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以己之矛,攻己之盾(2 / 2)

找机会溜!

黄砖佳间二人准备完毕,上前说道:“既然是比试,我们就每人写两首诗,谁的时间短,诗又好,便是获胜。”

“一人写诗完毕后,另一人再写。可好!”

李重润和张九龄都点了点头。

黄砖佳见二人无异议,走到李重润面前,“邵王殿下身份尊贵,殿下先来。”

李重润心里骂道:“你个老滑头,邵王殿下身份尊贵,怎么不让邵王殿下占占便宜。”

“来就来!”李重润站在国色天香的门口,看着店内的小厮喊道:“笔来,墨来!”

咦,这场景好熟悉!

李重润看了看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左三层又三层,突然想到一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近代诗人卞之琳所作的《断章》,所言不是卖鲍的断章手法。

它阐述了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看”世间万物,同时“你”也是世间万物,可能正在被他人“看”。

但所用文字是白话文,也无相思所寄,并不符合此时对于诗的要求。

可这并不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稍加改动,这不就出来了吗?

李重润提起笔,小厮研好墨,笔尖微润,随手书下第一句。

“立桥看红袖招展”

所有老先生围了过来,微眯起双眼面色沉稳,一言不发。黄砖见心中暗喜,“就这?什么嘛,不过老生常谈。”

张九龄皱起眉头,“就这水平勇敢出来比试,难道是在侮辱我?”

李重润没有被身边人的打扰,继续写下第二句。

“佳人望江边柳岸。”此时李重润竟在人群的最外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茗怜。

她怎么从画舫里跑了出来?但,此时不是分心的时候。

身边的人看着写下这首诗,开始细细品味,黄砖佳身后的老者也略微点了点头。

随后两句李重润没有停顿,一气呵成。

“明月缀三千清梦,怎敢入北斗阑干。”

在场的学者看到这几个字的出现在纸上的时候,惊呆的看着李重润的脸。

单靠这两句,就能看出李重润的才华。他们的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在场当属张九龄最为兴奋,这样的对手,过瘾。

李重润一首写完,没有顾及周围人的表情,提着笔,刷刷刷的写下第二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看到第一句的时候,眉头紧皱,陷入深深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

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张九龄在这首诗中感受到无限情怀直击胸膛,整个人,呆呆的愣在原地。

黄砖佳等人看着李重润写下的第二首诗,嘴里呢喃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们已经忘了李重润第一首诗写了什么东西。

这诗,这情,这景,这意,这怎么能是养尊处优的邵王殿下写出来的东西?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

是的,这是张九龄自己的诗。

写完第一首诗的时候,张九龄满俩激动,这个对手,有两下子。

但是看到第二首诗的时候,张九龄完完全全陷入到沉思之中,这种情感竟然令他有感同身受,无法自拔的感觉。

李重润将这首诗写完,笑眯眯的站在原地,看着面前的张九龄心中大喜,“以你四十年后的矛,击你如今的盾,何如?”

此时愣在原地的张九龄万万没有想到,李重润竟然拿他四十年以后的诗和现在的他比试。

“何如?”

ps:感谢最后的龙骑士打赏,非常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票,新书期已过,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