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六十七章 同盟体系(2 / 2)

国策 闪烁 5927 字 2019-10-10

按照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相关协议,涉案的共和国公民只需在共和国受到审判,不会移交给印度尼西亚,而共和国也没有资格审讯印度尼西亚的涉案人员。当然,共和国有义务将调查报告提供给印度尼西亚,协助印度尼西亚完成调查。

问题就在这里,在印度尼西亚的调查会有好的结果吗?

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既然是丑闻,挖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东西。

更重要的是,在共和国当局已经公布了调查结果,哪怕只是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的情况下,即便与印度尼西亚总统有关,印度尼西亚的司法机构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

印度尼西亚司法部门展开行动的时候,就是政局动荡开始的时候。

到6月份,包括国防部长、贸易部长、财政部长在内的7名部长级官员,以及陆军司令、海军参谋长与空军参谋长在内的22名军队将领先后宣布辞职或者退役,只有一直受到关注的埃斯皮拉诺总统迟迟不肯宣布辞职。发展到7月初,在埃斯皮拉诺坚持自己是清白无辜的,绝对不会因此辞职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在野党与反对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针对总统的游行示威活动。

对一个由上万个岛屿与4亿多人组成的国家来说,动荡的后果难以想像。

7月11日,共和国的3支航母战斗群南下进入了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与班达海,随后宣布印度尼西亚为旅游限制国,即共和国公民在前往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虽然在任何人看来,印度尼西亚不大可能发生大规模排华与事件,更不可能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动,毕竟共和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几支航母战斗群就停在印度尼西亚的国门外,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评论来说,如果战争爆发,共和国的航母战斗群能在24小时之内摧毁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战略设施,并且在接下来的1周之内打垮印度尼西亚,迫使印度尼西亚当局承认战败。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谁都知道,共和国通过此举向印度尼西亚总统施加压力,如果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动乱演变成针对华人的暴动,共和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印度尼西亚了。

对埃斯皮拉诺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7月13日,埃斯皮拉诺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随后宣布辞职,由副总统基切拉西亚暂时行使国家大权。

到这一步,共和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白了。

更重要的是,这其由军火贸易贿赂案引发的事件,肯定不是表现得那么简单。

要知道,埃斯皮拉诺在2050年上台之后就以“独立发展”与“民族振兴”为口号,让几乎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相信,凭借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印度尼西亚不但能够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还有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毫无疑问,埃斯皮拉诺这样的总统绝对不合共和国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在与共和国的经济合作中获益,所以埃斯皮拉诺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亲华的基切拉西亚组成了竞选搭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埃斯皮拉诺为自己买的保险,也是葬送他的祸根。

从这个角度看,搞掉埃斯皮拉诺就是共和国的目的。

在报道印度尼西亚政局变动的时候,cnn就提到,在共和国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分别替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服务的2家军火贸易公司的身份非常值得怀疑。首先是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都有军火进出口资质,没有理由让贸易公司插一脚。其次是从安全考虑,没有理由让第三方加入。最后就是这2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非常少,根本没有资格承担价值数百亿元的贿赂行为。唯一的解释就是,这2家公司与中重集团、中航集团的关系非同一般,或者得到了其他强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按照cnn的说法,军情局从来就不缺乏如同军火贸易公司这样的“对外机构”,而且军情局与共和国两家最大的军火企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场闹剧的幕后策划很有可能就是军情局,而其根本目的不是搞臭两家军火企业,而是让印度尼西亚总统下台。

事实上,这起贿赂案也没有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造成多大影响。

要知道,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只有行贿才能拿到订单就是潜规则,而且两家公司拥有能让美国都垂涎欲滴的先进武器,其他国家又有什么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呢?

真正倒霉的只有埃斯皮拉诺,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官员、将领。

当然,埃斯皮拉诺领导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复兴党也深受其害。

在当年10月举行的大选中,代表民族复兴党参选的基切拉西亚败给了共同发展党的苏西亚,随后基切拉西亚就宣布退出民族复兴党,单独组建民族奋斗党。就此,印度尼西亚最有影响力的、坚持独立发展的政党土崩瓦解。不管是上台的共同发展党、还是新成立的民族奋斗党,实际上都是亲华政党。

当年12月初,苏西亚在宣誓就职后不到1周就正式访问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颜靖宇的时候,苏西亚提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集约集团观察国升级为正式成员国。

到此,印度尼西亚终于朝与共和国结盟的方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