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现状的知县大侄子方华还沉浸在,从来不曾有过的幸福生活中时,唯一的俏丫鬟刘二丫从床边站了起来。
“对了,公子,主君让来找几件值钱的玩意儿,他好让人拿去典当。”刘二丫转着脑袋在四周巡睃着,却也没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
“什么?咱们家穷的都要当东西了。”方华好似再受打击,耷拉着个脑袋满脸郁闷。
二丫轻轻嗤笑一声,掩嘴道:“公子真会说笑,哪能到那份上,总不过是主君看上了一起好买卖,说是一本万利,所以让全家人看看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全拿出去,嗯,对了,说是叫投资。”
“投资,还一本万利?”不知是本能反应,还是职业嗅觉,方华立刻警觉了起来。
“你给我分说,分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方华直起腰杆,盘腿坐在床上。
刘二丫暗暗叹了一口气,公子真成地主家的傻儿子了,这么个传遍南京城的消息他竟然不知道。
话说大约在一个月前,金陵城里来了一群北京商人,他们大肆宣称收购南京铸造的铜币,以2:1的比价用北京铸造的北币来兑换南币,一开始金陵的贵人、小姐还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只是议论纷纷,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奥妙。
有些大胆的百姓从家里拿出了一些南币和北币兑换,没想到这些商人真的履行了承诺,以2:1的比价同他们兑换。这些兑换成功的百姓四处宣扬自己的南币成功兑换了北币,金陵城迅速刮起了一阵兑换的旋风。
“2:1的兑换比率,没什么问题呀。”方华思考了一阵,说道。
大明的铸币情况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太祖开国初年,曾模仿前朝的办法,以宝钞流通,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就加以变通,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钱为辅。又后来纸币膨胀暴跌,成为废纸。
正统以后,宝钞便不通行,民间自发形成了银钱复本位的流通体系。
大明的铸币分工精细,生产力比前代大大提高,以武洪年间的铸炉为例,每炉每年的铸额为七千八百三十二贯,比唐代增加一倍以上。
其中,南京为整个国家的铸币中心,产币最多。由于工艺水准的差距,尤其是各地铜价的差异,造成不同地方钱价发生差异。
南北二京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万历年间,北京地区以十文抵银一分,南京地区以六文抵一分。
商人逐利,只要存在利差,就会存在套利情况,加上运费的因素,2:1兑换比价是很正常的呀。
“要是一直是2:1的比价,大家伙也就不会这么兴奋了。”刘二丫的两只瞳孔急剧膨胀,都快张成了孔方兄。
自从那些兑换成功的百姓尝到了甜头,这些消息就在亲朋好友中迅速传播。同时伴随着消息的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流言。有人说南京城的铸币为什么这么贵,那是因为铸币里面掺了一些特殊的黄赤铜,这些商人都会一种法术,能够提炼出这些黄铜,并把它们炼成黄金。
然后商人们再把这些黄金倒卖到北京,转手就能翻个几十倍。流言随风而长,越传越夸张越离谱,南北币的兑换比率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涨到多少了?”方华问道。
“昨天我去看了一眼,商人贴出的价格是20:1,要不是我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取换铜钱,不然也能狠狠赚上一笔。”刘二丫满脸遗憾的说道。
“20:1了?”方华心里一沉,连忙问道:“你们只要付钱他们就能立刻给兑换了?”
“一开始都可以,但自从兑换价格涨到10:1后,商人们就暂时停止兑换了,只写欠条。
他们说现在手里没那么多北币,得要先把南币运到北京,再换了北币来南京付款。而且我还听说...”
刘二丫看了看窗外,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听说这些商人们还有个秘密内部交易渠道,他们不但收南币,白银也收。说是他们收了白银后,通过自己人再去换南币,然后再把这些南币运到北京,不过这样做兑换比例可能要低些。”
“果然如此。”方华明白了这些商人是怎么个操作了。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庞氏骗局。通过创造一个有绝对稳定且高回报率的产品,吸引到一个庞大的资金池,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给前期的投资者以高回报,以保证更多新的资金注入。
这就像是一个越吹越大的空心泡沫,在时机成熟时,或者泡沫快要补不过时,最初的发起者卷款跑路,留下满地目瞪口呆梦想一夜暴富的后来者。
“怎么了?”刘二丫看着方华阴晴不定的脸,担心自家公子又要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