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城楼赏雪(2 / 2)

赵飞轩对于郭业,除了感激之外,唯有感动。

郭业看着赵飞轩怔怔出神,以为对方真有些责怪自己三不管的态度,赶忙笑道:赵刺史,哈哈,本官对于主持地方事宜真心不擅长,莫怪本官的偷懒啊!

赵飞轩知道郭业误解了,连忙解释道:不不不,郭御史说得哪里话,你对赵某的大恩大德,唯有感激,哪里来的怪罪?

郭业连连摇手将这话题揭了过去,言归正传道:赵刺史,我看你忙碌了一早上,话又说回来,现在赈灾情况如何了?没了戴明德,是否汝州官场还能继续运转得起来?

赵飞轩闻言,也收起了笑意,正儿八经地答道:郭御史放心,汝州官场多数官员都跟戴明德同流合污过,但高士廉高大人仅押解了戴明德一人赴长安,对于其他官员没有追责,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一清二楚。很显然,高大人这是在抓大放下。

郭业听着连连点头,答道:没错,如今汝州、郑州三地都缺刺史,群龙无首,暂时都由赵刺史您一人负责。如果再把三地官员都抓个干净,那三地的官府真格儿要瘫痪了,那何人来赈灾?何人来救济灾民?所以高大人曾说过,既然一百五十万贯赈灾银还在,灾民还需要拯救,那么,此事就到戴明德,张士元为止即可。

是啊,赵飞轩深有同感地应道,既然高大人饶了三地官员,大家伙还敢不往死里效命吗?都将此次赈灾事宜当作一次将功折罪的机会呢。放心吧,早上我已经将具体事宜都吩咐了下去,而且汝州城北门也已经打开,让城外灾民入城接受赈灾救济。

甚好,甚好!

郭业赞了两声后,问道:涌入城中的灾民肯定会与日俱增,赵刺史,你这边

郭御史放心,我这边已经有了全盘的赈灾策略,先从汝州开始,今日起先在城中搭建粥棚。本官要求属下官员,城中每隔百步,必须搭建上一个粥棚,供灾民果腹温饱,冬衣棉被,也会在每个粥棚边上发放,防止灾民入了城中,还饿死,冻死

很好,赵刺史安排的极为周到。郭某人还是那句话,不左右赵刺史的赈灾方案,一切皆由赵刺史作主。我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粥必须稠,筷子插而不倒;冬衣棉被,不得偷工减料,至少能让灾民能抵过严寒。至于房子,能将城中腾出来的地方都先腾出来,供灾民优先住宿。

说到这儿,郭业稍稍停顿了一下,叹道:赵刺史,咱们都是爹生娘养的,百姓灾民也是。朝廷和官府起初就已经对不住他们了,咱们不能再让他们再饿着肚子,受着严寒,在雪地里露宿,在大街上过夜吧?

郭业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赵飞轩听着鼻头发酸,郑重表态道:郭御史尽管放心,如果赈灾期间,再出现有人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罔顾灾民性命。不用您操刀,赵某人先割了自己这颗项上人头,以谢天下!

哈哈,赵刺史您言重了!

听着赵飞轩说得有些上火,气氛有些压抑,郭业连忙打了个哈哈,笑道:我说了,赈灾之事,全权由赵刺史作主,郭某只是协助而已,不理不问不搀和,这便是郭某人对赵刺史最大的支持。

兜兜转转,绕来绕去,赵飞轩听着郭业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个话题上,不由无奈一笑。

心中叹道,难怪郭御史年纪轻轻,却深得高士廉高大人如此看重与信赖,不简单啊,当真不简单。

聪明机智能力强,既会做人又会做官,这是赵飞轩对郭业心中最中肯的评价。

一时无话,郭业只得又寻了一个话头,问道:对了,赵刺史,您不会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陪我在这城楼上赏雪景吧?

啪~~

听得郭业这般问,赵飞轩轻拍额头,仿佛记起事情来一般急道:瞧我这狗记性,郭御史不说,赵某还真忘在脑后了。(http://.)。

昂?

郭业显然也是一愣,巧了,莫非赵飞轩还真有其他事儿?

随即眼光透着询问看向赵飞轩,示意他说来什么事。

赵飞轩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只不过是我那夫人,想跟郭御史单独见上一面,说说话。

啥玩意?

郭业乍闻,脸色顿时变得怪怪,看着赵飞轩的眼神又大不一样起来。

你娘子让你来找我,想跟我见上一面说说话?还是单独见上一面?

郭业再看赵飞轩说完这话后,眼神清澈如尘,心中尴尬,莫非是我想歪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