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主传教士——龙华民(2 / 2)

龙华民神父委派金尼阁赴欧洲,除了为耶稣会的图书馆募捐书籍外,金尼阁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争取在一系列的问题上,在罗马方面求得最终的回答,其中包括中国教区的独立问题以及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资金。

南京教难爆发时,龙神父正在各省教区巡视,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北京设法缓解。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孙元化等著名人士,出于正义与奉教热忱,都站出来奋力保教,但未能阻止教难继续发展。最终,导致神父们从南京、北京及整个中国,在朝廷命令下被驱逐出境,仅少数几人避居各地朋友家中而获免。

万历帝驾崩,天启即位,天启帝接受朝中诸奉教官员的奏请,召回被驱逐的传教士,旨在利用西洋人以新法练兵抵御满洲人的入侵。于是龙华民与阳玛诺两神父,一同进入北京,去兵部报到。等到稍微稳定下来,因为声称对练兵一事不感兴趣,所以重归教区从事传教工作,并照常接待朝中官员及学者们的访问。从那以后,龙神父不再远离北京,一面在城中培育日渐增多的新教友,一面在4至10日路程范围内的地区开辟新教区。此时龙华民神父的年事虽高,但是他在传教的热心和虔诚上,丝毫未见衰退。

龙华民在山东建立了传教基地,此后每年去山东一次,由于后来需要在北京协助汤若望的工作,山东的传教工作基本上由李方西承担。后者离开山东后,此地的事务便交给了方济会的传教士利安当,他曾去山东济南府听受徐光启孙儿们的告解神工。在他接见的官员中,有异教徒数人改宗而入圣教,人们注意到他得到天主的特恩,既善于与学者们交往,又善于使他们归依而奉教。山东地方生活很辛苦,神父的粮食只是粟米与草根,而且都是未经煮熟的,也没有盐、油、调味品。尽管年事已高,而且这类食物全无营养,他仍然严守斋期,没有半句怨言。虽然他严于律己,但对别人总是和蔼可亲,深受教友们的欢迎。

龙华民从北京去青州途中,遇盗贼抢劫,身边的财产全部丧失,但这一不幸却给他带来了另外一个机遇。青州府中有一宗室王族,久闻龙华民神父之名,于是便邀请龙华民神父到他家住宿,神父碍于礼貌,就答应了他。这位宗王深通文学,曾与神父论及圣教教义,深表钦佩,但他以前曾受过***教教义的影响,在未彻底消除疑问之前,内心还是对天主教存有疑惑。他邀请龙华民神父与***教中精通可兰经的博学者数人,在他的官府中进行了一次辩学论道,最终***教的学者们理屈词穷。在这之后这位宗王,受洗入教,洗名保禄,全家均随之受洗归依。这件事的影响十分广泛,山东青州、济南及其他城中的官员多人亦也入教。山东省内有一著名学者,闻其事,曾至宗王府中寻访龙神父,闻道后,亦豁然开朗而接受真理,洗名纳泽尔。

龙华民于95岁时,不慎跌伤,自知不起,请人代诵《耶稣受难始末》,并且含泪高声说:“得闻耶稣死难事而离世,实我之大幸也!”辞世,整个教区沉浸在悲痛之中。顺治帝在龙华民生前曾命人绘制神父的画像,在神父去世后,赐葬银三百两,并派遣官员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