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杨妃与蜀王李恪(2 / 2)

杨妃摇了摇头,道:不,李承乾被废固然可喜,但是恪儿莫非忘了董顺刚才与你提及的那具抬进宫来的遗体?

李恪道:孩儿知道啊,董顺不是说了吗?那是前隋太子杨勇的尸体,李承乾正是发现了李泰在魏王府中窝藏杨勇,才率兵杀入最后逼得杨勇投井自尽来着。这与我们有何干系?

我的傻孩子,这里头关系可大了。

杨妃看了眼自己这个心比天高,却是粗枝大叶的儿子,提醒道:杨勇是什么人?那是前隋太子。而母妃又是什么人?母妃可是前隋的公主,与杨勇分属血缘至亲啊。而杨勇又是恪儿你什么人?

李恪掰扯了下手指,说道:按照辈分,恪儿应该唤他一声大伯公。

杨妃道:这不就结了?恪儿,你身上流着一半的前隋血液,你觉得你的父亲会将李唐天下交给你吗?刚才董顺的话你也听清了,你父皇在甘露殿中屡次下了封口令,不准众人提及杨勇死在魏王府之事,更不准让人在宫外宣扬杨勇之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李恪想了想,说道:父皇不是担心杨勇之死,会勾起朝野中那些前隋遗臣遗老的眷念故主之心吗?

杨妃摇了摇头,嗔怪地看了一眼李恪,说道:傻孩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别人不知你父皇的行事作风,难道母妃还会不了解你父皇吗?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你我母子啊。他是担心有人借着杨勇未死,进长安藏匿魏王府中欲图不轨之事,重翻旧账,来构陷你我母子二人。

李恪脸色骤变,骇然道:这怎么可能?我是李唐的后人,大唐的蜀王,杨勇是杨勇,前隋是前隋,关我何事?

杨妃苦笑一声,道:孩子,因为我们身上都流着大隋杨氏的血液啊。

李恪一时无话,经过杨妃一席话,他早已没有了刚才的兴奋与激动。

相反,他更多的是满心的失落和无奈。

他又何尝不知道,因为母妃乃前隋公主的身份,自己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其他皇子的不同。自打懂事起,他就知道了自己身份的尴尬。

不过,他还是不死心地问道:母妃,难道就因为我身上流着一般前隋杨氏的血液,就注定了此生我与皇位无缘了吗?

杨妃有些不忍地看了眼自己的儿子,不过还是肯定地点了点头,道:孩子,母妃其实不奢望你能够取李承乾而代之。母妃就是希望你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同时母妃也期翼你在你父皇在位时,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倚仗,也好让你自己在将来自保无虞。既然你注定与皇位无缘,就更应该发奋图强,好让你父亲看重,给你更多的权力,让你做一个手握实权的大唐藩王。至少要做到,将来不管谁登基,都不能把你怎么样。你懂母妃的心思了吗?恪儿。

李恪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此时他心中的无力感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杨妃是个有城府的女人,看着李恪满脸的不甘和怨愤,怎或不清楚李恪的心思?

不过,她还是提醒道:恪儿,如今李泰被贬,李承乾被废,你别以为自己就能心想事成了。(http://.)。母妃希望你最近深居简出,在家闭门读书,别惹来乱子成为众矢之的。母妃今天就把话放在这儿,你若一心惦记那太子宝座,必定会给自己带来厄运。恪儿,你听清了吗?

最后一句话,杨妃是冷着脸近乎于咆哮怒吼,言辞也从一开始的提醒变成了最后的告诫。

李恪见着一向宠溺自己的母亲,居然沉着脸发起飙来,一时也被吓到了,自然不敢再忤逆顶撞。

随即,他面色谦恭敬畏地保证道:母妃放心,儿臣自知轻重,不会乱来的。儿臣保证不会再对太子宝座生出觊觎之心,一定循规蹈矩,做好我的蜀王。将来儿臣会好好侍奉孝顺母妃的。

那就好~

杨妃冰冷的脸上顿时化作柔软万千,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李恪的眼神也尽是了慈母爱意。

可她殊不知,一棵叫做野心的小草,已经渐渐地在李恪的心间生根发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