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41)咸丰(2 / 2)

这一场大宴之后,福济与和春自然有密折送往北京,而张华轩在接到北京的上谕之后,却果然上折力辞,坚称就任布政使后要兼理民政,而他精力要放在行军做战之上,再去料理民政,确实是分身乏术。</p>

他的奏折要比福济等人的密折晚到几天,上达咸丰帝案头之后,这一次却是没有叫军机议处,而是直接让恭王递牌子进来说话。</p>

咸丰帝刚满二十四,恭亲王则是二十一岁,兄弟两人都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儿,因为当年立储夺嫡时产生的嫌隙一直没有抹平过,只是这会子咸丰要依靠其弟的才干与冲劲,帮助他扫平道光年间留下的那些老臣,而恭王执掌军机后,处理政务也是显的精明强干,游刃有余,短短几年的军机领班让奕欣积累了广博的人脉和深厚的威望,这些在咸丰身后,使得奕欣再次翻身,成为手握实权的议政王,这些咸丰不知道,便是知道了,怕也无力阻止。</p>

“起来坐下吧。”奕詝等奕欣请安之后,随口吩咐六弟坐下,他瞟了一眼奕欣,又道:“这些日子你太辛苦,事情是忙不完的,该歇还要歇,不能累坏了身子。”</p>

说完,又吩咐道:“来人,给恭亲王一碗奶子。”</p>

就在前天,奕詝还在下旨斥责军机,指责军机大臣们庸顽循旧,不思进取,不肯振作,拖延政务,今天却又是这般说法,又是扁来又是圆,任他揉搓……</p>

兄弟已经成君臣……该有的礼数却不能废,奕欣站起身来,双手接过太监送过来的人奶子,然后又恭谨答谢,坐下之后,用嘴辰略沾一下碗边,便将碗放下,又起身道谢。</p>

</p>

奕詝对这个六弟的恭谨态度极为满意,几乎是用快意的眼神又看一下奕欣,才带着几分随意向着奕欣问道:“张华轩的折子到了,昨儿先转给军机看过,你看了吧?”</p>

“是,臣弟看了。”奕欣有点摸不准自己这个四哥的想法,咸丰帝在才干与度量上都不及奕欣,而且做事易冲动,不计后果。几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方而英法蓄意找碴,一方面,却是咸丰帝冲动气盛,授人口实。</p>

“原都说,这个张华轩自掏腰包,他的团练淮军又太强,练军不受经制,又给了他财权,怕将来尾大不掉,现下看来,这是个知进退的人。”</p>

奕詝情绪很好,并没有试探自己这个六弟的意思,咸丰四年的这个时候,淮北平定,庐州虽然一时半会儿没有拿回来,不过太平军显然也无力北上,北伐军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虽然一时没有收官子儿,覆灭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至于南京,江南有两江总督怡良,巡抚吉尔杭阿就在苏州,还有孝陵卫的江南大营,三叉河的江北大营,太平军的西征主力也困在皖南与湖北的几个州府,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总体情形看起来,原本气势如虹,有可能一股做气打到北京,把满人撵回老家,让咸丰做亡国之君的危险是没有了,却叫奕詝如何能不心情愉快。</p>

皇帝如此夸赞,奕欣也只凑趣,当即清清喉咙,答道:“文祥原说这个张华轩有些怪异,有钱,不图财不图朝廷恩赏,闷声就练了一支强军出来,怕是将来难以节制,或是心有异志。现下看来,他不伸手要地盘,也不要做封疆实权,只是一心想带兵打仗,图个清史留名便是。”</p>

咸丰颇不以他的话为然,认为老六把张华轩拔的太高,他根据福济的密折,认定了自己了解张华轩的打算,不过这种事却并不需要与自己这个精明强干的六弟多说,当下微微点头,向着奕欣断然道:“军机去拟旨吧,允淮张华轩不加布政使了,其余赏赐照旧,再给他加太子少保的衔头,追谥他三代祖先,再加赏御用棉袍、翎管、荷包。”</p>

他叹一口气,带着一丝疲惫,向着奕欣笑道:“忠臣义士不图恩赏,朝廷却不能亏待了他,老六,是吧?”</p>

奕欣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躬身一礼,大声答道:“是,臣这便去拟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