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掌印太监——陈矩(2 / 2)

福建矿税使高缴获了吕宋制造的器械和土特产,进送到京师,神宗让陈矩写票,“著内库查收”,陈矩奏称:“这是岛夷小丑的一点点东西,现在让内库收储,恐怕会使人误会,以为圣朝希罕这点怪异的东西。还是写著赃罚库查收为妥。”从这件事,也可见他处事时是考虑到大局,慎重稳妥。

陈矩主持大审,有个御史叫曹学程的,因为谏阻封日本酋关白的事得罪问斩,已经坐了将近十年牢,虽有不少大臣请求赦免,但皇帝都不准。司法部门请求陈矩放了他,陈矩抱歉地说他不敢,然而他秘密地向皇帝求了情,解释曹学程的冤枉,曹学程才终于被免了死刑,改判充军湖广宁远卫。

宫内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在元宵灯节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等,各自摆设自己购得的器物、书画手卷册页之类,给皇上鉴赏。陈矩正好买到宋人所画的《鬼子母揭钵图》手卷,这幅画暗淡素朽之中,显得神采焕发,世尊的慈祥容貌几乎可以触摸得到,鬼子母悲哀烦恼的形象很可怜,钵内的小孩用手按着地,两眼看着外面,想出来又不敢出的样子非常生动,一群妖魔鬼怪凶狠狰狞的面目栩栩如生。绘画的手法,繁多而不紊乱,一定是宋人的真迹,陈矩对人说:“这卷画很好,但不能给皇帝看,以免皇帝情疑我谏阻他责打宫人。”于是,将一部《大学衍义补》连同这手卷一起,派人送给太子朱常洛的伴读王安,让他转交给太子,并说:“陈矩顶上千岁爷,请您明智地看这本书,有空时再看看这手卷。”人们知道这事后,都认为陈矩在进奉中,已经包含了献可替否之意,他掌管东厂这段时间,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

陈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生前他已在香山慈感庵旁预先卜得葬地一块,建了一个石塔在冢上,称“太极镇山塔”,在墓道前竖了一个石坊,上写“敕葬中使神道”。有石门,门楣上写“还一仙洞”,死后,用立棺,像僧人一样安葬,神宗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并颁布了保护祠和墓的敕令,上面开载着房屋、地亩的数目。文武百官都亲临吊唁,穿着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

大学士朱赓、李廷机、叶向高亲自在棺前祭奠,祭文中有“三辰无光,长夜不旦”等句,充分表达了他们对陈矩的敬慕之情。陈矩的遗像,供在德胜门里钦赐会馆祠堂内,供人瞻仰。由于陈矩的关系,神宗把他的掌家常云升为乾清宫管事,后来还掌管针工局印,升管文书官马鉴、师明、苗全为暖殿近侍。

光宗即位后,再升常云为司礼监随堂太监,升马鉴为乾清宫管事。陈矩淡泊于名利,从不请求恩泽,他的弟弟陈万策考中进士,陈万策第四子荫大金吾,陈矩父母的封诰,是从这里获得的。陈矩的著作有《皇华纪实》、《香山记》、《游闽中记述》。

太监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但是白耳黑齿,双目炯炯有神,对人谦和,没有声色俱厉,不过,当处大事,决大疑,羽翼忠良,保全君德的时候,都很有决断,敢于担当,他衣食方面自奉甚薄,暇时喜欢弹琴、吟诵诗歌,收集古董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