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九十九章 缴械投降(2 / 2)

国策 闪烁 5888 字 2019-10-10

袁晨皓可以不把时间放在眼里,美军却没有这么幸运。

克兰失守后,布吕歇尔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回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克兰,因此他让留在后面的第3步兵师的1个装甲营与1个步兵营立即向克兰进发。准确的说,因为克兰的美军指挥部在战斗结束前就被攻克了,所以在伊朗军队消灭最后一股美军之前,布吕歇尔就派出了反击部队。

正是如此,这2个美军营才一头撞上了哈桑师的铜墙铁壁。

在突然袭击的战斗中,1个美军装甲营能够把2个伊朗陆军师打得头昏目眩,可是在面对面的战斗中,2个美军营肯定不是1个伊朗步兵师的对手。不管怎么说,哈桑师是伊朗资历最老的王牌师之一,在两伊战争中就有卓越表现,在抵抗美国入侵的伊朗战争中,更是荣获了数不尽的荣誉。就算该师没有幸运的成为第一批换装的主力部队,大部分主战装备显得很陈旧,性能也相对落后,可是在拥有兵力优势,而且严阵以待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让美军尝到甜头。

事实上,此时的美军,已经不是7月1日的美军了。

打了一轮冲击,损失了几辆坦克与几辆战车后,美军指挥官、即装甲营的少校营长断定对手已经做好准备,就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迅速向北迂回,打算从侧翼包抄到哈桑师的屁股后面,继续向克兰进军。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给他们的命令是向克兰进军,而没有说明走哪条线路。

此举,最终拯救了这两个营的大约800名美国大兵,却葬送了哈卡里的其他美军。

发现美军向北机动,哈桑师也立即采取行动,派出了2个装甲营与3个步兵营向北机动,拉开了防线。虽然美军的m32a1与m37{两个营属于步兵师,所以没有配备m38骑兵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超过了伊朗军队的dz-21主战坦克与db-18步兵战车,但是在越野行驶的时候,性能再好的履带式战车的最大速度都很难超过每小时40千米,轮式战车的最大越野速度甚至很难超过每小时30千米,因为跑得太快的话,车内的乘员与载员肯定吃不消。也就是说,在越野行军的时候,m32a1等新式主战装备的速度优势并不明显,很难拉开距离。

发现伊朗军队追了上来,美军只能加快速度。

不多时,美军少校通过战术数据网络,收到了克兰的最新情报,确定伊朗的装甲部队已经占领了整个克兰镇,最后一批美军也当了战俘。显然,继续向克兰突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南下返回哈卡里,暂且别说能不能再次突破伊朗军队的防线,就算能够赶回去,又有多大的意义?

很明显,美军少校有那么点私心。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他花了大约45分钟才考虑清楚。

也就是说,等他想明白的时候,他的部队距离哈卡里大约60千米,而距离北面的居尔珀纳尔只有不到20千米了。更重要的是,因为伊朗军队进攻的时候,对哈卡里方向进行了压制式电磁干扰,各作战部队只能通过战术数据网络获取战场信息,所以美军少校无法及时联系上布吕歇尔将军,也就无法获得将军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这名少校最终做出了极为明智的选择,向居尔珀纳尔进军!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在7月2日下午才到达居尔珀纳尔,所以这支由1个装甲营与1个步兵营组成的美军没有遇上地战斗单位,在到达居尔珀纳尔之后,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电能,随后就向西前进,在2日夜间到达佩尔伟里,并且在3日清晨到达锡尔特,与增援部队会合。因为到这个时候,该部美军的上级单位已经全军覆没,而率先到达锡尔特的是第1装甲师的部队,而不是第3步兵师的部队,所以该部就被派往巴特曼休整,与第3步兵师的主力部队会合。正是如此,该部美军再次逃过一劫。到达巴特曼之后,该部没有停留多久,在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到达前就被派到后面去守卫交通线,所以在第十战斗单位打下巴特曼的时候,该部美军又非常幸运的避开了共和队的锋芒。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

对困守哈卡里的布吕歇尔来说,北面防线崩溃,绝对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

虽然无人侦察机发来的图像显示,伊朗的主力装甲部队还在克兰,没有立即南下,但是布吕歇尔并不抱太大的指望,因为在美军打下卡瓦尔之前,伊朗军队肯定会再次进攻,并且一举拿下哈卡里。

问题是,这个时候,布吕歇尔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接到杜奇威的电话后,布吕歇尔就把指挥工作交给了第1装甲师第1旅的旅长图克文上校与第3步兵师第1旅的旅长克洛泽上校。陆军中将没让两位手下死战到底,只是希望两人在尚有战斗力的情况下,为美人的荣誉而战。说直接点,就是在还能继续作战的情况下就不要投降。问题是,什么时候叫“还能继续作战”?按照共和队的传统,那就是还有一枪一弹就叫“还能继续作战”,而按照美队的传统,只有在还有可能达到战斗目的的时候才叫“还能继续作战”。也就是说,如果两位美军上校认为他们做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达到战斗目的,就可以向敌人缴械投降。

事实上,在布吕歇尔离开前,两位上校都认为没有必要打下去了。

突围无望,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因为死拼只能导致更多的官兵伤亡。

当然,布吕歇尔眼里的战斗目的不是突围,而是牵制住对手的主力部队。

安排好“后事”后,布吕歇尔在哈卡里等了大约3个小时,才登上了前来接他返回伊斯肯德伦的垂直起降运输机。

在他离开后不到1个小时,两位美军上校向已经攻到哈卡里城外的伊朗军队投降。

此时,全面进攻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