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庄子摘语》——裴应章(2 / 2)

在郧阳巡抚的任上,主修有郧阳志书——《郧台志》十卷,裴应章主修,彭遵古纂修。志书记述了郧阳设立郧阳抚治的史实。抚治管辖范围包括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荆州、襄阳、南阳、汉中、郧阳等8府和上下荆南道、关南道、汝南道、商洛道等5道,商州、金州、裕州、夷陵州、归州等9州,共65个县。志书中记载了84任郧阳巡抚,兵部尚书原杰和凌云翼、工部尚书潘旦和王以旗、吏部尚书王学夔、刑部尚书王世贞等著名人物,曾在郧阳抚治任职。同时还收录来郧任巡抚的37名抚臣,郧阳抚治有121名朝廷重臣任职,据查证,其中有50多人在《明史》中有传。

裴应章三十岁为官,深得隆庆和万历帝的信任,言听计从,立下不少功绩,足慰平生之愿。当他年届古稀,正好功成引退,于是上本皇上,获准回县,荣归故里。神宗御宴裴公,同僚相继饯行,沿途官员迎送不暇,回到家中有儿孙绕膝,侍候晨昏,心情分外舒畅,无公务之纠缠,恒沉醉于山水之间。如本县之南极山、金莲寺、大丰山、明溪的滴水岩等,都有他游玩的遗迹。兴之所至,便吟诗作对以自娱。还在南门城外建有一座楼,名为:望耕楼。他常在楼上看农民终岁劳动,与家乡父老谈论稼穑,或约好友饮宴、吟诗作赋其间,乐度晚年。

裴公关心民瘼,恒把乡亲应兴应革意见,提供地方官办理。对本县及邻县人民,常怀济困恤贫之心。连城浮粮很多,当事者议分旁邑人民负担,裴公独非其议,认为浮粮宜豁不宜分,才能减轻人民负担。宁化县吴某向他家借银数百两,无力偿还,就毁去债券,免其归还,宗族间有穷苦无力建房者,给族属住房数十间,以资居住。

裴应章回到清流三年,因年老疾病缠扰,日与药炉为伍,而长子汝庞又先应章一个月病卒,致使病情加剧,药石罔效,逝世年七十三岁。当他临终时,召集儿孙,勉励多读诗书,谨言慎行,为官要廉洁奉公,爱民重士,居家要济困恤贫,亲邻睦里,以此作为告诫子孙的遗言。

裴应章病故后,地方官申文上奏,巡抚、按察申奏朝廷,神宗帝为纪念有功大臣,辍朝一日,以示哀悼,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加封溢号“恭靖”。派遗官员为他营葬,还用皇帝名义派大员祭奠他,给裴应章以极大荣誉,他的坟墓在宁化安乐。

裴应章死后,清兵人关侵扰,时局动荡,边防告急,满朝文武官员,无不思念他过去的功绩。咸认为应章一生高风亮节,有卓见远识,不愧是大臣器才,并公议立“恭靖”牌坊。御史乔承诏为他立“天官家宰”坊,“奕世尚书”坊,这些牌坊,都是跨街设置在县衙前,系在今“清苑”前面十字路口。本县父老,以裴应章安邦定国,劳绩卓著,由地方官设祠纪念,春秋祭祀,以志功绩,他的著作有《编蒲》、《蠹余》,《谏草》、《焚余》、《庄子摘语》、《左传纂语》等流传于世,现巳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