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九十二章 装甲比拼(2 / 2)

国策 闪烁 6087 字 2019-10-10

实际上,提高穿甲能力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炮弹的穿甲能力是与穿甲路径上单位面积内的能量成正比的。提高穿甲能力有两个办法,一是直接提高炮弹的出口动能,二是缩小炮弹的直径。一般情况下,会同时采用这两个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够迅速崛起,就是因为炮口动能无法大幅度提高时,能够用这个办法提高穿甲能力。

美国陆军的选择比较直接,那就是提高炮口动能。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在材料工艺取得突破前,美国陆军所使用的电磁炮穿甲弹的长径比已经达到极限,无法继续提高,也就无法通过缩小穿甲弹直径的方式来提高穿甲威力。提高炮口动能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在口径一定的情况下,有个最佳长径比,所以必须提高口径,同时提高炮弹质量,才能达到提高炮口动能的目的。

万幸的是,美国在这方面的基础非常扎实。

2037年底,克莱斯勒公司提前21天向陆军交付了第一批12辆m32a1主战坦克。

紧张的测试工作一直持续到2038年6月初。因为美国陆军当局万分焦急,所以阿伯丁试验场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最主要的几项测试工作,证明m32a1基本上达到了陆军提出的改进要求,具备量产的价值。

拿到这份报告,五角大楼赶在7月前向国会提交了采购计划。

也正是如此,在该财年度的预算中,m32a1获得了278亿美元的拨款,除了采购足够装备一个装甲旅的180辆之外,还将委托克莱斯勒公司在同样的底盘上,开发与db-30a性能相当的步兵战车,并且要求新式步兵战车与m32a1的底盘通用率不低于45%,以节约维护保养开支。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dz-31与db-30的底盘就有大约60%的通用性。

因为m32的开发时间在dz-31与db-30系列之后,所以克莱斯勒公司从一开始就将其当成了地面主战平台,可以在同样的底盘上开发步兵战车、自行电磁炮、物资输送车、装甲指挥车等等主战装备。因为美国陆军早就决定会大批量采购m32系列主战坦克,所以克莱斯勒公司在改进m32的时候,自凑资金开始研制内部代号为“九头蛇”的步兵战车。正是如此,在美国国会批准了m32a1的采购合同后,克莱斯勒公司立即拿出了样车,并且在当年10月初就将27台样车送到了阿伯丁试验场。

测试结果同样让美国陆军非常满意。

因为当年美国联邦政府还有大约200亿美元的特别预算没有花掉{不得不承认,布兰迪诺确实是个理财高手},所以在2038年初,美国陆军顺利拿到了采购240辆m37型步兵战车与120辆m38型骑兵战车{与m37基本一致,只是载员舱缩小,增加了储物舱,提高了单独作战能力}的国防预算。

也就是这个时候,布吕歇尔开始改编欧洲军团。

虽然按照五角大楼的最初规划,第一批量产型m32a1、m37与m38都将提供给驻扎在菲律宾的第8军,然后武装驻扎在澳大利亚的第6军,最后才是欧洲军团{第5军},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照此计算,要到2045年之后,甚至2050年左右,布吕歇尔的欧洲军团才有可能换装。

不得不说,布吕歇尔在美国陆军中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他的游水下,五角大楼在2038年7月,也就是第一批量产型m32a1交付前不到1个月,调整了换装计划,第1装甲师派在了第一位。该年年底,在布吕歇尔的努力下,第3步兵师排在了第1装甲师的后面,第二个接受新装备。

正是如此,到2040年底,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均完成了换装工作。

因为在2040年下半年,布兰迪诺领导的民主党输掉了大选,按照美国的惯例,在政权交接的那一年,现政府只能动用一半的预算,要将另外一半的预算留给下一界政府,或者征求当选总统的意见,决定如何使用联邦预算,所以布兰迪诺征求了兰德斯的意见,并且按照兰德斯要求,增加了国防开支。正是如此,到2040年底,驻扎在本土的第4步兵师与第7步兵师都完成了换装工作。2041年初,兰德斯住进白宫之后,批准了一项总额为4000亿美元的特别国防预算,因此第1陆战师、第2陆战师都列入了换装名单。因为第1陆战师与第2陆战师在返回国内换装前,中东危机就爆发了,所以原本计划提供给这两个陆战师的,已经生产出来的m32a1、m37与m38都转交给了美国陆军,用来武装等待换装的第10步兵师。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除了第1装甲师、第3步兵师、第4步兵师与第7步兵师完成了全部换装工作之外,第10步兵师也完成了换装工作,只是没有能够按照标准完成换装后的训练工作。

比较一下就能发现,美国陆军在2038年到2041年间的换装速度,几乎比得上共和国陆军在2031年到2035年间的换装速度了。当时,共和国正在为印度战争做准备。由此可以证明,早在布兰迪诺历任前,美国当局就在为中东战争做准备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吕歇尔如此有信心,与m32a1的出现不无关系。

按照克莱斯勒公司的宣传,m32a1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与dz-31a型主战坦克正面较量的先进主战装备,性能比俄罗斯的t-38{从t-95之后,俄罗斯当局就改变了坦克的命名规范,t-38的正式编号应该是t-2038。按照乌拉尔车辆厂的宣传,t-38的性能比dz-31a还要先进}、以及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豹5”先进5到10年,仅比共和国的dz-31c型差一点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主战坦克之一。在美国组织的几次测试与演示中,m32a1也有过不错的表现,比如一炮轰穿2500米外的2700毫米厚的钢板,挡住了从2000米外打来的穿甲弹等等。这些表演也为m32a1赢得了几个海外市场,比如英国当局就放弃了自行开发的“挑战者4”型主战坦克,决定采购m32a1的英国版,沙特等几个与美国关系还算不错、且比较富裕的国家也象征性的购买了一些m32a1。只不过,所有出口的m32a1都要在2043年之后才能正式交付,因为克莱斯勒公司首先得为美国陆军服务,而且还得花时间针对出口进行改进。

客观讲,m32a1的综合性能肯定不如dz-31a,但是具备与dz-31a拼命的资本,如果能够在遭遇战中占据有利位置,肯定能对dz-31a构成致命的威胁。至于在dz-31c面前能否占到便宜,恐怕连布吕歇尔都没有多少信心。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装甲营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而且即将与伊朗军队遭遇。

也就在这个时候,袁晨皓派出去的大型无人侦察机到达了战场附近。因此,当美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发起冲击的时候,袁晨皓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前线战况,伊朗军队的指挥官也非常清楚战场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