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没准信(2 / 2)

吴小桐抓抓下巴,摇,起身去开门。</p>

“嗳,桐小子你在家啊正好,我给你捉了母鸡过来这是三只小母鸡,都是一整年的。看这脸儿红红的,都开裆了,好好喂着,不说一天三个,怎么着也能一天捡俩鸡蛋。”开门处,门外站着的居然是刘婶子,手里还拎着三只挣扎的母鸡。</p>

这还真是说谁谁到啊刚刚才想起刘婶子买鸡的事儿,这就给送上门来了</p>

吴小桐连忙笑着应了,让刘婶子进门:“婶子,你看我也没弄好鸡窝,就先放在这之竹筐里吧”</p>

“唉,你一个小子会弄啥鸡窝,先放着,让你爷爷回来弄”刘婶子一边说着,一边一脚把竹筐踢翻,见吴小桐愣怔,连忙道,“把它们扣在筐下就行”</p>

吴小桐恍然,果然自己还是缺少很多生活经验的。连忙依言把竹筐翻过来,口朝下,帮着刘婶子一起,把三只母鸡扣在筐底。</p>

刘婶子又嘱咐:“这母鸡刚来不认家,你先不能给它们松绑,先扣着喂两天,再绑着喂上十天八天的。等认了门,一早赶它们出门自己找食儿,晚上也能自己回家,就不必惦心啦”</p>

“啊,原来这样,还亏得婶子教我了”吴小桐连连答应着,又听着刘婶子详细地跟她说喂什么,什么扫帚菜籽儿鸡最爱吃,秋日上山采一些</p>

这样细碎的叮咛,听着似乎很罗嗦,吴小桐却听得亲切,很像妈妈琐碎的唠叨和叮嘱自从来到这里,先事身一人无依无靠,后来认了老苍头做爷爷,却也是个少言寡语的时间久了,对这份琐碎的关怀和唠叨倒是怀念起来了。</p>

细细碎碎地说了好些个,刘婶子才算告一段落,吴小桐连忙捧上一盏茶:“婶子喝口水润润。”</p>

刘氏说了半天还真是渴了,也就不客气地接了,一口喝了半盏下去,“这是什么物事儿倒是清清的解渴”</p>

不等吴小桐回答,一转眼看见吴小桐手上包扎的布条,又连忙问:“这手上咋了咋伤的”</p>

吴小桐缩了缩手,笑着摇道:“昨儿上山,不小心给蛇咬了口。已经无碍了。”</p>

“哎哟,山上的蛇可多着,前头我倒是忘了跟你说了”又是一通细碎的叮嘱,连喝了两盏茶,才撂了茶盏子。</p>

看刘氏爱喝那茶,吴小桐捏了一小撮给她:“婶子先尝尝,等我再去采了,给你再送些过去”说着,又将买鸡的钱数了拿给刘氏。</p>

“哎,哎,别说,这东西喝着清亮亮的没甚滋味儿,可越喝越想喝,倒是觉得清爽解渴,人也不觉得热了”刘氏连声答应着,接了钱和茶叶,欢喜地告辞去了。</p>

吴小桐将她送出门,一边状似无意地道:“那胡大公子刚回来时还听了哭声,这几日却没了动静”</p>

刘氏性子活络,消息也算活络的,听了这话,就抬手指了指北边京城方向,压低了声音道:“那边儿也没个准信儿,只说胡大人全家都陷在里头了,这边儿起了令堂,也不过摆个牌位,旁也做不了啥唉,胡家也算是良善之人,说不定好人好报,能逃出来呢”</p>

------题外话------</p>

想加更的妞儿不多啊,那某粟是不是可以安心歇着了</p>

另:开裆,地方俗语,指母鸡开始下蛋。有时候骂人不生孩子也会用不开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