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江右学派——邹守益(2 / 2)

他还与刘邦采、刘文敏、刘子和等人创建复古、复真和连山诸书院,并作《重修学宫记》《创建复古书院记》《重修儒学记》以叙其事。他酷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每当闲遐之时,他便游览县内的风景名胜,并多有唱咏。蚓《游武功上西石屋山》《集云庵》《谈道石》《游机心潭至龙潭》《同讷溪罗念庵刘三五游九峰》《石屋山》《游天台山》《马迹石》《过三峰》《归自武功至瀑水岩》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清新瑰丽的诗作。

为了传播王学,邹守益还利用县内书院,为四乡会讲授阳明理学精髓,春秋两季则合五郡出青原为大会,郡邑乡大夫都前往参加。这是继惜阴会后,江西又一个闻名中国的学术盛会,来自江西乃至全国的王门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探讨学问,在邹守益等人的努力下,青原山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学术中心。

邹守益任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次年为司经局洗马,充经笼宫,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不久,又改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执掌南京审林院,这期间邹守益都是任文官,没多少实权,原因是他刚正不阿,敢言直谏,为朝廷所顾忌,所以敬而远之。在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后,邹守益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学风,严格学校管理,激励学生专心向学,后又因犯颜直谏被贬滴归乡。

回到安福,邹守益更“以觉人垂后为己任”,每月的初一、十五召聚门生讲习于明伦堂,复古、复真等书院纷纷邀请他主讲。邹守益讲学言语明白简易,听者很受启悟,此时的“青原会“还在继续进行,邹守益成为青原会的主讲。然而王门弟子也并非人人都能遵守王守仁修己正身的那一套规矩,“精进者寡,因循者众,是忽实修而崇虚谈“。

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学风,保持过去“惜阴会“的传统,邹守益作《惜阴申约》,严厉批评参加讲会的部分会友的陋习,严格要求大家:“自今以往共决除旧布新之策,人置一簿用以自考,家立一会与家考之,乡立一会与乡考之。凡乡会之日……相与虚心稽切:居处果能恭否?执事果能敬否?与人果能忠否?尽此者为德业,悖此者为过失。德业则直书于策以示劝,过失则婉书于策以示戒。其人会者策书姓名,下注愿如约,其不愿者勿强其续,愿人者忽限时。“用以督促会友们的道德躬行。

为了叙述王守仁的生平、学术成就与学术传递,王守仁去世后,王门弟子合作编修《王文成公年谱》,守益被推为编修总裁。然而,没有等到《年谱》修成,便因病逝世,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