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林三君——赵南星(2 / 2)

在此之前,巡抚地方的人有提拔举荐人才的先例,赵南星已上疏制止了,而陕西巡抚高弘图、山西巡抚徐扬先,宣府、大同巡抚李思启,河东巡抚刘大受,还按旧例继续实行,赵南星一并上疏弹劾他们。

赵南星替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期间东林党势力昌盛,在赵南星的安排下,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执掌法令;李腾芳、陈于廷辅助选举;魏大中、袁化中主管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人全部放在部里执政。而这四司的下属官员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也都受到民众的称颂。

此时,人们千方百计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而言官尤为横行,每逢文选郎外出,就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诽谤他,或者把他赶走。选官者对此无可奈何。赵南星一向憎恨这种现象,锐意改革,人们畏惧他的刚严,不敢对他有什么请求。有一位给事赀郎请求盐运司的官职,赵南星就将赀郎注籍在王府里,而将给事派往外地。知县石三畏一向贪财,巴结权贵将要调任京职,赵南星也把他安置在王府里。当时进士没有在王府做官的,赵南星却不顾惜。

给事中傅櫆以邹维琏改任吏部,而自己不知道为由,首先凭借汪文言发难,弹劾赵南星改变旧制,培植私党。邹维琏引咎辞职,赵南星上疏挽留他,小人更加不满,正好杨琏上疏弹劾魏忠贤,宫中太监与政府官员更加对立,势同水火,赵南星于是闭门乞求退休,熹宗不许。高攀龙弹劾崔呈秀,赵南星疏论让他充边,崔呈秀处境窘迫,连夜跑到魏忠贤的住处,叩头哀求,说:“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人不走,我们二人将不知死在哪里啊。”魏忠贤深以为然,于是和他一起制定阴谋。

时山西巡抚空缺,河南布政使郭尚友垂涎此职,赵南星因太常寺卿谢应祥有名望,将他列为首选,获圣旨批准。然而御史陈九畴受魏广微的指使,说谢应祥曾出知嘉善,魏大中是他的门生,魏大中以师徒关系的缘故,同文选郎夏嘉遇商量启用他,徇私舞弊理当斥责。

魏大中、夏嘉遇上疏争辩,语言涉及陈九畴,陈九畴再次上疏极力诋毁,二疏一起交给部里讨论。赵南星、高攀龙确切指出谢应祥是因为在群众有声望而被推荐的,魏大中、夏嘉遇没有私情,陈九畴的胡说不能相信。魏忠贤大怒,假传圣旨废黜魏大中、夏嘉遇,连同陈九畴一同被废黜,而斥责赵南星等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赵南星立即引咎辞职,魏忠贤再次假传圣旨痛切责备他,放赵南星回家。

高攀龙也引咎辞职,给事中沈惟炳上疏挽救,也被流放在外。不久,陈于廷、杨涟、左光斗、袁化中因为会同赵南星等推举官员,违背了魏忠贤的意思,同时被排斥。魏忠贤又把赵南星所摈弃的徐兆魁、乔应甲、王绍徽等人安排在政府要害部门。自此,阉党势力全面占据上风,东林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

此时,御史张讷弹劾赵南星十大罪状,并且弹劾邹维涟、程国祥、夏嘉遇以及王允成,得熹宗旨,将他们全部削籍为平民。叫人再次上奏赵南星的同伙,张讷又列上李邦华、孙鼎相等十四人的名字,将他们统统贬职罢黜。石三畏也被起用任命为御史,上疏攻击赵南星以及李三才、顾宪成、孙丕扬、王图等十五人,东林党人已经死亡的都剥夺官职,有官职的祸害更加惨烈。

不久,因为汪文言的供词涉及到赵南星,赵南星被交给抚按审讯,而此时郭尚友巡抚保定,巡抚马逢皋也对赵南星怀恨在心,于是相邀在朝廷上侮辱他,用竹板打他的儿子赵清衡和外孙王钟庞,将他们下狱,让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一向贫穷,靠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最后将赵南星发配代州,赵清衡流放庄浪,王钟庞谪戍永昌。赵清衡的嫡母冯氏,生母李氏,都由于哀痛过度而死,七岁的儿子也由于受惊吓死去了,赵南星到达发配地,安然自处。

明思宗登基,下诏赦免赵南星,让他返京,山西巡抚牟志夔是魏忠贤的死党,故意推迟派送,赵南星最终死于戍所代州,享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