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生辰(2 / 2)

看着老苍头整整衣裳在坟前跪下,吴小桐也跟着在他身后跪下。</p>

老苍头在前头默默地烧着纸钱,吴小桐则默默祷告:“我是胡元辰的朋友,替他过来给你们祭奠……若你们在天有灵,保佑你们胡家仅剩的子孙胡元辰吧,保佑他平平安安……”</p>

风刮起纸灰,飘摇而起,旋转着一路升到半空中去……</p>

吴小桐恭恭敬敬叩下头去,心里默念着,都是替胡元辰做的</p>

叩拜完,抬头起身,望着一片寂静的坟包,吴小桐突然有些恍惚,周身寂寂,空谷幽幽,遍地荒草……她似乎看见了一群默默而立的长者,一双双眼睛肃然,却绝无恶意地注视着她……</p>

一阵寒意从脚跟爬上脊背,吴小桐打了个寒战,回过神来。</p>

老苍头已经收拾了贡品香烛,挎着篮子招呼她:“走吧”</p>

吴小桐怔怔地答应一声,跟着老苍头往山下走,走出去几十步,她忍不住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却见一片草木葱茏,鸟语啁啾,根本没什么荒草,更没有什么长者眼睛。</p>

呼……吴小桐吐出一口气来,跟上老苍头的脚步下了山。</p>

清明之后是谷雨。春日渐深。</p>

下了几场春雨,也没有倒春寒捣乱,秧苗生长的极好。山坡上的梯田修好了一片,吴小桐移植过去的茶树苗只占了一块,其他的都种上了绿豆红豆芝麻等杂粮。这几种杂粮不求土地肥沃,还能养地积肥。</p>

镇子东头,在河边修建的一溜儿养鱼池也用上了。</p>

都没用吴小桐操心,一群小子们每日起了鱼篓子,就挑挑拣拣地,把各种鱼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鱼池中养上。有草鱼鲫鱼鲤鱼,也有嘎牙子黄鳝,因为吴小桐喜欢,小臭儿和拴住还做主弄了个螃蟹池子……很可惜,过几天再去看,放进去的螃蟹早爬光了。</p>

本来两个小子想给吴小桐一个惊喜的,谁知道看到的却是个空空如也的池子……哦,也不对,有青蛙在里头产卵,孵出一群一群的蝌蚪来,密密麻麻,黑色的云彩一般,游过来飘过去……</p>

吴小桐没忍住,捂着嘴笑了。</p>

两个小子涨红了脸。小臭儿攥着拳头恼怒起来:“娘的,谁偷了我的螃蟹……要让我知道,非劈了他”</p>

吴小桐很顺手地一巴掌拍过去,登时消了小臭儿的怒火;“你这一年个头倒是长了不少,咋就心眼儿不见长呢?谁偷的?你捉的不过是些小蟹子,你也说过的,那玩意儿又没肉,白给都没有人稀得吃,你说说,有谁特意来偷你的?”</p>

“可是,没人偷咋就没了……”小臭儿没了火气,却仍旧想不通。</p>

他费心费力地捞了好几天,才攒了一篓子蟹苗,昨儿才放进池子里,就想着今天领小桐过来给她个惊喜的,不过一夜,咋就都没了?那么多蟹苗啊,怎么也得几百只呐</p>

“会不会是这些蛤蟆蝌蚪子给吃了……”小臭儿突发奇想,只不过,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没底气。</p>

蝌蚪个头很小不说,软软的毫无攻击力,哪怕蟹苗小,也不是蝌蚪能吃下去的</p>

吴小桐白他一眼,在池子边蹲下,仔细拨弄开杂草看了一回,然后招呼着小臭儿拴住也蹲下,指着池子边缘的泥土给两个小子看:“你们看这些痕迹,都是螃蟹爬过的印子……”</p>

“啊,螃蟹爬上岸了?它们,它们去哪里了?”小臭儿惊讶道。</p>

这一回,不仅是吴小桐给他白眼了,连拴住也看不下去了,拉着他就走,一路走到河边去。到了这里,不用拴住指点,小臭儿也明白了,他看到了河边还有不少小螃蟹没走远,就窝在浅水里活动呢</p>

“行了,别烦了。螃蟹那东西最擅长逃跑的,咱们那么个小池子养不住……反正在河里,长大了也一样捉,不耽误吃。你就别跟它较劲了。”吴小桐宽慰了小臭儿,转身往回走,“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趁着天色早,还是上山再打些菜去吧,今年家里孵了百多只鸡鸭,又添了二十头小猪,不多打些菜可不够吃”</p>

开春时,吴小桐为粪肥的事情发愁,下决心今年大力发展养殖业。</p>

那些鸡鸭不说,有五六只母鸡抱窝,孵出了百多只小鸡,还捎带着孵了十几只小鸭子。</p>

三头母猪也很给力,挤在四月里生产,一共生了二十二头小猪。如今,第一窝小猪仔已经快满月了,仅仅吃奶已经不够了,每日必须添加饲料,用三分之二的野菜拌上稻糠秕谷子做成。</p>

喂猪的活儿交给了吴大壮的老娘,老太太心疼粮食,哪怕是秕谷子也不舍得给猪吃,每每老太太总会念叨糟践粮食,还总是趁着没人就克扣小猪的口粮……吴小桐说了几次,老太太当面答应的很好,转回头就故技重施,把个吴小桐气的脑门儿生疼。后来,吴小桐带着孩子们上山挖了许多野山药木薯根回来,给她喂猪,这才好些了小猪仔们不至于饿的嗷嗷叫。</p>

唉,她从没有这般怀念玉米怀念地瓜土豆那些高产作物啊有了那些东西,她就不愁没东西喂猪了</p>

四月末,春日渐尽,初夏将至。</p>

裴府送节礼的车队再次到了双溪镇。</p>

这一次,没有哪位公子跟着,只有裴府的二管家带队。</p>

见了吴小桐之后禀告,大公子带兵作战,如今大概到了皖东。因为大公子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如今已经从最初的五品武威将军,升至正四品的都尉郎将,统兵也从最初的五百增加为两千。若是再升,到了三品,就能够提为指挥使,独率一路,足足五千兵马了。</p>

“……都说咱们大公子有望凭战功封侯呐”二管家与有荣焉地说着,一脸荣光。</p>

吴小桐笑着点头:“大哥哥功夫好,又有智谋,是将帅之才。只是,也要先顾着自己安危才好”</p>

管家笑着附和,心里却不以为然。姑娘毕竟年岁小,又是个女孩子,哪里懂得马上觅封侯的豪气干云,又哪里知道战功难得,不拼了命,哪里挣得下偌大功劳叛军肆虐,皇上恨极,许下高官厚禄,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凡斩敌首级十个就记一转,三转一级,三级一品……大丈夫好男儿不趁着这个机会多挣军功,封侯加爵,等到天下平定了,还去哪里挣军功去?</p>

哦,对了,景王终于在连续收复失地之后,应百官所请登基称帝,年号靖宇。立志平定天下,重振社稷。</p>

靖宇帝登基之后,江南小股叛乱之匪很快被平定,各地渐渐恢复起来,大军得以集中主要兵力渡江作战,一路高歌向北,逐一收复着失陷匪手的城池乡村。</p>

二管事又将两封信拿出来交给吴小桐:“这是老爷和二公子写给姑娘的信。太太没写信,却也一再嘱咐小的,希望能够劝着姑娘回去。太太还说了,若是姑娘喜欢庄子里的自在,南岸也有咱们府里的庄子,有几个庄子临湖傍山,风景极美,出产也丰厚的多,姑娘去了一定喜欢”</p>

吴小桐只是含笑不语,耐心听完了二管事的话,却不置可否,只让霍氏将二管事带下去好好安置。</p>

二管事看了上手的姑娘一眼,暗暗叹了口气,谢过,辞了出去。</p>

这位姑娘眼看着比去年初见大有不同了。不再是那般落魄清寒的模样,面色白皙的多了,形容也丰满了一些,不再瘦得厉害,个子长高了许多,气色也是极好的……虽然仍旧未施脂粉未着裙装,却比之前清丽秀妍了许多。这等容貌,若是在府里,穿着装扮一番,恐怕比当年的皇后娘娘也不逊色只可惜了,是个命苦福薄的,祖父母去了不说,连父母也都没了,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女。大老爷大太太说是心疼,也算是看顾,每年几趟送吃送用的,但毕竟隔着一层,不说亲生爹娘,就是老太爷老太太若在,也不会让姑娘落在如此境地。</p>

二管家一路暗暗感叹着,也只是在心里感叹一回,顾自去安置随行人员车马,安置歇息去了。</p>

吴小桐拿着两封信看了片刻,却没有拆封,只让人把随礼送来的文房书籍送上来。</p>

这一次送来的不仅有一箱书籍,一箱文房之用,竟然多三个箱子,一箱药材药丸子,一箱成衣,还有一箱首饰玩意儿</p>

愕然间,霍氏转了回来,看着一字排开的五口箱子,眼中闪过一抹了然。</p>

“真是快呢,再过几日就是姑娘生辰了,恍惚一转眼,姑娘就十四岁了……若是往常,十四岁也能行及笄礼了”</p>

------题外话------</p>

小梧桐十四了,按照大明习俗,就算大姑娘了,能谈婚论嫁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