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对抗宦官——叶向高(2 / 2)

先前叶向高患病,内阁中却无人可用,于是叶向高在家中草拟奏章诏书达一月之久,后来叶向高卧床的时间更长,却仍像先前一样在家中拟旨。有人认为这不成体统,叶向高也自觉不妥,坚决乞求辞职,神宗却仍不任命其他人为宰相,而是派遣鸿胪官去安慰挽留他。等到皇帝过万寿节时,叶向高病愈,才出来理事。

此后,叶向高主持癸丑年的会试,官员的奏章都被送到考场上,成了一大奇事,皇帝考核选拔了科道官员七十多人,任命长时间不下达。叶向高几十次上疏恳切请求,结果过了两年任命才下达,言官增多之后,攻击也就纷纷出现。神宗心里很讨厌这样,就把奏章全都扣留而不下发。叶向高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确定他们的去留,于是说:“大臣是小臣的纲领。当今六卿只有赵焕一人,而都御史十年没有补充新人,没有人来弹劾监督,人心怎么能安定呢?”皇帝只是责备言官胡说,而大官却一直不去补充,叶向高请求增加阁臣,奏章达一百多份。皇帝这才任用了方从哲、吴道南,叶向高上疏称谢,于是请求辞职,神宗下诏嘉奖叶向高却不同意他辞职。

皇太后驾崩,福王回到封国,叶向高乞求辞职更加频繁,奏章写了十几道,到了八月,神宗准许他辞职。叶向高入阁期间,因为三年的考绩优异,被提升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记录延绥的战功,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改任户部尚书,晋武英殿大学士;一品官三年期满,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任吏部尚书,晋建极殿大学士。至此,神宗下令加封少师兼太子太师,赏赐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派遣行人护送他回乡。

叶向高任内阁首辅期间,务求调剂各大臣的感情,安抚不同的意见,然而当时党论已十分兴盛,御史郑继芳极力攻击给事中王元翰,拥护他们二人的人分成两派互相争斗。叶向高请求将他们的奏疏下发,下诏令部院评定是非曲直,处罚议论颠倒的一、二人,来警告其他人,皇帝却不理睬。各大臣看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害处,就更加拉帮结派相互攻击。

不久,又争论李三才事件,于是形成了帮派的势力,无锡顾宪成在家闲居,在东林书院讲学,朝臣羡慕他,争相跟他交游。李三才被攻击,顾宪成写信给叶向高和尚书孙丕扬,辩白李三才的贤能。正逢京官考察,攻击李三才的刘国缙因为其它过错登记在考核的名册上,乔应甲也因为年例被派往外地,他们的同党大哗。叶向高从大局出发,秉公处理此事,考核官吏的大典才不受扰乱。但两派之间的争斗却愈演愈烈,到后来,齐、楚、浙三大派系不遗余力地攻击东林党。等到了王绍徽等撰写所谓《东林点将录》,让魏忠贤按姓名驱逐朝臣,因为叶向高曾保护东林党人,被点名为东林党党魁。

叶向高离职六年后,光宗即位,特别下诏要召回他。不久,熹宗即位,又下诏催促他回京,叶向高多次推辞,都没有获准。,叶向高回到朝廷,授中极殿大学士,再次成为内阁首辅,他说:“我服务陛下的祖父八年,当时奏章都由我草拟。即使是陛下想实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极力争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听从,不会强行拟任何旨意。陛下您虚怀若谷,谦逊有礼,信任辅臣,但不免会因流言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拟上报。”熹宗高兴地答应了,不久皇帝采纳叶向高的请求,发放帑银二百万两,作为东西战事的急需。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百姓都高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大学士刘一燝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燝还赶不上一个保姆,致使大臣们想要揣摩圣意却陷入茫然之中,这样的倾向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怀恨叶向高。不久,刑部尚书王纪被剥夺官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被罢免,熹宗没有接受,魏忠贤由此更加怀恨叶向高了。

叶向高再任首辅,事奉未成年的皇帝,不能像明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只剥夺了章允儒俸禄一年,御史帅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这个人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傅魁营救王纪,熹宗要把他贬职流放,也因为叶向高替他说话,只是剥夺了他的俸禄。王纪被罢免后,御史吴牲、王祚昌举荐他,部议用原官职召回他,魏忠贤很不高兴,准备重罚文选郎,叶向高也进行营救,使他得以幸免。

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家命运将要终结”的话,命令将他下狱,穷追教唆之人,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已。熊廷弼、王化贞被判处死刑,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请求将全国各省、府、州、县的仓库储蓄全都搜刮运到京师,叶向高说:“省城的库藏都已穷尽了,藩库里还稍有富余。倘若全都搜刮尽了,突然出现象山东白莲教叛乱一类的事变,拿什么去对付呢?”熹宗不听。

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于是故意拿一些小事来责难叶向高,使他为难,为此,叶向高多次要求辞职。给事中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利用职权接受贿赂,熹宗下诏命令将汪文言下狱。叶向高说:“汪文言在内阁办事,实际是我提名的。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却是清楚的。乞求陛下只处罚我一人,而宽免其他人,来消除官员们的灾祸。”于是,叶向高极力要求尽快罢免自己,在当时,魏忠贤想独揽大权,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时机下手。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因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了汪文言一人,然而此事也成了东林党狱的导火索。

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叶向高认为事情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应该的。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无法轻易除掉,阁臣从中斡旋,还有希望不至酿成大祸,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魏忠贤看后很不高兴,假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就是徐大化。

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并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燝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燝死于棍下。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到遵化巡抚驻所。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已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熹宗于是下诏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返乡,赏赐给他的财物比按常法赐予的还要多,不久又听任他辞去太傅,每月赐给他五石米,八个轿夫。

叶向高被罢免后,韩爌、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谄媚小人占据要职,清高的士大夫们无所倚靠。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受辱被杀,魏忠贤贬除朝中异己,正直臣子为之一空,明熹宗驾崩,叶向高也在当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