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社才子改邪归正(2 / 2)

“你竟然晓得我的军衔?”席斌愣住了。

“少尉你那肩章袖章不就是?”小报童笑着:“俺是金陵报的报童,读书识字后最想去的便是军校与师范学校。都是圣上新办的学校哩。不过,俺今日是受了人家托,送席少尉一份报纸。”

报纸是半个月前的金陵报。

只是,上面却赫然刊登着一条消息:“陈子龙调任大明帝国新闻出版总署次长。”

“走,新闻出版总署去!”席斌昂然挺胸。

……

新闻出版总署位于澄清坊。可以说是澄清坊第一个中央行政部门。

作为新的中央部门,新闻出版总署的地位品阶不高,比起其他其余大理寺、太仆寺等正三品的衙门而言,新闻出版总署只有正四品。这在外处也只是一个上府知府的品阶。自然,在京师也就不怎么起眼,无人知晓。

作为次长,陈子龙的品阶就更低了,只有正五品。

但对于陈子龙而言,这显然就是升职。而且是清贵一流升的好职位。毕竟,新闻出版总署的正印官是礼部侍郎王铎兼任。这便意味着,新闻出版总署实际上是陈子龙在掌管庶务。

很快,席斌就见到了陈子龙。

这个松江人不同于席斌所想象的白面文官,竟是个身材粗壮,不怒自威的硬汉。一身宽松的官袍穿在陈子龙的身上,竟是比起传了一身军装的席斌还要威武昂扬,看得他忍不住抬头挺胸,仿佛是上官要来军营检阅。

“你要状告京师广评?”陈子龙开门见山,反倒是让一直以来碰壁的席斌愣住了。

直到邓英儿扯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正是!我要检举这京师广评胡说八道!”

“好!本署收下你的举报了。三日后,会给你一个结果。你留下联系方式与地址便可。”说罢,陈子龙拿出一封制式公函给了席斌。

一刻钟后。

拿着回函的席斌走出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公门,摸着脑袋,一阵感叹道:“这就完事了?”

“不然呢?有好结果,这是好事啊!相公,你惊喜坏了吧。”邓英儿嬉笑着。

“他娘的,圣上手底下新开张的这些衙门,就是不一样!”席斌嘿笑着:“就是不知道,这位新官儿打算怎么个处置法子……”

新闻出版总署里。

席斌拿着席斌的检举函走进了礼部衙门里。

他一路进入,身边的人见了陈子龙纷纷好像躲避瘟疫一样散开。果不其然,当陈子龙出现在王铎身前的时候,惹得王铎一阵脸黑。

还未等陈子龙开口,王铎就道:“卧子,我和你说过几回了。不要乱惹事,不要惹闲事。既无苦主,何必穷究生事?”

陈子龙道:“然则,京师广评这一事,的确有苦主告上门来了。今日,就有一人亲自上门告。如此,还请尚书依言签署法令吧!”

原来,王铎根本就不想管这闲事。与陈子龙说,京师广评这么取标题也没挨着谁。潜台词就是说,礼部不想参合这一回的改税法,新闻出版总署也别乱惹事。用的理由也很冠冕谈话,没人告就不管。

只是,陈子龙却抓住了这一点,一下子就噎住了王铎。

王铎见此,无奈地将陈子龙递上来的一封公函哗啦啦签下了名字。

只是,当王铎无可奈何地签字完了,这才现了公函上的妙处。

那是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号令的内容。

“建立新闻出版职业准入制度,严禁不合格人员从事新闻出版行业……”

……

十月九的早上,朝阳门大姐上响起了熟悉的卖报声。只不过,比起往日乱糟糟脏兮兮的报童。今日出现在大街上的报童完全变了个样子。

只见这些无家可归亦或者家贫无处养的孩子们忽然间穿戴一新,面目清爽没有一点污垢,急扎得整整齐齐,尽是穿着统一的青色短袍上了街。

而他们的身前身后,具是绣着硕大的“京师时报社”五个大字。

“京师时报刊文,新闻出版总署宣布建立新闻出版职业准入制度,严禁不合格人员从事新闻出版行业……”

“京师时报刊文,宣布即日起招聘编修五十人。要求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编修考试即可报名,待遇从优,衣食住行皆有报社负责!”

“京师时报刊文,更有京师良品印刷工坊、京师霓裳纺织工坊等招聘启事!”

呼啦啦,无数人纷涌而至。这年头战乱频繁,经济情况也就十分糟糕。别说小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就是那些读书人也是囊中羞涩。

京师不比南方,经济情况也是够呛。一听竟然竟然有京师时报社招聘,顿时纷纷感兴趣。就算是原本没什么心思要买个报纸,毕竟,有活儿做,那可比什么都强。

如此一来,京师时报一炮而红。

只是,路边的刘一和却将目光落在了新闻出版总署的政令上,一看就道:“京师广评要糟糕了!”

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