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热情的太上皇(2 / 2)

只见李渊自顾抄起杯盏浅酌了一小口,随后冲郭业眯着眼睛笑道:郭爱卿啊,实话跟你说吧,重新让我那孙儿承乾复位,乃是寡人的意思。呵呵,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同理,大唐也不能一直将储君之位空悬着。不知郭卿是否赞同此理?

郭业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这点他是绝对赞同的,朝廷有了储君的话,至少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比如李二陛下巡游各地时,有太子储君代为监国,暂时主持朝政,不仅是对皇位继承人的一种锻炼,也是让朝廷稳定不会有屑宵趁虚而入,败坏朝纲。

而且,万一李二陛下有个好歹,也不至于皇室的王爷们因为皇位而大肆争夺,弄得朝廷动荡,间接地危及到江山的稳固。

当然,历史上,李二陛下坐了二十几年皇帝,期间貌似没有出现过不测。

不过,郭业赞同册立太子立储君,就不代表赞同李承乾复位,这小子绝不是什么理想的皇帝继承人。

李渊误以为郭业是赞同了自己的提议,随即点头含笑道:不瞒郭卿,寡人虽退位多年,却一直都有关注朝堂政事。世民在位的这些年,的确对大唐颇有建树,无论是对外国策,还是对内民生,都比寡人做的好。所以,他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寡人很欣慰,也非常满意。

说完之后,李渊又不忘加了一句:如果世民不是一个好皇帝的话,也不会有郭卿你这样年轻有为的臣子涌现出来,为我大唐屡立大功了。

郭业立马起身,谦虚拱手道:太上皇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不过他心里也补了一句,看这架势,盛赞完李二陛下的大功之后,应该就要开始数落不是了。

果不其然,只听李渊话锋一转,来了一句:只不过,世民有些地方做的寡人也很不满意,不,应该是非常之不满意。唉,朕这个儿子啊,凡事太操之过急了,就像当年玄武门惨案一般,急得整个人都走火入了魔,浑然没了心性。

一提起玄武门三个字,郭业能清楚地感觉到李渊的胸口起伏的频率加快了,连呼吸的声音也加重了。很明显,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一直都是李渊心中那根刺。

不过郭业没有表现异常,继续装作哑巴似的默默地听着。

只听李渊继续说道:寡人给他留下一群辅政老臣,他统统都轰出朝堂,贬配几千里之外的穷山恶水,简直不当人子!

郭业知道李渊说得这些老臣是指裴寂、萧瑀等这些被李二陛下发配到岭南去种荔枝的武德旧臣,当初自己貌似还参与了驱赶武德旧臣系离开朝堂的计划。

李渊继续自顾说道:还有,我那孙儿承乾虽然不思长进,而且偶有犯错,他却能狠下心来将他废黜,连一个改正的机会都不给这个孩子。这哪里是循循善诱的教诲?一朝太子说废就废,连朝臣谏言都不听,独断专行,简直就是不当人父。万一他有个不测,这大唐皇位势必会陷入争抢之中。到时候定会伤及到大唐的国本,国朝的根基。就冲这一点,世民就做得欠考虑,久久让太子之位空悬,绝非是开明君王所应该做的。还有

李渊又指了指身边的道孝王李元芳,说道:他为了皇位,竟然亲手屠戮了两位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点朕就不再去点评他。不过此事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寡人相信,将来史书之上定会有他弑兄杀弟的浓重一笔。对于元庆、元芳这些同父异母的弟兄,他也一直猜忌戒备着,始终不肯重用。他们身上都流着寡人的血脉啊,怎能如此泯灭人伦,不顾手足之情?

父皇!

李元芳趁机说了一句:我听说圣上已经交代了宗正寺卿江夏王李道宗,从明年开始准备削减皇族中人每年的俸禄。我与鲁王兄,荆王兄三人首当其冲。而且,从明年开始,圣上会将我们在长安城外的几座皇庄都会收回。想要将我们终生圈禁在皇城之中,直至老死!

咳咳咳

李渊闻言一激动,猛地咳嗽连连,喘着粗气道:你听听,郭爱卿,世民就是这么对待手足兄弟的。你说寡人能对他没有意见吗?不管是他,还是元庆、元芳,都是寡人的子嗣啊。甚至是承乾,都是我李渊的孙儿啊。一个人对血脉相通的兄弟,子嗣都能如此狠辣无情,你觉得他将来能做好这个一国之君吗?

郭业听着越发皱起眉头来,心中暗道,李二陛下有这么不堪吗?对于玄武门事变也好,废李承乾太子之位也罢,这都是事出有因,郭业表示完全理解。(http://.)。

可是对于李元芳说得这些话,他实难相信,这完全就不是李二陛下的行事作风。没错,身为帝王者,肯定对那些影响到他皇位稳定的因素都会戒备,可是李元芳说得这个举措,明显就是李二陛下给人落下口舌,百分百不会这么糊涂去做。

难道这事儿是李元芳他们三兄弟在无中生有?

难道李渊被李元芳他们三兄弟给忽悠了,当枪使了?

突然,他想到鲁王刚才说得重新拥立李承乾复位这是计划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的整个计划都是针对李二陛下的?

阴谋!

霎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两个字来。

郭业看了看一脸气急败坏白须飞扬的李渊,又看了看淡定从容的李元芳,心中暗道,如果没猜错,这八成是李元芳等皇室亲王针对李二陛下而酝酿的一个巨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