

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就提出组建联合指挥部,结果遭到了巴军的拒绝。

现在问题出来了,巴军却把责任推卸到了共和国身上,认为是共和队的协同作战不得力,才导致拉合尔外围防线沦陷。

因为裴承毅确实有教训巴军的想法,而且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故意留了一手,所以在会谈的时候,他没有提到责任问题,只是明确提出,两军要想亲密无间的协同作战,必须尽快建立具有实际权限的联合指挥部,确定最高指挥官,整合两军的指挥机构,不然谁也无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问题交到了巴军总参谋长手中,而巴军总参谋长却无法做出任何答复。

建立联合指挥部,而且是有实权的联合指挥部,最高指挥官肯定不是巴军将领,等同于把巴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共和人,巴基斯坦放弃了战争期间的独立决策权,巴基斯坦能在什么时候退出战争也不由巴基斯坦决定。如此重大的决策,只有巴基斯坦总统才能做出决定。

谈到了关键问题,巴军总参谋长也无可奈何。

离开的时候,巴军总参谋长一再提出,从中巴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南亚地区的长远利益出发,共和国不应该有任何保留,要在战场上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裴承毅口口声声的答应了下来,但是巴军总参谋长知道,只要巴基斯坦一天不肯在战争问题上做出答复,共和国就不会在战争行动上有所表示。

送走了巴军总参谋长,裴承毅向远在万里之外的项铤辉报告了相关情况。

项铤辉也一直在关注前线的战斗,与裴承毅相比,他更重视战术行动,毕竟项铤辉是特种兵出身,对战术行动有着某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偏好。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项铤辉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吃过午饭之后,项铤辉就去了元首府。

建立联合指挥部很重要,但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联合指挥部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王元庆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肯松口。现在看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前线作战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搞不好,中巴两国关系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