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雨山神庙(1 / 2)

 光和七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转眼间,孙策已经来到汉末快两个月了。

前一段时间,随孙坚出征的孙策舅父吴景,差人给吴氏送来了一封信。这个时候的信可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大多书写在木板竹简上,少数不差钱的会写在绸子白绫上。

吴景的信就是用了绸子写的,信上先是讲了孙坚在战场上作战悍猛,在趁胜追击的时候不慎受伤坠马,但养好伤后连连立功。在攻下宛城后,朱儁上报朝廷为孙坚请功,朝廷提拔了孙坚为别部司马,写信的绸子也是赏赐下来的。

看完信的吴氏既担心孙坚的安危,又对孙坚升了职感到欣喜,于是回信“家中有我操持,一切皆好,望郎君自顾”。

……

中元节,是汉人一年一度祭祀先人的节日。

这一天的寿春城比起以往热闹了不少,此时的寿春周围并没有受到黄巾乱贼的影响,有许多客居他乡的外地人回来祭祖上坟,也有些乡下的行商来到城外不远处做起了生意。

今天孙策休沐,不读书也不练武,在如今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干点什么放松一下呢?他想了想,也就只能出去打打猎了。

说是去打猎,其实就是到城外去捉野兔野鸡之类的,没啥危险,但还是约上了几个同伴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说来因为孙坚年少时就当了县吏,且为人性情宽广豁达,喜好广交英豪,在各地任职期间都有人愿意前来投靠他。

现在孙策的身边也有着四个伙伴,有孙策穿越后主动结交的寿春人蒋壹,其父蒋钦还因此不同于历史,早早地成为了孙坚的部众。

剩下三人分别是孙贲的弟弟孙辅,寿春本地人家的少年张祝,以及赵卓,他是慕名而来投靠孙坚的,但由于年纪太小,没办法上战场,就被留在了孙策身边。

“大郎~大郎~”

蒋壹推开孙家的大门,一路大呼大叫地朝着孙策这边走来。

“大郎,大家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啦!”

看着眼前胖墩墩的蒋壹,孙策就想起了一件事,孙坚和其比较善战的部众就没有低于一百八十斤的,他不由感叹,这时的武人真的很雄壮啊!

来到城外,几人正在山林间寻找猎物,不凑巧的是天公不作美,本来还算晴朗的天突然阴沉下来,没过一会儿下起了大雨。孙策带着几人连忙找地方躲雨,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不小心感染风寒可是很容易去世的。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座已经废弃的山庙,几人连忙躲了进去。这座废弃的庙宇十分破败,庙宇前的树上已经被山风吹得不剩几片叶子了,只剩枝干独立在风中。朝远处眺望,白云笼罩在视野尽头处,山鹰在云间盘旋着,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吟唱着小曲儿,虽然扫了打猎兴致,但赏赏淮南美景也令他身心愉悦!

“大郎,快来看,庙里还有一个人,看样子好像快要死了。”

正在赏景的孙策被孙辅的话打断了,顺着他的指点找到了一个面容憔悴的佩剑青年,从他的衣着来看,不像无家可归之人,应该是个在外游历的,此时他已经陷入了昏迷,可即便如此,他的面庞都显得十分坚毅!

“不可上前,此人看样子是受了风寒,而且还挺严重的,那东西可是会传染的,万万不可接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