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谋算(2 / 2)

当然,现在坦克和工兵的组合也是一样。

旅长和陈山河以及他们身后的人每人手里都有一个望远镜,都紧紧的看着那座桥以及桥上的战车以及桥下的那片淤泥。

因为等他们两辆战车到了合适的位置,将会有炙热的子弹飞向桥底下的那片淤泥。

没有日本人知道那片淤泥有多薄,更不会有人知道那片淤泥下面埋了有多少斤黑火药。

而且是那种暴躁型的。

在临出发之前杜兴华跟着陈山河来考察过这条桥,告诉他,敌人的战车到哪個位置才可以开枪打底下的炸药包。

如果敌人的战车只过来一辆,是一辆一辆的过桥,之间距离太远的话,需要等最后一辆上了桥之后再炸桥。

如果敌人两辆战车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尽量,等两辆战车都到了合适的位置再打。

这些话杜兴华记得清清楚楚,什么是合适的位置,杜兴华也记得清清楚楚。

陈山河交代过,就是能让小鬼子的驾驶员全部被淹死的位置,那就是最好的位置。

“排长,看,到位置了!”其实副排长年纪也不大,17岁,但17岁在农村已经可以生好几个孩子了。

这个副排长,家里已经有老婆有一个孩子,东坡村人。

上次陈山河带人去解救东坡村时,把他们救下之后他就参军了,参军的训练很刻苦,打了几仗,拔了几个炮楼之后,就当上了副排长。

此时。

他的心情也是异常澎湃的,因为团长说过,他们干好了,这两辆战车就是咱们团的,如果干不好,那多可惜。

所以。

他们对自己抢到了这个任务非常之激动,眼睛紧紧的看着敌人的战车和工兵就这么上了桥。

然后就听着旁边排长说了一声:“打!”

声音并不大,但是枪声很响。

枪声就是命令。

这次杜兴华拿的并不是步枪,而是扛着一只轻机枪在扣动扳机。

虽然只有10多岁出头,但是他竟然就这么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开始了两发的连续点射。

目标就是他负责的那个桥墩下面浅浅一层淤泥,底下的油布包裹着的巨量炸药包。

之所以用机枪,是因为他担心用步枪打不响炸药包,虽然黑火药有时候很暴躁,但是被淤泥覆盖之后,是否会对弹头摩擦黑火药引起爆燃产生影响,他不得而知。

所以此次任务杜兴华申请了每一个主要枪手都扛在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保险。

他的谨慎做的很对,第一个点射打进淤泥里,但可能因为湿软的淤泥有点降低了弹头的热量,或者减缓了它的碰撞,导致第一次点射没有把炸药包给打爆。

但是后面连续的点射,终于让杜兴华负责的那个桥墩子消失无踪,就在轰然爆炸瞬间。

特别是连续三个桥墩子的轰然爆炸,直接把整座桥全部掀翻了,当然一起掀翻的,还有桥上的20多个工兵以及两辆坦克一辆汽车。

日军的小坦克虽然小,但是也是好几吨的东西,掉到河里面就这么沉下去了。

两辆坦克都是,一辆汽车好歹还撑了点时间,不过依然也沉下去了。

好就好在,河不算很深,无论是坦克还是汽车,沉到水底下后,在水面往下看,在浑浊之间赫然发现有个挺大的阴影。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看了,杜兴华发起了攻击,然后扭头就跑。

这个时候没有必要留恋什么战果,因为天空中时不时飞过一架飞机作侦察。

毕竟,日军的汽油虽然珍贵,但是这次一个师团的军事行动还是需要陆航部队的支持。

日军没有空军,日军的飞机是依附在海军和陆军身上的。

所以。

在日军的侦察兵找不到八路军的地面部队时,需要陆航的飞机在天上巡视,帮他们找出敌人。

以日军的骄傲想来。

他们只需要找到敌人就能击败敌人,现在八路军独立二团的优势就在于他们不被找着。

所以日军的飞机经常巡视这片的领空,虽然什么都找不着,但还是在巡视。

不过这次终于让他们看见有动静。

因为下面桥上的一次爆炸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然后离爆炸地点不远的地方,也就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伙人正在逃窜。

飞机上离地面太高的话,地面的人看上去就跟蚂蚁似的,或者根本就看不见。

只要人在地面上和草丛趴在一起一动不动,如果飞机不特意降低高度,到500米以下去看的话。

根本就看不到任何人。

如果趴下伪装了,飞机不降到200米以下去看的话,也根本看不到任何人。

就算是拿望远镜,望远镜的视野很小,飞机的速度挺快,所以也不容易看到。

但如果人跑动起来,那就容易看到了。

在一架日军的飞机上,日军的侦察飞行员,清楚的看到地面,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在跑动。

从那座桥发生爆炸到这些人在跑动,一想就可以明白,就是这些人袭击了那条桥。

于是飞行员压低了机头俯冲了下去,在离地面不到100米的高度,从天空中冲过,即将扣动机载机枪板机的时候,他还确认了一遍,这些人不是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士兵,然后摁下了机载机枪的射击按钮,两道火蛇像鞭子一样甩出去。

但没想到地面上这些人很有经验,他们看到自己已经在扫射的时候,纷纷朝两边跑去。

然后拼命的扑在凹凸不平的地上。

躲过了飞机的扫射。

飞机的扫射居然被躲过了。

然后。

就在他抬起机头,正准备重新升高,然后回头来继续俯冲攻击时。

他看到前面地面上突然出现了十几挺重机枪,而且都是朝天开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