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东风骤起(上)(2 / 2)

“皇上,臣拼死反对。皇上,自从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天下莫不是以大一统为重点。而凡是分封的人,并不能够获得真正的太平。如此,那国家分裂,那最后只能够被外人所称。如此,那到时候恐怕不但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内战,到时候大唐真的要亡国了。而高句丽在旁边虎视眈眈,到时候他们难道不会高兴?北方的突厥人也都绝对会高兴,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皇上真的能够做吗?”

“现在,臣哪怕冒着被皇上认为干涉宫闱之事的风险也都要劝说皇上,绝对不能做出如此的选择。到时候,高兴的都是那些外族,然后他们可以趁机左右逢源,然后在中间获得好处。甚至,如果有外族趁着我华夏内乱人,然后再来一次五胡乱华,那可真的是要亡国灭种了。到时候,神州陆沉,那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悲哀啊所以皇上,千万不能够如此,哪怕皇上认为我干涉宫闱,要把臣砍了臣也要进谏”

张超马上不客气的直接说了,根本不留下任何脸面了,直接的开始喷。过去张超说话还是比较含蓄的,可是现在直接开始说明了太子和李世民的争夺皇位,所以根本一点面子也都不可能留给李渊了。

而张超作为一个后世人,并且生活在那个民族思维非常浓烈的时候,对于国家内战的抗拒可是非常巨大的。在后世的中国人,恐怕没有人愿意支持内战,对于内战都是非常反对的。如果谁要是支持内战,那绝对会成为全民公敌。因为中国因为内斗,造成的外国侵略太多了。当年十二道金牌追回了岳飞,北伐前功尽弃。后来因为内斗,在对抗蒙古人的时候兵败,最后神州陆沉。接着明朝时期,内部党争让满清捡了便宜。最后清末民初,因为内乱军阀割据让日本人抓住了机会。所以中国人在内战这方面吃了太多的亏了,张超自然不会允许这种内战的危机再次降临。现在中国不是那么太平的,突厥人在北方虎视眈眈,而高句丽人也都在等着捡便宜,自然不可能掉以轻心了。

“父皇,不能够如此。张御史说得对,如果如此那恐怕会为外族所趁啊”李建成马上说道。

李建成当然也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一旦李世民去到了洛阳,那可就是有了地盘和士兵,自然不能够放任他过去。而且李建成也都是一个目标是皇位的人,也不是什么能够容忍割据势力的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个也是李建成的想法,所以他自然不会愿意李世民分了一半出去。毕竟现在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李建成自然不会同意李世民去瓜分的。

“父皇,儿臣坚决反对”李元吉也都说道。

李渊看到了大家也都反对,然后马上说:“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容后再议吧”

而李世民也都有几分失望,显然对于自己没有能够获得地盘和兵权而感觉失望。

而李世民回到了天策府,然后无奈的说:“这次失败了,我先要去洛阳的想法,看来算是不成了。”

可是房玄龄马上说:“这个张超,居然和太子一个鼻孔出气居然阻止殿下去洛阳?”

可是杜如晦却居然主动帮助张超说:“张超不是和太子一个鼻孔出气,反而是真正的为了我们大唐啊所以,张超之忠诚于我们大唐,未必是什么背叛。”

而在这一刻,杜如晦和房玄龄也都没有能够想到一块去,因为他们身份问题造成了他们思维不一样。房玄龄是山东士族的代表,自然支持李世民去洛阳。一旦李世民去洛阳,那必然要放弃关陇集团的支持,反而要依靠山东士族。这样对于房玄龄的权势来说也都是必然提高很多,并且以后李世民将会成为山东士族扶持的人,将会彻底的和关陇集团脱离关系了。

而其实历史上杜如晦和房玄龄不可能亲如一家,甚至绝对关系不会太好。因为他们两个人根本也就是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房玄龄是山东士族在李世民手下的代表,而杜如晦是关陇集团。关陇集团从当年南北朝时期也就开始形成,北周隋朝到唐朝都是关陇集团的一脉相承,其实都是这么一个集团的内部争夺皇位,争夺领导权的争斗。

而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虽然他们内部也都是有争斗,在李家的范围之内争斗。而李家的大唐和杨家的大隋其实却也都是代表了关陇集团争夺领导权的争斗。至于房玄龄,虽然不可否认他和李世民有很强大的私人交情,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代表了山东士族的利益。而如果说山东士族最希望的也就是能够获得自己拥护一个皇帝,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从南北朝开始,山东士族也都没有能够自己拥立一个皇帝。而从北周甚至北魏开始,都是关陇集团掌握天下,山东士族并没有能够拥护一个属于自己的皇帝。而在此之前隋末的乱世,如果没有山东士族在挑事,那鬼都不信。不过山东士族也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把希望寄托于自己拥护的人,他们都是多方下筹码,不管哪一方获胜那都是可以保存延续家族。这个方法从当年诸葛家族也都有了体现,这种多方下注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哪怕革命时代也都是有这种思维,怪不得山东士族。

结果也都是果不其然,最终李唐获得了天下,然后山东士族扶持的人没有成功。可是山东士族也都不会这么算了,他们肯定会有自己的目的。这次房玄龄支持李世民去洛阳分裂大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一旦李世民到了洛阳,必然需要依靠山东士族的支持,那到时候李世民也就自然摆脱了关陇集团的这个大框架。到时候山东士族进一步可以扶持李世民去夺取大唐天下,而退一步也都可以保证半壁江山。虽然也许大家还是一个大唐的旗号,可是事实上他的内核已经变化了。到时候如果李世民选择去洛阳,哪怕最终获得了天下,那大唐已经不动声色的换了一个统治集团。

所以房玄龄对于张超可是有不少的恶感了,因为张超破坏了山东士族的计划。可是杜如晦却不这么想,杜如晦认为虽然张超固然破坏了他们的计划,可是却保证了关陇集团的团结和统一。这样也就不至于演变成为自己的主公李世民脱离了关陇集团,这样维护了杜如晦的权势。一旦李世民选择脱离关陇集团,那杜如晦这个关陇集团在李世民手下的代表,那地位可就尴尬了。到时候,房玄龄的权力绝对大涨,因为李世民已经选择接受山东士族的扶持,脱离关陇集团了。到时候杜如晦这个关陇集团的人,还能够剩下多少权力,这个可想而知了。

所以杜如晦这次反而是帮助张超说好话了,因为张超维护了杜如晦和关陇集团的利益,让山东士族分裂大唐的想法失败了,这样杜如晦难得的帮助张超说好话。当然,杜如晦也不是因为张超维护关陇集团这一个理由,还有另一个理由也就是关陇集团虽然是士族,可是起源和山东士族不太一样。关陇集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他们很多人都和胡人混血了,而关陇集团的士族其实血脉很多都不太纯洁了。可是山东士族不同,山东士族却是一个誓死维护汉人血统的团体,他们看不起关陇集团这些胡汉混血的人,他们看不起关陇集团,甚至骨子里面都把关陇集团那些人当做了“杂.种”,这样可想而知他们的关系自然不好。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杜如晦自然也都是有些和张超表示亲近。张超其实心里面也都是有计划的,张超可以和关陇集团结盟,可是却绝对要对抗山东士族集团。关陇集团对于血脉的看待很淡,关陇集团因为起源于武夫,而武夫大多都是寒门出身。虽然他们后来也都成为了士族,可他们对于阶级的思维并没有那么的看重,并不认为阶级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是山东士族不同,山东士族却是绝对认为血统决定一切,他们认为关陇集团是“杂.种”,而认为寒门是“畜生”,他们主张血统决定一切,这样自然也就是和张超所代表的寒门注定是要走不到一起的。

因为这两个集团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同,关陇集团是张超可以逐步团结的对象,可是山东士族却是绝对敌人,不死不休的敌人,没有任何妥协都可能。只要山东士族不放弃那种把寒门当做“畜生”,把以出身论命运,那张超也都不可能和他们调和得起来。可是,山东士族会放弃这种血统至尊的想法吗?显然不可能的所以,杜如晦也都没有打击张超的想法,反而对于张超有几分天然的好感,愿意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