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稳固边防——毛伯温(2 / 2)

毛伯温等人进驻南宁,传檄安南臣民,告诉他们大明王朝要选择黎氏子孙继承祖宗的家国,只治莫登庸父子的罪,有带领郡县投降的,就拿这个郡县封赏他。又悬重赏缉拿莫登庸父子,同时传令登庸只要交上土地、人民的簿册并依此纳款,就照诏书中讲过的那些饶恕他的罪过。莫登庸非常害怕,派了使臣到万达那里求降,措辞很是可怜,万达把他们送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奉命答应了,向他们传达了天子的恩德和威严,收取了安南国的地图、户籍,还有他们所归还的钦州四峒地区,暂且命令莫登庸的使臣回国听令。伯温把这些情况飞章上奏,世宗极为高兴,发布诏书把安南国改名安南都统使司,让登庸当都统使,世代相承,在境内分设十三个宣抚司,由他自己安排。

毛伯温接受讨伐安南的任务一年多时间里,没射过一支箭,安南就被平定,这是因为世宗本来就不打算动兵的缘故,事后论功,毛伯温被加官为太子太保。此战后,毛伯温将功劳很大的翁万达、张岳推荐给世宗,二人遂得任用。毛伯温班师回朝,仍旧办理都察院的职事,边关上几次传来警报,毛伯温请修建京师外城。世宗已批示说可以,给事中刘养直说修庙的工程正在进展中,物力跟不上,世宗就传令暂停修筑外城。

兵部尚书张瓒去世,毛伯温就代理兵部的事务,张瓒为人迷恋权柄,不能尽职,在兵部当了八年尚书,军事设施全给荒废了。毛伯温召集朝臣们商议后奏上二十四条防边建议,军令为之一新,有言官建议核实新军、京军及内府力士、工匠名额,以便节约开支,充实国库储备。毛伯温于是递上关于应当裁减的冗滥人员的二十多条意见,举凡锦衣、腾骧等卫,御马、内官、尚膳等监,这些一向被宦官们占据的部门,都在裁减之列。世宗称赞这个建议,命令立即照此清理,朝廷中多年来存在的这些弊端得到了很大改善,却得罪了朝廷之中的宦官。

世宗南巡承天府,下诏让毛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不久,遴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毛伯温建议将大同管辖的镇边、镇川、弘赐、镇河、镇虏五五堡重新营建,募军三千防守,因此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顺天巡抚朱方因为防秋结束,请撤回临时派驻的客兵,不多久,北寇大举入侵,直逼京师近郊,世宗大为震怒,一并逮捕了总督翟鹏,让他充了军,把朱方打死在大棍之下。御史舒汀说,朱方只是建议撤回蓟镇的客兵,主张把宣府、大同的客兵一起撤回的是毛伯温和职方郎韩最。世宗于是把毛伯温削除官籍,把韩最打了八十大棍,发配到最边远的地方充军去了,途中被赦免归乡。后来,毛伯温因背上长出疽疮而死,穆宗给毛伯温恢复了官职,并赐予恤典。

毛伯温征讨安南既用军事攻略,又用政治攻势,调集两广、福建、湖北等官兵12万余人,分三路包围莫登庸,又向安南官兵宣传“揖让”政策,后不费一刀一箭平定了安南,靖边安民,创造了明朝有史以来兵不血刃的战绩,扩大了明王朝的版图。其后,毛伯温又稳固边防,修筑了很多防御措施,为明朝的边防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