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239)说服(2 / 2)

当下郑安远也向张之洞道喜,其余中军镇的各级属官,也一并贺喜。张之洞自己半天后才回过神来,不觉有些讪然。于是向李鸿章问道:“不知道老哥的消息,是否确切?”</p>

这话问的有些不恭敬,李鸿章也不同他计较。其实也怪不得张之洞小心,淮安用人向来是极为机密的事,不可能事先泄露,若不是张华轩已经委派他为内阁副大臣,事先让他有资格与闻,他也不能知晓。</p>

不过现在也不必同张之洞说起,倒不是害怕泄秘,不过张之洞刚委了湖北布政,算来最少一年后才能上任,不过是个空头大佬官,也算是张华轩又同这青年举子开了个小玩笑,而李鸿章却是内阁副大臣,这高下之分太明显了,他怕张之洞尴尬。</p>

于是不再寒暄,三人回帐摆座谈公事。几句话一说,郑安远先拍胸脯道:“这不消说得,大帅那边我早就有话,如果不是吴长庆首鼠两端,咱们周总镇有些烂忠厚好人,起劲狠打,捻子的事早就摆平了。现在既然决定要给捻子一记狠的,不消说旁的话,这自然是我们中军镇的事情,放心好了。”</p>

郑安远是武人脾气,虽然在内卫干多了阴私勾当,却是满嘴并无遮拦。</p>

他说的满不在意,李鸿章却是听的心惊。显然,这位内卫出身的大爷这几个月来并没有闲着,一边领兵打仗,一边却要向着大帅继续密报。</p>

看来,大帅确实是对皖系不大满意,原本,军中山头立上几个,第一这是难免的事,人难免有好恶,有了好恶就有远近亲疏,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山头。第二,山头一出来,难免有个对立争功的意思,这样便于大帅驾驭用人。第三,有了山头,自然不必担心军头们勾结造反。</p>

他默然是想,看来,这一次差使做的不漂亮,怕是要失大帅之望,或者,连累整个皖系都不那么风头,要大倒其霉。</p>

</p>

于是又奉承郑安远几句,然后接着问道:“这一路行来,河流渠道甚多,三河尖一带沟渠纵横果然不是虚言,不过,听说捻子近二十万众,其中还有不少骑兵,却是一股也没有看到,看来是被贵部远远赶开了?”</p>

“不错,正是这样。”</p>

这算是中军镇的得意之事,主将与张之洞这个副将都很自豪。张之洞更是坐立不安,他原本就瘦的如猴子一样,身着一身满是油渍的军服,好象并不合身,太显肥大,此时不安其座扭来扭去,看起来更如一只猴子一般,让人甚觉好笑。</p>

他两人得意,李鸿章却是有些隐忧:“如此,想与捻子交手,非得他们出来。不然,这里地形并不好,想大军交战,有些困难。”</p>

“这不怕!”张之洞却是胸有成竹,听了李鸿章的顾忌,只是笑道:“捻子吃了几次亏,现在经常用大股骑兵,还有大旗首压队,总以为人数是咱们十几倍,又有大旗首压着盘子,咱们就不敢动他们的手。其实,若是当真狠打,早就教他们知道厉害了。既然老哥至此,上头有严剿一下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没有顾忌了。”</p>

“就是这个话,孩儿们憋了这么久不能动手,军心都要不稳了。”郑安远脸上有疤,起劲时刀疤一纵一跃,甚是骇人。他与周盛波其实是一起入伍的,不过一个是淮军,一个成了内卫,不过彼此间有点旧交,所以凡事都委屈自己,与两镇淮军一起行动。今天既然有军令,那自然什么也顾不得了。</p>

李鸿章深知中军镇已经杀红了眼,如同一把利刃,不见血就得伤了自己。所以这支军队将来如何,殊难逆料。</p>

他自然不知道,张华轩已经决定把中军镇调到口外,让这把刀好好荡荡那些蒙古王爷的虚骄之气,不过这个打算现在只有张华轩自己知道,李鸿章却是凭白担忧了。</p>

于是再无话说,向着这两人道:“择日打一场,我与两位一起上战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