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暗中角力(2 / 2)

国策 闪烁 6962 字 2019-10-10

因为战斗在夜间进行,所以裴承毅无法完全掌握前线情况。

18日凌晨,24军到达空降173旅的防御阵地。

裴承毅临时调整战术计划,让24军立即发动反击,不要等到天亮。

与之前的突击一样,24军在反击的时候仍然遭到了印军的顽强抵抗,只是并没因此降低反击速度。

18日清晨,裴承毅收到24军的战斗报告。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印军已经撤走了!

留在瓦拉纳西的印军只有2个二线步兵师,总兵力不到24000。为了迷惑对手,印军在阵地上设置了大量假目标,比如安装了电加热器、从被动红外夜视仪里看上去与真坦克没有两样的充气坦克模型,大量无人防守的防御工事等等。正是如此,24军才误认阵地上有很多印军,遭到了印军的顽强抵抗,而2个二线步兵师根本不可能挡住24军,也就无法拖住24军的前进步伐。

更让裴承毅恼火的是,印军选择了分散突围。

大约11个印军师,分别从4个方向上突围,以24军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分兵四路,分头追击逃跑的印军。

不得已,裴承毅只能让24军返回瓦拉纳西,接替空降173旅。

虽然这一结果来得有点突然,但是没让裴承毅感到震惊。

围困瓦拉纳西的印军全是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没有主力部队。从攻打瓦拉纳西的力度来看,这股印军的战斗力并不强,不然也不会让空降173旅坚持好几天。派24军驰援空降173旅的时候,裴承毅就相信,印军将一触即溃,不是24军的对手。虽然24军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烦,让裴承毅的看法有所改变,但是最终结果与裴承毅预料的如出一辙,没有多大差别。

放跑10多万战斗力不强的印军官兵,对整场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从短期目标来看,也没有多大影响。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场战役将在西线打响,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野战军肯定要大转移。即便因此使西线战场上的印军多了10多万,但是从东线决战的情况来看,这点兵力对整个战役几乎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逃跑的印军已经丧失了勇气,还会将共和国陆军的强大战斗力告诉其他印军,从而使印军集体胆怯。打垮敌人不如吓垮敌人,只要印军怯战,后面的战斗就轻松多了。

到此,裴承毅应该让空降163旅上场了。

就在袁晨皓等着裴承毅下达命令的时候,裴承毅却没有任何动作。

直到18日中午,裴承毅离开前线指挥部的时候,都没有给空降163旅下达作战命令。

袁晨皓忍不住问了一句,得到的答复是“时机不成熟”。

当时,袁晨皓一点都不理解,但是24小时之后,袁晨皓就完全明白了。

裴承毅在关注战场上的剧烈变化,远在地球另外一端的杜奇威也在观察。

印军全线崩溃的时候,杜奇威立即给印军陆军司令部发出警告,让印军高度警惕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打击,并且明确指出,裴承毅很有可能出动一直没有上阵的空降163旅,攻打瓦拉纳西西面的某处战略要地。按照军事价值的重要程度,杜奇威罗列出了最容易遭到攻击的安拉阿巴德、坎普尔与勒克瑙三处战略要地。

毫无疑问,杜奇威的思路只比裴承毅慢了半拍。

发出警告后,杜奇威就意识到了问题,即裴承毅无法出动除空降163旅以外的作战部队,能够提供给空降163旅的支援非常有限,以空降163旅的攻击力,很难攻占如同安拉阿巴德这样的大型城市。

杜奇威没有迟疑,立即给印度陆军司令部发去了第二份警告,让印军高度重视包括法塔赫布尔在内的,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中小城市。

这次,杜奇威追上了裴承毅的思路。

收到美国国防部长亲自发出的警告,古吉拉德不敢有半点迟疑,当天中午就下令加强了被杜奇威点名提到的几座城市的防御力量。

由此可见,裴承毅没有出动空降163旅,确实是准确无误的决策。

虽然裴承毅可以在18日上午让空降163旅上场,但是从出发到占领阵地,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空降163旅最快在当天中午控制着陆场,在当天下午占领阵地,在夜间进入防御状态。这个速度显然赶不上印军的调整速度,使其在建立好防御阵地之前遭到印军围攻。因为裴承毅无法为空降163旅提供充足的支援,也就无法保证空降163旅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击败印军,甚至无法保证空降163旅全身而退。

不得不承认,裴承毅领先杜奇威一步。

虽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但是战场上的诸多现象表明,美国不但一直在为印度提供军事情报,还在替印度出谋划策。作为与裴承毅交过手的唯一一名美国将军,就算杜奇威脱下了军服,也会扛起重任,兼职担任印度的军事顾问。

裴承毅从来没有小瞧杜奇威,他早就承认,杜奇威是他遇到过的最厉害的对手。

有杜奇威替印军谋划,裴承毅不得不小心一点。

虽然杜奇威很了解裴承毅,但是事实证明,裴承毅更了解杜奇威。

18日傍晚,裴承毅回到战术指挥中心。收到54军攻克巴特那的消息后,他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尽快让前往瓦拉纳西的铁路线通车,将囤积在达尔彭加的上百万吨军事物资装上列车车皮,准备送往瓦拉纳西。

这道命令让袁晨皓疑惑不解,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攻打加尔各答的39军,还有正在孟加拉湾沿海地区南下的36军与37军更需要作战物资。而且按照计划,等到21军打通前往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铁路线之后,达尔彭加的物资就将送往36军与37军,让2个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南推进。

裴承毅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让袁晨皓照着去做。

似乎觉得不过瘾,当天晚上,裴承毅让54军把巴特那的驻防任务交给就地休整的空降161旅,然后全速赶往瓦拉纳西。

因为工程兵提前两天开始抢修遭到印军破坏的铁路线,所以当天晚上,从达尔彭加到瓦拉纳西的铁路线就通车了,第一列运载了大约5000吨作战物资的列车在19日凌晨前离开达尔彭加。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裴承毅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杜奇威就笑不出来了。

54军开赴瓦拉纳西,中队开始向瓦拉纳西运送作战物资,裴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虽然杜奇威也在怀疑54军的持续作战能力,毕竟54军已经战斗了六天六夜,而且连续攻克好几座城市,即便是重装甲军,也到了极限。但是杜奇威不得不考虑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54军是共和国陆军三大王牌装甲军之一,战斗力与看齐,仅比39军差一点;二是54军在前面的战斗中,一直与其他军队协同作战,比如歼灭第一集团军的时候得到了77军的协助,攻打萨希卜根的时候得到了21军的支持,攻打巴特那的时候得到了空突161旅的支持,战斗强度在各主力野战军中最低。

想到这,杜奇威就高兴不起来了。

虽然他仍然认为裴承毅会动用空降163旅攻占印军防线后方的某处战略要地,但是印军首先得挡住54军,不然就算阻止了空降163旅,正面防线也会被54军捅出个大窟窿,说不定连安拉阿巴德都会失守。丢掉安拉阿巴德,北部防线将形同虚设,以中队的突击速度,印军没有任何机会建立第二道战略防线。

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正面54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