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初见贾代儒(1 / 2)

 乍一看大头都是让东府掏银子,但那细枝末节的食堂、仆从还有贾代儒的月银都由西府出了,倒也不算很吃亏。

虽则堂叔、自己和堂弟在书院没有例银领,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都是有俸禄的人了。

要是从这里领了,反而有些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这银钱由哪个府来发?按着夫子的例银由族田出的规定,说不定就得自己这头出。

毕竟族田挂在东府名下,要是连山长和大执事的例银都让西府出,实在是说不过去。

二是这银钱如果发,要发多少银子?自己现下袭爵三品威烈将军,年俸一百三十两银子。堂叔是五品官,年俸是八十两。

至于珠弟,一年是四十五两俸禄。要按这个标准,搞不好自家人领的还没有族学里夫子的束脩多,忒寒碜了。

要是发的多了,还不是从族田收益里拿钱,四舍五入就是东府的钱!给自己发月银,不过是自家左手的银子倒在右手。

要是给堂叔和珠弟发例银,不仅每月多了一笔不菲的支出,还是给人家西府父子送钱,太不划算了!罢了,既然怎么看都没有发的必要,那就这样吧!

于是贾珍笑道:“你这章程,哥哥看了,没什么意见。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弄吧,有什么要的,只管来说就是。”

贾珠心下一松,面上堆出几分笑来:“多谢大哥信任,弟弟一定把族学这摊子事管好,不负大哥期待。

不过弟弟刚刚突然也想到,如果日后族学的山长和大执事换成了外姓人,咱们恐怕还得多出一份例银呢。这个是弟弟考虑不周,倒是没有写上去。”

贾珍听了心里一阵肉疼,只得道:“有朝一日如你所说,那就按山长每月十两,大执事每月五两来算吧。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哥哥也顺便提一句,那夫子的月例银子虽说由学生束脩银子来出,但是不是也该定个数目?”

贾珠沉吟道:“虽然现下先筹备蒙童班,但日后还会有甲乙丙三个班。因着阶段不同,夫子的束脩自然不同。

弟弟觉得,甲字班因是要考进士的,所以夫子束脩高一些,定个每月十两可能比较合适。

乙字班是考举人的,夫子每月五两;丙字班是考秀才的,夫子每月二两也就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额外给夫子们每人每年四套换季衣裳。如此这般,大哥您看如何?”

贾珍也想不出更好的了,抽了抽嘴角道:“便按你说的办吧。”又瞅了瞅贾政:“堂叔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贾政抚须一笑:“这已经很好了,我没什么意见。”贾政这么表态,这事也就这么定下了。

贾珍看已是晌午,又请贾政父子花厅用饭。三人简单用了些,政老爹便要告辞。

贾珍笑道:“堂叔别急,侄儿之前思虑不周,这会儿突然想到趁着都在,应该邀族学的堂祖父过府一叙才好。如果您得空,我就让人去请了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