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防守反击(2 / 2)

国策 闪烁 5903 字 2019-10-10

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9艘全都跟随航母,在东地中海活动。

与“朱姆沃尔特”级相比,“劳伦斯”级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火力。或者说,设计的时候,该级驱逐舰就把火力要求放到了首位。如此一来,“劳伦斯”级成为了美国海军中第一种装备可控聚变反应堆的大型水面战舰。虽然可控聚变反应堆是为电磁炮准备的,但是在正式建造前,能量拦截系统已经取得成功,所以“劳伦斯”级也成为了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能量拦截系统的大型水面战舰。依靠输出功率达到120兆瓦的动力系统与双体冲浪船型,“劳伦斯”级的最大速度突破了45节,因此成为了美国海军第一种“高速大型战舰”。事实上,“劳伦斯”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的最大航速是70节,不然不会采用双体冲浪船型。让速度降到45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力系统的功率不够高,二是作为高速战舰必须的辅助升力系统还不够成熟。按照美国海军在2040年提出的计划,从第二批次或者第三批次开始,“劳伦斯”级将采用输出功率更大的反应堆与推进效率更高的推进系统,增添辅助升力系统,使其最大航速达到70节。

美国海军的这一改进计划,实际上与“劳伦斯”级的“姊妹舰”,即“新奥尔良”级防空巡洋舰的设计建造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新奥尔良”级采用了与“劳伦斯”级大致相同的舰体,但是作为巡洋舰,“新奥尔良”级不但需要具备与“劳伦斯”级相当的火力支援能力{至少配备2门电磁炮,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配备3门电磁炮},还要具备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至少需要192具导弹垂直发射管,而“劳伦斯”级只需要96具},以及舰队指挥能力{需要额外为30多名舰队指挥人员提供舱室,以及为增设舰队指挥系统提供空间},所以“新奥尔良”级的排水量比“劳伦斯”级增大了30%左右。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增强防空能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希望能够用上具有区域防空能力的能量武器,所以“新奥尔良”级的反应堆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240兆瓦,最好能够超过320兆瓦。也就是说,在无法提高反应堆功率密度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反应堆的数量。问题是,舰体内部空间本来就有限,增加反应堆数量,就得减少其他设备与系统占用的空间。设计的时候,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的工程师就想了办法,比如用8个人一间的水兵舱代替4个人一间的水兵舱,将水兵床铺的长度由2.2米缩短到2米,减少一个士官餐厅,将娱乐舱的空间减少一半等等。问题是,这么搞的话,“新奥尔良”级的舰体与“劳伦斯”级的舰体就只有不到40%的通用率了。

无可奈何之下,美国海军只能延迟“新奥尔良”级的采购计划。

不管怎么说,“班布里奇”级的防空能力还不算糟糕,舰队防空压力不是很大,“新奥尔良”级及时服役的最大贡献也就是加强舰队的炮火打击能力。如此一来,采购更多的“劳伦斯”级驱逐舰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再说了,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与诺思罗普公司的建造能力非常有限,“新奥尔良”级开建之后,肯定会影响到“劳伦斯”级的建造工作,甚至会提高建造成本。

受这些因素影响,美国海军把“新奥尔良”级的采购计划安排到了2044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从第22艘开始,“劳伦斯”级就将按照第二批次的标准建造,即采用为“新奥尔良”级开发的新式反应堆{输出功率达到了300兆瓦}。“新奥尔良”级的建造工作也将同时展开。因为“新奥尔良”级与“劳伦斯”级{第二批次}的舰体通用率与主要设备通用率高达75%,所以同时建造两种战舰,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价格。建造能力方面,因为通用与诺思罗普公司已经承诺在2044年前各自完成一座大型船台的现代化改进工作,所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第八战斗单位造成影响的,还是在东地中海活动的9艘“劳伦斯”级驱逐舰。

因为命名规则上的差别与战术应用上的区别,所以美国海军多用途驱逐舰的远程炮火支援能力与共和国海军的巡洋舰旗鼓相当,都拥有2门电磁炮,而是不像共和国海军的驱逐舰那样,只有1门电磁炮。虽然算上射程、射速、精度、持续作战能力等等重要因素,“劳伦斯”级驱逐舰的战斗力比不上共和国海军的巡洋舰,但是排除了至关重要的射程之后,谁也不能忽视这种世界上最“新”的驱逐舰的打击能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劳伦斯”级驱逐舰上的2门电磁炮,能够在10分钟的短促炮击中投射400发450磅级炮弹,也就是接近82吨的炮弹。虽然根据第八战斗单位的作战记录,美军的炮击强度从来没有达到这一水准,但是在短促炮击中,1艘“劳伦斯”级驱逐舰肯定能在10分钟内投射50吨炮弹,或者以每小时150吨的速度持续投射弹药。9艘驱逐舰一起行动,能在10分钟内投送450吨炮弹,或者在1小时内投送1350吨炮弹,对面积在20平方千米左右的防御阵地进行饱和炮击。

巴赫切只是一座人口不到1万的小城镇,市区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

因为没有料到美军会主动反击,以及在此之前的战斗中不得不充分考虑美军远程炮火的威胁,所以第八战斗单位在巴赫切的防御阵地面积不到10平方千米。由此可知,大约每30分钟,美军舰队的9艘“劳伦斯”级驱逐舰就能对第八战斗单位的防御阵地进行一次全覆盖的饱和炮击。

事实上,美军的炮击从来没有停止过。

正是如此,在确定需要死守巴赫切之前,王学平就让支援旅的工程部队在巴赫切构筑了大量足以抵抗450磅炮弹的坚固防御工事,并且加强了地下坑道体系的建设力度。当时王学平只是希望减少炮击损失,没有考虑那么多。

不得不承认,这一举动,拯救了很多第八战斗单位官兵的性命。

虽然拥挤在地下坑道里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总比呆在地面上挨炮弹好得多。

大概美军也没想到,第八战斗单位会有如此的先见之明,所以从9日上午开始,美军的进攻就不是很顺利。打到9日夜间,美军仍然没能突破第八战斗单位的外围防线,甚至没能在战斗中击毙多少敌人。

打到10日凌晨,也就是苏劲辉在南面调整战术的时候,攻打巴赫切的美军已经疲惫不堪,不得不停止大规模进攻。为了防止第八战斗单位趁机反击,美军并没完全停止进攻,而是以小股部队骚扰的方式,让第八战斗单位无法顺利组织反击。

当然,美军的情况一目了然,强攻1天都没能取得进展,不疲惫才是怪事。

对第八战斗单位来说,这绝对是防守反击的好机会。

只是在让王学平采取行动前,裴承毅必须考虑得更加周到。要知道,在这个方向上还有另外一支战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