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正德臣将——谷大用、鲁麟等(2 / 2)

李孟旸,字时雍,号南冈,河南睢州人。授户科给事中,迁都给事中。历任湖广左参政、广西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擢左副都御史,迁户部右侍郎理部事,迁左侍郎,再升南京工部尚书。有《南冈吟稿》。

李贡,字维正,号舫斋,江西吉水人。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改刑部升郎中,出任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十月忤刘瑾致仕且罚米。刘瑾伏诛,于正德五年九月起复原官巡抚顺天,兼抚蓟州等处兵备,修通州城,筑古北口边。迁兵部右侍郎,有《舫斋集》。

张遇,河南项城县人。授潞城知县,历南京监察御史、湖广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使,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进工部右侍郎,总理易州山厂,张遇为人庸鄙无才能而善缘势,在山厂侵牟无厌。改为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未即任。

王寅,字敬夫,号敬斋,北直隶容城县人。历任大理寺右评事、大理寺副、福建按察司佥事、陕西副使、广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太仆寺卿。进工部右侍郎,专理易州山厂。改户部右侍郎,迁刑部右侍郎。因病致仕,为人驯谨笃实年五十七。

夏昂,字景德,号懋齐,南直隶吴县人,占籍顺天府宛平县。授工科给事中,升右给事中,历礼科左、右给事中、湖广右参议、福建右参政、江西左、右布政使、南京太仆寺卿。进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迁工部左侍郎。为人醇谨刚直,居官以廉著称。

田景贤,字宗儒,号西郭,北直隶涿州人。历户科给事中、通政参议,官至礼部尚书。时刘瑾窃弄权柄,陷害大臣,田景贤刚正自持,不阿权贵。后加太子少保,署太常寺事。因病谢职,年七十四。

欧阳旦,字子相,江西安福县人。授休宁县令,升监察御史,历湖广按察司佥事、浙江副使,布政司参政、左、右布政使、进应天府尹,终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人纯谨,有文名。在湖广、浙江提督学政以宽厚得士心。入仕三十余年,贬议不及其身。知恩报德,乡里重之。

杨茂元,字志仁,号麟洲,浙江鄞县人。授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湖广副使、山东副使。弘治中,因疏劾太监李兴,被贬为长沙府同知。不久,去官归里。复起为安庆府知府,升广西右参政、云南左、右布政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改南京都察院,终刑部右侍郎。杨茂元遇事敢言,不媚权贵。有《麟洲存稿》。

王云凤,字应韶,号虎谷,山西和顺县人。授礼部主事,历郎中,劾太监李广,被贬为陕州知州。李广失败,王云凤起为陕西提学副使,任山东按察使,升国子祭酒。改为南京通政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再改清理两浙、福建盐法,因病致仕。博学力行,居无懒容,俨然终日,与尚书王琼、乔宇并称为河东“三凤”。俱为名臣。

陈天祥,字元吉,南直隶吴江县人。授青州府推官,升御史。迁陕西西安知府,有治绩,民立生祠祀之。进山东按察副使,整顿天津兵备,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进太仆少卿。再进左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军务,讨平苗民起事,进左副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

王宸,字具赡,其先河南郏县人,因从军入籍于北直隶真定。授吏科给事中。时辽东守臣妄杀夷人冒功,王宸奉命往案,予以惩办。未几,迁刑科左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改吏科都给事中,升光禄寺少卿,转为南京太常少卿,升南京光禄寺卿,进为应天府府尹。

魏英,字士华,号赧古,浙江慈溪县人。历官御史、湖广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终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致仕归。有《赧古集》。

丁凤,字应韶,北直隶蠡县人。授户部主事,历鸿胪寺丞、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应天府尹。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召入为通政使,官至兵部右侍郎。以病致仕,

靳贵,字充道,号戒庵,南直隶丹徒县人。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刘瑾擅权于政时,靳贵被调为光禄寺卿。后复原官,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朝侃侃敢言,略无顾忌。主持科举考试,崇雅斥浮。但在内阁三年,无所建树。为言官所劾,遂要求乞休,诏准。

陈恪,字克谨,号矩斋,浙江归安县人。授宿松县令,升御史。正德初,官江西副使,逆刘瑾,被革职除名,后复官为贵州副使、提督威清等处兵备,升贵州按察使。历山东右布政使、河南、江西左布政使,时吏部奏表彰天下能吏,以陈恪为第一。未风,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改大理寺卿。卒于官,年五十七,有《小孤山诗集》。

刘丙,字文焕,江西安福县人。改庶吉士,升御史,巡按云南。后督两淮盐课,中官请用二万引为织造费,部议许给,刘丙力持不可,得减四分之三。历福建、四川提学副使,四川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工部右侍郎,入山采木卒,赠工部尚书,谥恭襄。

张津,字广汉,广东博罗县人。授建阳知县,筑城防盗,建朱熹、蔡元定诸贤祠,置立祭田。弘治中,改为大城知县。迁泉州知府,因逆太监去官。四年复官为宁波知府,有惠政。改山东左参政,进南京右佥都御史,专理操江。转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疏请停止织造。终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吴俨,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人。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

李逊学,字希贤,号悔斋,河南上蔡县人。改庶吉士,授检讨。升浙江按察司佥事。改陕西,进副使。后三任山东学政,所至务崇宽厚,颇得士心。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次年,入翰林院兼侍讲,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不久,任礼部左、右侍郎。进为南京礼部尚书。以奉贺表入京,改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入内阁,专管诰敕。并奉命教授庶吉士。卒于官,年六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石玠,字邦秀,北直隶藳城县人。由汜水县令召为御史,出核大同军饷,按甘肃、陕西,所上边务,悉中机直。正德中,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召入为兵部右侍郎。历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出关抚谕海西各部,辽东稍靖。后擢为右都御史掌院事。进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因论救谏阻南巡诸臣,为权幸所怒,遂引疾归家。

洪远,字克毅,号仙斋,南直隶歙县人。授莆田知县,升南京福建道御史、浙江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四川、陕西左、右布政使,为官廉洁。再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改南京大理寺卿,迁南京右副都御史理院事。不久进南京工部尚书,值宁王宸濠反叛,修城池,治军械,冒暑得疾,卒于官,年七十。

潘辰,字时用,号南屏,原籍浙江景宁,随从父居京师。幼习儒业,屡举不第。诏举隐居山林才德兼备之士,被荐为翰林待诏。不久,再被荐入内阁诰敕房,掌典籍事。预修《大明会典》成,进五经博士。正德中,刘瑾用事,复降为典籍。已而复故官,升编修,九年后进为太常少卿。潘辰出身布衣,刻苦问学,持身驯谨,办事忠勤,晨入夜归,从无过失,凡有馈遗,坚决谢绝。士大夫重其学行,称为南屏先生。

王崇文,字叔武,号兼山,山东曹县人。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诸司章奏及度支拟议多定其手。后历官大同知府、江西按察司副使,四川副使、山西参政。进河南右布政使、躬历省中各地,均无徭役。迁左布政使,居四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处兼提督紫荆关等关。

陈良器,字彦成,浙江仁和县人。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寺副、寺正,升为池州的知府,居一年余租谷至十三万石,垦田一百六十顷,号为能吏。迁山东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后改湖广右布政使,转福建左布政使,召为应天府府尹。

汤金,字完之,南直隶华亭县人。由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断狱明允,改贵州按察司副使,迁湖广按察使,进云南右布政使、贵州左布政使,终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后致仕回家。

胡汝砺,字良弼,号竹岩,陕西宁夏人。授户部主事,改郎中,督饷山西。迁大同知府,敢于任事,绳下以法,治迹颇著。迁顺天府丞,进府尹,再进户部右侍郎,不久又兼右副都御史往宣府清理屯田。改兵部右侍郎,还任兵部尚书。因与刘瑾同乡,迁转之速,前所未有,未抵任而卒,年四十六,有《竹岩集》。

安惟学,字行之,山西临汾人。授行人,历工部郎中,出平凉知府。任陕西右参政、浙江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安化王寘镭反叛被杀。

俞俊,字尚贤,浙江丽水人。授江陵知县,擢监察御史,出任贵州按察副使,整饬威清兵备。不久迁江西参政,改福建,历山西布政使,召任顺天府户、工部左右侍郎。迁南京工部尚书。为人峭直,居官亦有政绩。

刘宇,字至大,河南钧州人。授上海知县,迁监察御史,出按贵州,谪施秉知县。弘治初迁瑞州知府,转广东按察副使,改山西,升山东按察使。多刚愎自用,而办事干练。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整理军务。擢右副都御史仍巡抚其地,迁右都御史总制宜大军务。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正德三年八月再改吏部尚书,加少傅,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张采,陕西人,授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郎中,被劾家居。焦芳以其为刘瑾同乡,极力推荐。不数月,擢佥都御史、吏部侍郎。代刘宇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日出刘瑾之家,进退人才,唯刘瑾之意是从。不时考察内外官员,诸所迭补,不循旧格,率意变乱,贿赂肆行,刘瑾被劾下狱,亦逮其下都察院狱,死于狱,诏戮尸于市,流其家海南。

曹元,字以员,大宁前卫人。授工部主事,迁郎中。阿附刘瑾,出任浙江左参政。升山东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改抚陕西,为兵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改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日饮酒谐谑,道闾里鄙语,以刘瑾而屡迁,士论耻之。刘瑾下狱,曹元上疏自陈不职之罪,说:“请开更生之门,归守先人墓。”词哀而鄙,武宗令其致仕。

白钺,字秉德,南宫人。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充经筵并东宫讲官,升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充日讲官、教授庶吉士、掌翰林院事,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侍郎。迁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专管内阁敕诰掌詹事府事,加太子少保,年五十七,赠太子太保,谥文裕。

汤全,字完之,松江人。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断狱明允。迁贵州按察副使,升湖广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贵州左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汪舜民,字从仁,婺源人。授行人,擢河南道御史,出按陕西、甘肃等处,多所举刺。出任东莞知县,迁江西按察佥事,详谳明允,剖决如流。擢云南按察副使,后任福建按察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升南京左副都御史,有才略,矫以风节自励,卒于官。

高铨,字宗选,号平山,晚更号遗安老人,江都人。授大理寺评事,历山东、浙江、河南按察佥事,迁河南按察使。升左布政使,次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召任南京工部右侍郎,迁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以忤刘瑾,于正德二年致仕,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有《平山稿》、《遗安稿》。

艾璞,字德润,号东湖,江西南昌人。授工部主事,改兵部,历升通政司右通政、光禄寺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处,以裁革后还。巡抚时,遇勘功臣庄田,忤刘瑾,遂被捕下狱,谪戍海南,刘瑾伏诛,赦还复职致仕,年六十三。

张升,字启昭,号梢岩,江西南昌人。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迁左赞善,充东宫讲读官,升右谕德。孝宗即位,进左庶子兼侍读。改迁南京工部员外郎。不久,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由礼部左侍郎迁任礼部尚书。遇灾异辄进直言,进太子太保致仕。

朱钦,字懋恭,福建邵武人。授宁波推官,以政绩卓著擢监察御史,出督漕运,按河南,军广西,并著风节。历任山东按察副使、浙江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武宗即位,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以民性酗酒,下令禁酿。弹劾刘瑾道杀王岳,刘瑾报复,矫诏勒令致仕,后夺其职。刘瑾伏诛,复官仍致仕。

闫仲宇,字参甫,号恒斋,陕西陇州人。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迁浙江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左副都御史督理宣大边储,后还任兵部左右侍郎。进兵部尚书,奉命提督团营。

叶贽,字崇礼,淮安人。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鞫谳明慎,人称不冤。出迁嘉兴知府,改台州、广信。任四川参议、江西左、右布政使,拜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藩府馈赠,谢绝不纳,总粮储,严出纳,清宿弊,继者多遵其法。转南京工部右侍郎。改刑部,进左侍郎。

李杰,字世贤,号石城雪樵,常熟人。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侍读学士。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改礼部尚书,以事忤刘瑾。

吴伟,江夏人,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曾以画供奉内廷,得赐“画状元”。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屠勋,字元勋,号东湖,浙江平湖人。授工部主事,改刑部,历员外郎、郎中,疑狱或事关权贵,均剖决无滞。迁南京大理寺丞,后任大理寺左少卿,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饰边备,政绩卓著。后还迁刑部左右侍郎,任左副都御史理院事。再改刑部左侍郎。,据右都御史。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年七十一。赠太保,谥康僖

徐节,字时中,贵州卫人。授内行知县,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权贵,风裁凛凛。迁太平知府,再升云南右参政、广西右布政使,征思南给饷有功。转广东左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会刘瑾擅政,以事见忏,削籍。刘瑾伏诛,复职致仕。

雍泰,字世隆,号正谊,陕西咸宁人。授吴县知县,作堤捍太湖,民称雍公堤,擢监察御史,迁凤阳知府,改南阳,进山西兵备副使,升按察使、山东左布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被劾除名。初起迁左副都御史提督掸江。擢南京户部尚书,因不附中贵,致仕。

顾佐,字良弼,号简庵,临淮人。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任河间知府,亲校册籍,吏无所容奸。驿司供应,令民计亩出钱,里甲得免于偏困之害。擢四川按察副使,入为大理少卿。升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三关,兼巡抚山西。改南京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再迁千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往陕西督饷。转左侍郎提督粮储。迁户部尚书理部事。

张泰,字叔亨,顺德人。授沙县知县,迁监察御史,提督北直隶学校,有明公之誉,后出按云南,执法不挠。历迁南京太仆少卿、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召为工部右侍郎,迁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理院事,迁户部尚书致仕。

吴文度,字宪之,吴江人。授龙泉知县,迁南京监察御史,偕同官论僧继晓被杖。不久迁汀州知府。弘治中历江西左参政、山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正德三年初进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迁南京右都御史,因不贿刘瑾,迁户部尚书致仕,年七十。

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授礼部主事,以病告归。起迁江西提学副使,以忤宸濠,乞求致仕归里。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任命始下而卒,年五十六。

王鉴之,字明仲,号远斋,浙江山阴人。授元氏知县,擢监察御史,提督南都学校。迁大理丞,转少卿,进佥都御史、南京刑部右侍郎。改京师刑部,迁左侍郎,转南京左都御史,又迁刑部尚书。刘瑾专权,鉴之与之抗,致仕。

江澜,字文澜,浙江仁和人。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充经筵讲官,与修《大明会典》,进侍读学士,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奉命任《宪宗实录》副总裁,升吏部左右侍郎。任南京礼部尚书,守官勤慎。不通尺书,著目录以自检,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文昭。

刘孟,字子贤,江西安福人。授兵科给事中,累迁刑科都给事中,进福建参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以枉道还里,久不领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