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舌战群儒(2 / 2)

贺国公身后,同样须发皆白的杨阁老摇头晃脑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乃是自古以来定论。自太祖立朝以来,士农工商四阶层各司其职,大越百废俱兴,盛世已起。韦相却妖言惑众,企图动摇社会根本。此等小人被贬谪西北,实在是罪有应得。”</p>

“杨阁老所言有理。”</p>

满朝重臣皆附议,一时间完全将帝王威势给压回去。</p>

“一派胡言。”</p>

本来虚弱的韦舅舅,这会却来了精神。站起身,他怒发冲冠地走到众臣跟前。</p>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不可笑,太祖往上数几辈,祖上乃是盐商,因得罪官吏获罪而贬为军户,依靠绝世之才渐渐在军中有了声望。前朝末年君王倒行逆施,百姓民不聊生,太祖揭竿而起拯救万民于水火。太祖本身就不是读书人,难道你们能说他出身低微?”</p>

“你……太祖为官,已是仕人。”</p>

平缓下激动情绪,韦舅舅讽刺地看着他:“先不论你这话是在讽太祖祖上,还是身为重臣连军户与举人都分不清楚,我们就只论读书人该不该高人一等。”</p>

贺阁老满脸理所当然:“读书人身兼天下社稷,自然高于众人。”</p>

“身兼天下社稷?我看你白发苍苍,这年纪想必也多了不少书,那你知道社稷这两个字的意思?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人以土地和粮食代指家国天下。农民以汗水耕种稻谷,商人以脚步沟通南北物产,工匠以双手筑造广厦。是你看不起的三类低等人,供应了你饱腹谷物御寒衣物居住之所。没有了他们,也许你一生下来,就被冻死饿死。”</p>

“一派胡言,”贺阁老气喘吁吁:“是谁指导天时用于播种,是谁革新农具促进产量,是饱读诗书之人。是读书人想出了税收之策,集合全体人的力量修筑官道,让瓦剌入侵的消息可以及时传递,让商人可以安然走南闯北。”</p>

韦舅舅笑了:“我从未否认过读书人,是你一直在否认官吏以外的天下百姓。税收是大越人共同劳动后上缴,官道也是征发百姓修筑而来,守卫大越疆土的更是普通百姓。正如我祖父当年所言,大越能取代前朝,不论领兵将领还是打仗兵卒,或是为兵卒提供粮食的普通农户,天下万民皆是功臣。而大越如今开创太平盛世,也是芸芸众生各司其职,辛苦努力的结果。”</p>

说到这韦舅舅走上前,瘦弱的身体抵住贺阁老威压,一字一句地吼道:“这片疆土上的每一个人,先祖都曾为大越的建立做出过努力。凭什么到头来,他们要继续受剥削和压迫。凭什么就你们这帮士人不纳税,你们不仅自己不纳税,还为了自身利益,以低税收将平民土地划归名下。你们,才是大越最大的蛀虫”</p>

啪啪啪。</p>

一直沉默的庆隆帝率先鼓掌。</p>

“陛下……”贺阁老神色满是哀痛:“臣等一直忠心耿耿,难道陛下就任由他们污蔑老臣?”</p>

“污蔑?”</p>

卫嫤一直屏气凝神,听着韦舅舅舌战群儒。</p>

初到酒泉,随晏衡去韦家拜访时,她就听韦舅舅说过韦相被放逐的原因。他提出王朝败落,全因过度土地兼并导致底层民众生活困苦,而要防止土地兼并,便要改革税法。士农工商同等缴税,资产越多税率越高。这样一来没有了利益,相关当权者就不会太心黑。</p>

毫无疑问,这一招损害了所有当权者的利益。</p>

以至于韦相故去多年,连皇帝都换了一个,甚至至今活着的大越人已经完全忘了他们还有过一任姓韦的内阁大臣。都已经赶尽杀绝到这地步,如今皇上偶尔提起,朝中重臣的反应,还是恨不得立马摁死韦家所有人。</p>

实在是欺人太甚。</p>

掏出怀中抢救下来的唯一一本账册,卫嫤塞给旁边晏衡,满是鼓励地看着他。</p>

接过账册,晏衡随意一番,而后面露惊奇。这是石头千辛万苦保下来的账册,对着他从凉州府衙顺出来的这些年西北军流水,阿嫤和舅舅他们忙活了一个月,终于弄出了个大概。</p>

此刻这本账册已经完全表格化,左边一栏是官府给出的支出,右边一栏则是实际发到西北军手中数量。一笔笔左右并排,数字上的差距给人以直观的冲击。</p>

从怀中掏出那封密旨,晏衡朗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p>

“哦?”</p>

心烦意乱的庆隆帝,没同意也没阻拦。</p>

“臣有重要的证据证明,韦相当年的主张没错,还请陛下过目。”</p>

双手捧着账册举过头顶,庆隆帝点头,三思走过来拿起账册,恭敬地呈给庆隆帝。</p>

夕阳西下,幽州城的大火却照得天空有如正午烈日当空。接过账册,翻开第一页看着左右两侧相差数十倍的数字。朝廷每年拨下来的大笔款项,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用到西北军身上。一页页翻下去,一笔笔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他的心火比幽州城大火还要旺盛。</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