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屈辱(2 / 2)

倾砚 沧海惊鸿 0 字 2022-09-24

云睿尚自懵懂,困惑地看着她。</p>

景砚不由得扶额——</p>

和个八岁的孩童说这等事,还真是尴尬。</p>

她清了清嗓子,又道:“后来,武宗皇帝以谈论朝事为由召杨承吉入见……直到三日后,杨承吉才被放回宫去。”</p>

云睿听她言语晦涩,颇为不解:君臣谈论国事,相谈甚欢,以至于忘了时辰,也是有的。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p>

景砚抿唇:“杨承吉回府后大病一场,避不见人,群臣诧异。不想又三日后,天使驾临杨府,宣圣旨道‘杨卿才华绝伦,伴驾有功,晋信国公,加少保衔……’。”</p>

见云睿还似懂非懂的模样,景砚暗自摇头,只好明言道:“阿睿可明白我说的?”</p>

云睿一顿,继而迟疑地摇了摇头。</p>

景砚大窘:这等事,非要解释得清清楚楚吗?</p>

“杨承吉被武宗皇帝宣入禁宫三日,实则……实则是被他……”</p>

被他如何啊?</p>

云睿困惑地瞪大双眼。</p>

景砚长吁一口气:“……被他……猥、亵了……”</p>

说罢,自己面皮已经红透了。</p>

云睿嘴巴张成一个圈,心说武宗皇帝和杨承吉不都是男子吗?男子和男子也可以……</p>

她想着,小脸也是通红,不知怎的,竟是不敢直视景砚。</p>

景砚面皮发烫,在宇文哲的灵前讲这等事,虽说是“让新皇了解我朝历史吧”,可她还是觉得十分不适。</p>

幸好她自小博览群书,见识又是不俗,不会如小门小户女子一般扭捏。略一沉吟,已是恢复如初。</p>

“杨承吉受此大辱,又被封赏,更觉不忿,当日草草谢了恩,整日间郁郁寡欢、愁眉不展。他与你父亲孝怀太子殿下交情甚笃,受封第二日,孝怀太子登门拜访。得知真相后,孝怀太子愤然离去,直奔禁宫,面见武宗皇帝。”</p>

纵然是既定的历史,云睿听到此处,也不由得为她那位未曾谋面的亲生父亲捏上一把汗。</p>

“孝怀太子本是想替杨承吉讨个公道,并劝谏武宗皇帝杀佞臣、重振朝纲,不成想言语过激,触了武宗皇帝的逆鳞。加之武宗本就不喜孝怀太子,遂一意孤行废太子,连早年间伉俪情深的任皇后的劝谏都听不进去,甚至怀疑孝怀太子与杨承吉有私,盛怒之下赐死任皇后,将你阖府打入死囚牢,只待开刀问斩。”</p>

云睿听得胆战心惊,额头上沁上一层冷汗。她前日只听云世铎说自己的亲生父亲是因为“一件琐事”而被武宗皇帝所废,却不想这背后竟有这等惊天动地的故事。</p>

“杨承吉得知孝怀太子之祸,心内很是不安,他索性召集手下护卫和亲信千余人,打算劫牢反狱,救出孝怀太子殿下,然后远走高飞;如若失败,便一死酬知己。当时,他尚未动手,他的堂弟杨灿恰在京师述职。杨灿乃涿州节度使,此人素怀不臣之心,趁机劝堂兄反了朝廷。杨承吉虽深恨武宗皇帝,但实不愿误了好友孝怀太子的天下,于是他断然拒绝。”</p>

云睿听得暗自点头,这杨承吉确然是个正人君子。只是,后来怎么就反了呢?</p>

“杨灿见苦劝无果,怎会放过这等大好机会?他于是干脆杀了杨承吉……”</p>

“杀、杀了!”云睿瞠目结舌。那是他的堂兄啊,说杀,就杀了?</p>

景砚点点头,心说权贵之家为了一己之利连亲生父母、亲生子女都杀得不眨眼,何况是堂兄?</p>

“杨灿不仅杀了杨承吉,偷潜回涿州,还佯打杨承吉的旗号,宣称武宗皇帝无德无义,纠集了几万人,以前朝‘大郑遗孤’的名义,反了。”</p>

云睿已然听呆了——</p>

“大郑遗孤”?杨氏?涿州?</p>

她恍然大悟,那不就是如今的北郑朝廷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