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2.1(2 / 2)

“至、至今四十余载。”</p>

熙帝露出一抹恍惚的笑容,干瘪苍白的唇似乎咛喃了几句什么,因为声音太小,萧皇后并不能听清。他抬抬手,萧皇后勉力直起身在榻沿坐下。</p>

“敏儿,你嫁给朕,可有后悔过?”</p>

萧皇后一愣,“不曾。”</p>

“朕……也没有后悔过娶你。你、是朕的太子妃,也、是朕的元后,更是朕唯一的、皇后。”</p>

萧皇后脸上似悲又似喜,眼泪再度滚落出来。</p>

“陛下……”</p>

“如今朕要走了,你可有不舍?”</p>

“臣妾自是悲痛万分……”</p>

熙帝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p>

内殿中静得落针可闻,熙帝轻柔的声音突然响起。</p>

“……朕给你两个选择,陪朕一起走,活着,但没有太后的位置……”</p>

萧皇后径自沉浸在悲痛之中,直到熙帝的话完全说完,才反应过来。</p>

“陛下?”</p>

望着萧皇后极其诧异又夹杂着委屈的脸,熙帝枯槁的脸毫无情绪波动,帝王的无情在这一刻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p>

直到此时萧皇后才明白,哪怕这个人病得动弹不得,只要他没死,他仍是大熙的皇,是她的天。</p>

只是为什么呢?</p>

为什么要给她这种选择?</p>

她是理所应当日后的母后皇太后,为什么……</p>

一向睿智,谋算不差于男子的萧皇后,此时的心绪完全乱了,甚至没办法抽丝剥茧的去思考熙帝为什么会如此。</p>

熙帝微弱却清晰的声音再次响起,眼中是萧皇后从未见过的冷酷。</p>

“……你和太子做过的事,朕既往不咎。现在——给朕你的选择……”</p>

这句话才真正击溃了萧皇后全部的心理防线,她不敢置信的抬头看着这个是他丈夫的人。此时她脸上的悲恸难过伤心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完全的震惊与恐惧。</p>

“陛下——”</p>

熙帝疲累的阖上眼,仿佛精气神一下子没有了。</p>

“……遗诏朕已经交给两位丞相大人,如果你跟着朕一起走,你还是朕唯一的皇后。如若不走,太子也会给你个太妃的位置,让你安享晚年……”</p>

“陛下,你怎么能如此对臣妾,臣妾与你做了这么多年夫妻,你怎么能如此残忍……”</p>

郑海全走了过来,把有些歇斯底里萧皇后搀扶至一旁。</p>

躺在龙榻上的熙帝,嘴唇动着,声音极其微小,只有贴近了才能分辩些许。</p>

“……不要怨朕自私……大熙不允许……有个萧家的皇太后,再来一个萧家的皇后……”</p>

熙元三十五年十一月,离三十六年还有十日不到,大熙朝第三任君主熙帝崩于紫宸殿,与之一起的还有许贵妃。许贵妃忠孝仁义,不忍大行皇帝独自西去,愿陪侍左右……</p>

(接作者有话说)</p>

作者有话要说:</p>

*</p>

刚到云州,屁股还没捂热,就接到熙帝驾崩的消息。</p>

作为儿子儿媳的骆怀远及严嫣,自然要回京奔丧的,包括两个小的。</p>

圣旨是嗣皇帝骆璟下的,他此时已是大熙名正言顺的皇帝,只差进行一个登基仪式。按理嗣皇帝可以在国孝中举行登基仪式的,太子骆璟以孝为先,决定办完了先皇的丧礼,再举行登基仪式不迟。</p>

匆匆赶回京城,还未停下歇口气,云王一家子便进宫了。</p>

宫里铺天盖地的白,到处都是哀恸的哭声。</p>

整个丧礼整整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丧礼办完,全朝上下乃至整个皇宫所有人都瘦了一圈。个个形容狼藉,自是不提。</p>

然后便是嗣皇帝的登基仪式了,因身处丧期,嗣皇帝命一切从简。</p>

登基仪式罢,便是拟定大行皇帝的谥号,经过与礼部不停的商讨,最终大行皇帝被新君景帝追为‘高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钦文昭武孝纯皇帝’。</p>

同时,关于追封先贵妃与册封萧皇后的事情也提上了章程。</p>

先贵妃追随孝纯皇帝而去,人人感召她生死相随的贞烈。可追封皇后的封号、以皇后的身份下葬,与先帝同葬就有些有违伦常了。更何况一旁还有个处境尴尬的前萧皇后,更是让勋贵大臣们颇为觉得棘手。</p>

因着此事,朝中上下又展开了一场旷古绝今的撕逼大战。</p>

这其间自然不乏萧家在其中动的手脚。要知道那可是皇太后啊,少了一个皇太后对萧家意味着什么,哪怕是十岁小童都能明白其中的干系。</p>

无奈这是先皇留下的遗诏,包括不封萧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也是先帝遗诏中决定的。再加上京中明眼的大臣不少,自然不会搀和到其中来,萧家能鼓动的也就是那些抱着伦理纲常不丢的老迂腐。</p>

不过这些老迂腐还不少,这些日子着实在朝堂上吵得沸沸扬扬。</p>

有别于朝堂之上的纷扰,严嫣这里可是充满了喜悦之意。</p>

无他,皆因沈奕瑶有孕了。</p>

沈奕瑶之前便有孕了,因着年纪过大,怕胎儿不稳,没过三个月并未往外面传出。尤其沈奕瑶又是老蚌怀珠,更是让她羞于告知他人,尤其是告知女儿。要知道自己外孙都懂事了,外祖母居然有孕了,着实让她有种羞愤欲死的感觉。</p>

幸好,她自己内心也是喜悦的,再加上齐然自从知晓她有孕,偌大一个汉子成日里紧张兮兮的,也让她有种别样的甜蜜。其实在沈奕瑶心里,她也是想为齐然留下一丝血脉的,这个男人为了她一直未娶,身边连个侍候的通房都没有。成亲后,两人也为此事讨论过,她言不由衷提过此事,齐然断然回绝,更让沈奕瑶甜蜜之余生了想为他诞下子嗣的心思。</p>

看似沈奕瑶怀孕只是个意外,实则暗地里她没少调养身子,也没少偷偷拜过送子娘娘。</p>

这件事整个沈家连同回京的严嫣两口子俱是知晓了,大家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担心沈奕瑶的身子,要知道如今她年纪可是不小了,年纪大的妇人与年轻妇人生产自是不同,出意外的几率要大了许多。</p>

严嫣送来了不少补身子的药材之类的东西,沈家人到处打听哪里有精通妇人生产的医婆,齐然也在外面命人打听诸如此类事,一大家子为了这件喜事忙前忙后着。</p>

这期间,朝中的争吵也有了结论。</p>

新皇景帝一直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坐视大臣们为了自家事在朝堂上争吵了大半个月,期间他一直未发表任何意见。</p>

朝中如今大抵分了三派,一派是抱着伦理纲常说事的老迂腐老顽固们,似乎不封萧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天下便再也没有纲常,世道就会一片大乱。还有一派似乎在与景帝辩驳,他们的主要言论是为三纲五常,大抵意思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先帝即是君,又是父,还是夫。既然如此,为何不听先帝的呢?新君是想尽孝道,但他不能有违君命与父命,你们又何必拿着伦常来指责皇上。</p>

甚至上纲上线扯到萧皇后,说她若是不听先帝遗诏,硬是要当了这个母后皇太后,便是有违夫命。</p>

总而言之天天扯皮,不得不说这群大臣们个个战斗力十足。</p>

还有一派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派了,一直不发声不发言,看着这两派闹腾。</p>

再大的事,下面人吵翻了天,上面人不发表意见,久了也会没意思的。</p>

见此,景帝终于说话了,大抵的意思就是既然你们吵不出个所以然,那么就照着先帝遗命办吧。</p>

一锤定音!</p>

由此众人才明白,新皇哪里是没主见啊,明明是有主见。</p>

等你们吵得不吵了,他再说话,又拿着先皇压人,谁还敢说个不字?敢再有提出异议者,一句话便堵回来了,你们争了这么久,都没有个所以然,就不要说我刚即位便专断独行了,更不要说我不讲孝道,连你们都争论不下,作为事情的中心点,我的为难也是可想而知。</p>

见了新皇的态度,再联想到萧家那边的情况——</p>

萧家势大,出了个前皇后,再来个皇太后,新皇的即将册封的皇后也是萧家的,估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自己后宫有两个位高权重的萧家女人吧。</p>

其实不光皇帝不愿意,很多大臣也不愿意。</p>

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大臣,都不敢再发声。是时被人扣上一顶居心叵测动摇国之社稷的大帽子,谁也担不起这个。再加上景帝态度坚决,连萧家人都不敢在此时冒大不韪了。</p>

事情一定,便好办了。</p>

册封前皇后的圣旨立马传下来。</p>

萧皇后被封为太妃,因身份特殊特加了一个‘皇’字。可再怎么加,皇太妃与太妃又有何区别,区别就是皇太妃听着比太妃好听一些。</p>

与母后皇太后更是不能比了,皇太后是皇帝的母后,是需敬着的,是可以住慈宁宫享受整个后宫乃至皇帝皇后参拜的,是举凡国有大典,位置在皇帝其上的……</p>

萧皇太妃与萧家的各种怨念自是不必提,萧皇太妃一夕之间便老了不少。</p>

前皇后册封诏书一下,之后便是陪孝纯帝而去的许贵妃之事了。</p>

先皇的遗诏是贵妃追封为后,并以皇后的身份同葬。可自己却没有下这封后的遗诏,而是让新皇来做,也不知道是何意。</p>

是不忍伤萧皇太妃的心吗?可看萧皇太妃如今这处境,也没觉得先帝仁慈到哪儿去,总而言之就是让人琢磨不透。</p>

景帝也没多虑,追封先贵妃许氏为贤顺皇后,与先皇同葬帝陵。当然帝陵中还是有给萧皇太妃留一个位置的,只是本来的帝后同葬,变为了一帝两后同葬。</p>

错了,是一帝三后,景帝当然没有忘记追封自己亲娘为圣母皇太后,移陵入帝陵。</p>

……</p>

许家出了一位贤顺皇后,虽然这是用女儿乃至外孙生命来换的。但是许贵妃的决绝也有了效果,景帝似乎忘了之前承恩侯府曾参与叛乱之事,将其全府上下都解禁了,甚至还给其了一定的尊荣。</p>

别说景帝本就心性厚道,他即使不是厚道之人,也不会在前面追封了许贵妃为贤顺皇后,后面便抄了许家的底。真是如此做,不光会显得他有些小心眼,在明面上也过不去。</p>

齐王也被解了禁,他依旧是齐王,继续在自己封地生活。</p>

许家的势力终于在晋王与许向荣的惨遭横祸及许贵妃慷概就死后,轰然倒塌。不过这样也挺好,人少了资本便会少了野心,没有野心才能安安分分。</p>

现如今绝了后的承恩侯,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生儿子上面。没了许贵妃,没了多智近妖的许向荣,许家还得继续延续。</p>

……</p>

京中诸事终于慢慢落下帷幕,虽景帝作为一个异军突起的新皇,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与困难,但这些已经与云王一家没什么关系了。</p>

景帝下了圣谕,先帝嫔妃中有子嗣的,不论男女,俱可被其子女接出宫颐养天年。</p>

这道圣谕一看就是给云王下的,马才人终于可以离开困守几十载的皇宫,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同前往云州共同生活了。</p>

ps:艾玛,京城的戏码终于可以结束了,后面胖子给景帝添砖加瓦那都是些小事,顺带一笔就好了。接下来胖子减肥的地狱模式要开启了,还有这么一大家子包括沈家的一些细碎也会顺带着交代一二,当然少不了秀恩爱秀幸福之类的。本文接近尾声,从明天开始大抵会只更一章,面面得一边把这边的尾巴收了,另外新文的大纲也得弄(真是头大啊)</p>

番外的话,面面心里暂时木有谱,要不,乃们给点意见?</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