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权倾一时——陆炳(2 / 2)

仇鸾因在庚戌之变中勤王而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分庭抗礼,却暗中刺探他的一举一动,即使很小的过错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严嵩和仇鸾互相争斗,于是严嵩联合陆炳一起对抗仇鸾,仇鸾病重,陆炳趁机揭发了他图谋不轨的情状。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世宗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证,世宗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陆炳时已晋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又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

为预防俺答下一次进犯,陆炳奉命督建了北京外城墙,并提出了“拓基建、建楼关、集夫役、增工食、严明赏罚、给医药”六条建议。陆炳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明世宗修炼玄功,他的道号叫“守一金丹大世仙”。

陆炳上书历数铺户、甲役的劳累,提出“均甲役、革铺长、照实给价”的方针,世宗命工部按陆炳所言实行。浙江道御史张巽言因玄修事宜触怒了世宗,世宗下令锦衣卫逮捕他,陆炳却未执行,世宗大怒,责备陆炳故意放走张巽言,但又不忍责罚他,便把陆炳、朱希孝以下的锦衣卫官员全都罚俸三月,张巽言最终被廷杖贬谪。

世宗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世宗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同年,他致力于治理锦衣卫中的“三冗”现象,以提高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和节省卫所的开支。

根据明代制度规定,锦衣卫诸所及二镇抚司中有管事官和带俸官。陆炳上疏请求“汰管事官之年老有疾者俾带俸闲住,以清冗员;而其带俸官十年以上者给半俸,十五年以上者量给俸三分之一,二十年以上者月给米一石,以省冗费。又请令输粟授总旗者不得注锦衣卫,以杜冗滥。”他的建议得到了世宗的认可,世宗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大同右卫保卫战打响,右卫城被俺答围困,粮草耗尽,情况危及,陆炳得知情况后,立刻向世宗报告。于是,世宗命陆炳选派两位军官前去参谋军事、补充物资,又调集援军援助右卫,最终大同之围得解。

陆炳在任上猝死,享年五十一岁,世宗非常悲痛,对着陆炳的画像哭泣,并亲笔写诏书,称赞他为国效力、揭发逆贼、尽忠职守、撰写青词的功劳,追赠他为忠诚伯,谥“武惠”。世宗赐给他的祭品有十六坛,相当于皇亲的规格,又赐斋粮麻布五十石匹,还命工部给他准备棺材、建造坟墓。此外,世宗还让兵部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嘱咐朱希孝照拂他的家人。

陆炳,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世宗于火海的功劳,得到世宗的恩宠,逐渐成为朝野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先后令内阁首辅夏言、大将军仇鸾两人身首异处,其后又成功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在他屡起大狱之后,朝野上下都敬畏他,不管是吏部、兵部的官员升降,还是户部、工部的收付结算,乃至刑部的审讯断案,都要经过他的裁决,朝廷有一半的言官都是他的门生,因此称他“势倾天下”。而世宗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又常保护一些人,礼贤下士,不曾陷害一人,因此朝中人士多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