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起义河北——刘六(2 / 2)

至此,起义军汇合成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转战于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广、南直隶、江西等省区。明朝官军东西奔命,义军如入无人之境,明政府命太监谷大用提督军务,除加派京营精锐部队以外,又增调宣府、大同、延绥守边的军队进入山东镇压起义。当时所调的军队有“京、边及卫所奏留京操官军二十余万,马三十万匹,其粮草之费,以正德六年一岁计,支太仓及各项银九十余万两”。据统计,明统治者调到山东境内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部队,约占全国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面对明军的重重围剿,起义军被迫兵分两路:以刘六、刘七、齐彦名为一路,刘六为首领;以杨虎、赵鐩、刘三、邢老虎为一路,杨虎为首领。他们时分时合,互为倚重,转战于河北、山东等地,攻打明军。

杨虎率领的一路起义军,在山东境内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自沧州进入德州,又南下济南、泰安、兖州,再东进直至登州、莱州等地。后杨虎率军进入鲁西南,在此地突破明军的重兵包围,进入江苏、安徽境内。杨虎战死后,起义军由赵鐩统率,分28营,转战于河南、湖北间一年之久。“恃马力悠忽驰骤,栖野不战城郭,蹈虚不立方所”,官军则闻风丧胆,怯不能战,几无抵抗之力可言。

起义军渐渐落入下风,连战连败,刘惠、赵鐩部在宿州受挫退到湖北应山时,已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赵鐩剃发为僧,披袈裟潜逃江夏,后为明军俘获,押解北京处死。刘惠亦屡败,在收拾残兵向河南转移过程中,被明军指挥王谨射中左目,刘惠见大势已去,自缢而死。义军主要将领刘资、邢本道、杨寡妇等首领也先后被俘,押解北京处死。

河南义军被剿平后,刘六刘七所部成为孤军,遂转入光山、确山。嗣后南走湖广,乘船到夏口、遭副都御史马炳然截击,交战中杀死马炳然。登陆后火焚汉口,随即为指挥满弼追及一战,战中刘六中箭与其子仲淮赴水牺牲。

刘六领导的这次起义,自起事至全部被消灭,前后持续3年,转战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九江省,三过北京,三攻南京,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起义,明政府动用了大量财力,耗尽了府库之银,起义军所到之处,狠狠地打击了当地贪官污吏、地主豪绅。这次起义给明统治者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使明朝统治者认识到仅凭高压政策难以维持长久统治,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减免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税粮,并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朝廷内部也加以整顿,进行了杨廷和领导的改革,罢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庄、官庄,退还给农民一部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