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东林领袖——高攀龙(2 / 2)

关外重镇广宁失陷,明军被迫退缩到山海关一线,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人心惶惶,高攀龙接连上书要求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濒危的命运。在《破格用人疏》中提出要破格用人,加强战守之备,并推荐礼部右侍郎孙承宗担任防御大臣,负责处理战事,他的意见得到皇帝首肯。孙承宗也不负众望,收复了广宁和辽河以西的土地,边境平静了四年之久。

高攀龙上疏追论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要求惩治郑养性、李如桢、崔文升等人,奏疏上达,皇帝不悦而责备高攀龙多言,但最终仍将郑养性谴归原籍。当时,孙慎行以红丸案指责前任首辅方从哲,高攀龙也引《春秋》典故归罪方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方从哲辩解,被高攀龙上疏严厉斥责。不久,高攀龙被调任太常少卿,又上一道《恭陈圣明务学之要疏》,向熹宗阐明读书的重要性,方从哲一派故意摘出疏中指责帝王不孝的言辞激怒熹宗,熹宗欲严惩高攀龙,叶向高极力挽救,才得以罚俸一年而作罢。

高攀龙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疏中揭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地区时贪赃枉法、铺张浪费。吏部尚书赵南星经复查认为事实确凿,提请将崔呈秀戍边,崔呈秀得知后连夜投奔魏忠贤,认魏忠贤为义父。此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日益扩张,控制了朝廷内外,东林党人如杨涟等纷纷上书参劾魏忠贤,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魏忠贤正借机大肆迫害东林党人,称高攀龙与赵南星结党营私,皇帝下旨严厉斥责。不久后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任知府,攻击高攀龙徇私、排挤同僚,高攀龙因而被罢黜。高攀龙等人被罢官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控制了朝廷大权,编派了《缙绅便览》《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黑名单,将不依附于自己的官员开列在内,予以打击,魏忠贤矫旨,以东林书院为始将全国书院尽数拆毁。

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龙仅被罢官,必欲除之,于是假造浙江税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派遣缇骑前来抓捕。高攀龙整冠束带前去拜谒先贤杨时的祠堂,回家后与弟弟高士鹤及门生赏花于后花园池畔,谈笑自如。此时,有人前来禀告周顺昌已被逮捕,高攀龙闻言神情泰然,笑说:“我本视死如归”,归家后与夫人谈笑如常,没有异样,亲笔书信交给两个孙子,交代翌日递给校官,而后闭门遣散诸孙。不多时,高攀龙的儿子们发觉异样前来探查,发觉高攀龙已自沉于池塘,时年六十四岁。

子孙们打开高攀龙的信,乃是遗嘱,上面写着:“我虽被罢免官职,但过去曾是朝廷大臣,大臣不可以被侮辱,因为大臣被辱等同于国家受辱。我现在只有恭敬地面北叩首,以效仿屈原的遗愿,皇帝的恩泽未能报答,只愿来世再报。臣高攀龙绝笔,希望使者带去这封信向皇上复命。”

高攀龙就死前曾致书同年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从此袁可立这位力图远离党争的正直大臣,走上了对抗阉党的前台,每议事与阉党“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袁可立抗疏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呼?”,后来九卿公推袁可立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魏忠贤从中作梗以自己的心腹刘廷元代替袁可立掌南兵部,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天下兵马大权二人一手握定。自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忠贤推戴之势成矣,黄道周说:“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