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六镇起义(2 / 2)

阿那瑰软禁元孚,带着部众朝着北魏旧都平城(山西大同)杀去,阿那瑰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平城,将元孚释放回去通风报信。正如费穆所言,游牧民族的优势就是游击战,敌进我退,所以阿那瑰根本不把北魏朝廷放在眼里。

同时,阿那瑰让部众去骚然洗劫六镇的粮食。

听到元孚的哭诉后,小皇帝对阿那瑰吃里扒外的行为极其不满,元叉更是觉得脸上无光,威信大减。“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不然这帮蛮夷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元叉叫嚣着。

随后,小皇帝任命69岁的李崇为北讨大都督,元纂为副手,魏兰根为长史,带领15万大军打算一举击溃柔然。临行前,费穆推荐斛律金为前锋,上次护送阿那瑰北归的时候,阿那瑰可是亲自见识过斛律金的本事,元叉立刻应允。

阿那瑰听说李崇出马,并没有放在眼里,反正洛阳到平城还远着呢,到时候再跑也来得及。于是,阿那瑰纵兵虐夺高陆,正当阿那瑰在帐中优哉游哉喝着庆功酒的时候,哨兵突然闯进来:“报告大汗,魏军已经杀到!”

“什么?魏军?”阿那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哪个混账东西打扰本大汗的午餐时间?”阿那瑰骂骂咧咧地拿着弓箭和刀从帐中走出来。

还没等阿那瑰发作,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映入眼帘。“斛律金!怎么是他!”阿那瑰大吃一惊,喃喃自语道:“这家伙怎么总甘心做朝廷的走狗,该死,真倒霉!”斛律家族正如阿那瑰所言,一直对中原王朝忠心不二,他知道柔然部落打游击的特性。

斛律金可没工夫和老朋友叙叙旧,因为只是先头部队,只有骑兵两千人,根本无法对抗阿那瑰的大部队,只能以智取胜。斛律金安排手下在远处骑着马拖着树枝来回跑,阿那瑰看到远处一望无际的灰尘,以为魏军主力已经来了。

正当阿那瑰狐疑之际,斛律金带着500铁骑就朝着阿那瑰的中军大帐冲过来,看到斛律金弯弓搭箭的姿势,阿那瑰早就魂不附体,连忙大呼:“快撤,快撤!”斛律金在后面象征性地追击了一会就停了,毕竟自己的人马实在太少。

等李崇的大部队赶上来的时候,阿那瑰早就留下平城一座空城逃的无影无踪了。李崇不甘心,带着大军北上追击了3000多里,可惜一无所获,士气低落。

李崇北伐时主要经过怀荒镇等地,士兵来源也是附近的军镇,六镇守边的士兵都传开了,原来朝廷的那帮统帅都是酒囊饭袋,一个曾经被我们六镇士兵按在脚底摩擦的柔然部落,现在竟然被人家玩的团团转。

“有功劳就是这些汉族大臣的,如果失败了,我们这些大兵就遭殃······”“是呀,是呀,咱们现在混得猪狗不如。”大家小声嘀咕着。看着六镇士兵怨声载道,魏兰根深感不安,他对李崇欲言又止。

“怎么了?魏长史有话但说无妨。”李崇问道。

魏兰根语重心长地说:“以前朝廷设置六镇,是为了对抗柔然等少数民族,那时候六镇军民的地位高,待遇丰厚;后来国家太平了,孝文皇帝迁都洛阳后,北方军镇不受重视,镇将们使唤军民就像使唤奴仆一样,大家已经丧失了从军入伍的荣誉感······”

“魏长史有何良策?”

“现在是时候改弦更张了,应当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一律免作平民,按次序做官,一切照旧,文武兼用,恩威并施。此乃长久之计。”说完,魏兰根恳切地看着李崇。

“老夫必定全力劝谏圣上。”李崇算是给魏兰根吃了定心丸。

回到洛阳,李崇把魏兰根的建议仔仔细细向小皇帝报告了,结果,元叉脱口而出两个字:“不行!”“那怎么行,这些大兵是要造反么?还给朝廷提要求?让他们守边这是道武帝定下来的制度,不能更改!”

“祖宗之法,改变谈何容易?”小皇帝元诩也认真起来。

“那祖宗还定都平城呢,怎么孝文皇帝还是迁都到洛阳了?”李崇心里反驳道,但他可不敢给皇帝说这个。

根本问题还是如张仲瑀上书那样,北魏帝国如今已是僧多粥少,目前的官位都满足不了这些王公贵族官僚了,如果把六镇变成州,那下岗的士兵怎么安置?这些人就是动乱的根源。与其让他们下岗搞事情,不如继续让他们没地位没尊严,至少他们还有饭吃。

两权相害取其轻,元叉只能选择饮鸩止渴。

4.导火线

“报,六镇士兵造······造反了!”一个宦官上气不接下气,朝着大殿滚进来。“什么?”包括皇帝在内的人都愣在原地。

这次阿那瑰南下劫掠,算是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

还得从怀荒镇说起。

于景因为站队胡太后,在宣光政变中被元叉外放到怀荒镇当镇将。昨天还在洛阳吃香喝辣,今天却在怀荒镇沐浴风霜刀剑,于景心里那个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阿那瑰的洗劫,让怀荒镇的军民已经食不果腹。他们中有几个胆子大的,就跑去向于景哭诉,要求开仓放粮。

“什么?要粮食?门儿都没有!”于景严词拒绝。老子被贬到这地方陪你们吹风已经很不爽了,你们居然张口要粮食?

被拒绝后,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没政治待遇也就算了,现在可好,连粮食都没有,还让不让人活了?”“是呀,活不下去了!”

“反了!妈的,我们活不了,也别让于景那个孙子活!”胆儿大的一个大头兵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这话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反了,反了!”

士兵们根本不需要组织,直接就是简单粗暴地冲向于景,还没等于景回过神来,他的脑袋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于景,这个祖上世代为高官显贵的人成功点燃了六镇起义,时间是523年6月。

怀荒镇士兵的壮举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军镇的相应,大家纷纷矛头指向朝廷派来的镇将,全民都参与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行动中。

元叉一心想安安稳稳地站在金字塔顶尖享受权利,却并没有做好承担义务的准备,六镇起义这么一闹,他威信扫地。

任何伟大的革命,都必须有领袖。这一时期最耀眼的主角当属最西边的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