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扫荡倭寇——王崇古(2 / 2)

奏章呈上后,朝廷议论纷纷,御史饶仁侃、武尚贤、叶梦熊都称敌情叵测,叶梦熊引用宋朝收受郭药师、张珏的事情做借鉴。兵部尚书郭乾不能决定,大学士高拱、张居正极力主张采纳王崇古的建议。诏令授予把汉指挥使的官职,赏赐一身官服,而将叶梦熊废黜,调出京城,以便平息反对意见。

俺答汗刚刚掳掠了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调集辛爱的兵马分路进犯,急切地索要把汉,辛爱佯装发兵,暗中权衡利弊,所以俺答没能遂愿。一克哈屯思念她的孙子,朝夕哭泣,俺答很忧患。巡抚方逢时派遣百户鲍崇德到他的军营,俺答汗气势很盛地接待他,说:“自从我兴兵,镇将死了很多。”鲍崇德回答:“镇将怎么能与你的孙子比?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加速他的死亡。”俺答汗怀疑把汉已经死了,等到听说此话,动心了,派使者侦察。王崇古让把汉穿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汗大喜过望,鲍崇德趁机游说:“赵全等人早晨送到,把汉晚上就能返回。”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现在我的孙子归顺了汉族,是天意。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辖治北方,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就遣使者与鲍崇德一起回来,而且替辛爱请求官职,并请求进行互市。王崇古都上报了,明穆宗全部答复可以。俺答汗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明穆宗认为已经抓获叛贼,在郊庙祭祀,将赵全等人碎尸于集市。加封王崇古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原来的辖区。

把汉回去后,俺答汗和三娘子抚摸着他哭泣,派遣使者来答谢,发誓不侵犯大同。王崇古指令他要求土蛮、昆都力、吉能等部族都朝贡,俺答汗答复遵命,只有土蛮没有朝贡。王崇古思量土蛮势力孤单,蓟镇、昌平可以无忧患,命令将士不要焚烧荒地、捣毁巢穴,商议开通贡市,使边地百姓休养生息。朝延议论又是哗然。尚书郭乾称先帝明令禁止马市,不应该授意。给事中章端甫请求敕令王崇古不要追求眼前的功利,忽略了长远的考虑。

王崇古上奏称:“先帝已经诛杀了仇鸾,定制再提开放市场的人斩首。边防大臣怎么敢故意违背禁令,自负死罪?但是敌人的形势已经不是昔日般的强盛,我们的兵马也不同于往昔的胆怯,不应该援引为定制。先帝禁止开放马市,却没有禁止北方的敌人朝贡。现在敌人请求开贡市,不过是如同辽东、开原、广宁的规矩,商人自己以物易物,不是请求再开放马市。俺答父子兄弟横行四、五十年,使皇帝震惊,使京郊遭受其害,没有遏制他们而创功立业的人,因为议论太多,文网的牵制,使边防大臣手足无措。去年秋天,俺答向东迁徙,京都戒严,以致倡议运来砖石、泥灰堵塞城门凭城据守。现在他们请求和议通贡,又必定责成他们长久如此,以确保百年无祸患,否则就追究首倡者的罪过。这不仅我们不能预先料定,日后虽然是俺答也恐怕不知能否保全自身,能不能在他死后辖治各部落。拒绝敌人很容易,手持先帝的禁令,一句话就行了。但是敌人请求没有结果,愤愤地离去,纵然因为把汉的原因,不骚扰宣府、大同地区,但是土蛮的三卫每年都窥视着蓟府、辽东地区,吉能、宾兔侵扰西部边疆,战事平息无期,财力耗尽,虽然是智者也不能妥善安排死后的事情。过去也先因为压低了马价就动武,忠顺王因为是元代后裔就分封到哈密,小王子经过大同二年三次朝贡,这都是前代封赏、通贡的故事。考察当时的形势,应当依从,考据典故,不是今天创始的。堂堂的天朝,容纳远蛮的来归,昭示国家帝业的广阔,以此告示东西各部,天下传承万世,各位大臣为何还疑虑、担忧而不敢做呢?”于是,将封赏、通贡的事情列出八件上奏。

诏令下发到朝廷议论,定国公徐文璧、侍郎张四维以下二十二人认为可以施行,英国公张溶、尚书张守直以下十七人认为不能批准。尚书朱衡等五人称封赏、通贡很方便,互市不方便,唯独佥都御史李棠极力称道应该批准。郭乾全部上奏皇帝。遇上皇帝驾临经筵,内阁大臣当面恳请对外进行笼络,对内加强守备。于是皇帝下诏分封俺答为顺义王,将他居住的城题名为归化;昆都力、辛爱等人都被封官;封把汉为昭勇将军,指挥使依旧保留。俺答汗率领各部族恭敬地接受诏书,派使者朝贡马匹,抓住赵全的余党献给朝廷。穆宗嘉奖他的忠诚,赏赐他金币。又博采王崇古和朝廷大臣的议论,赏赐他王印,提供饮食,增加抚慰赏赐,只是朝贡的使者不能进入京城。

河套的吉能也依约请求封赏,因为事情由陕西方面处理,下交给总督王之诰商议,王之诰想使吉能一、二年不侵扰后,才批准他的封赏通贡的请求。王崇古又上奏说:“俺答、吉能是亲叔侄,首尾呼应。现在收容了他叔叔却纵容侄子,禁锢了首脑却舒展着手臂,俺答必然招呼吉能的部众到河东的宣、大地区进行互市;商贩不能供给需求,而吉能纠集俺答骚扰陕西,四镇的忧虑就大了。”皇帝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也授予吉能都督同知的官衔。王崇古广招商贩,听任贸易。布帛、菽粟、皮革从遥远的江、淮、湖广用车运到了边塞,于是征收税赋作为犒赏的开支。他们的大小部落头人由官府供给金银、丝织品,每年购买定数的马匹。王崇古仍然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依次拜见,没有敢哗变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绥、永平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数千里地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万历初年,朝廷召他负责北方少数民族事务,给事中刘铉弹劾王崇古为谋升迁而行贿,神宗下诏责备刘铉乱说。此后,加封他为少保,调任刑部尚书,改任兵部。起初,俺答各部曾经越过甘肃劫掠了西部少数民族,既表示诚意,他的从孙切尽台吉连年侵扰西部少数民族,不很顺利,请求俺答向西增援。王崇古每次修书阻止他,俺答也回函谢罪。此年,俺答请求与三镇通报情况,相约发誓,想到西边迎接佛祖。王崇古上奏说:“西行不是俺答的心意,况且以迎接佛祖的名义,不可以阻滞,应该整顿边镇严密防守,而且暗中将他的阴谋告诉西部少数民族以显示恩惠。”因此刘铉和同僚彭应时、南京御史陈堂接连上奏抨击王崇古松弛边防便利敌人。王崇古上奏争辩并请求退休,神宗下优诏答复他,指令他不要介意别人的抨击,给事中尹瑾、御史高维崧再次弹劾他,王崇古极力请求退休,神宗才允许他回乡。

因为王崇古竭尽忠心,三次封贡都成功了,神宗下诏荫庇他的一个儿子任锦衣千户,有司依礼问候他,王崇古去世,追封为太保,谥号襄毅。王崇古身经七镇,功勋著于边陲,封贡初期,朝廷议论纷纷,有的人用危言震慑皇帝。由于阁臣的极力坚持,事情才得成功,顺义王归附二十年,崇古才去世,总督梅友松安抚驾驭不当,西边才出现骚扰,而边祸也较嘉靖时有缓解,宣府、大同边塞少数部族则迄明末归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