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降而复叛(2 / 2)

元徽抬起来他那张阴沉的脸,挤出一点笑意:“噢?那广阳王有什么好办法么?”

元渊若无其事地看了看元徽,朝着皇帝、太后继续说道:“微臣建议在平城以北设立郡县,安置这些流民,朝廷派人去安抚救济,如此才是大魏长治久安之道。”

还没等胡太后发言,元徽像一只猫逮住了老鼠那样,居高临下地说:“听说广阳王在平城深得民心呀,还有贺拔三兄弟归附于你,就近安置流民,莫非广阳王想养寇自重?”

元渊感觉一盆冷水泼在了自己身上,完全没料到元徽会来这样一招,所谓做贼心虚,他立马想到了自己给元徽戴绿帽的事情,也不便再说什么。

乱世之中,皇权是最脆弱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胡太后自然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盟友元徽。

胡太后假笑着说:“广阳王劳苦功高,好不容易平息了暴乱,这次可不能纵容这些乱民了。黄门郎杨昱何在?”

“臣在。”

杨昱出身弘农杨氏,世家大族。他之前跟随元颢出征关陇,是元颢的监军,这几天刚好回朝复命,因为工作勤恳认真,胡太后想起他来。

胡太后命杨昱为特使,让他去把六镇的流民们安排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就食。

元渊得知朝廷的最终处理意见,他垂头丧气,写信告诉元纂:“远离故土,这二十万流民必定会再次作乱的。”

4.二次革命

很快,魏国高层的决议就传到了六镇流民的耳朵里,一片哗然。在这二十万流民中,一个人看到了机会,他利用大家的不满,到处煽风点火,试图再次革命,他叫杜洛周。

杜洛周是柔玄镇的士兵,高车人,这两年也在革命军中,在破六韩拔陵团队中无法出头,但他早已被战火淬炼成了一名坚定的革命家。

八月的一天,杜洛周对着愤怒的流民们振臂一呼:“腐朽的魏国朝廷不把我们当人看,让我们远离故土谋生,我们还怎么活?”

“不活了,咱们反了!”

“对,造反!又不是没反过!”

流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怒气冲天,杜洛周毫不费力就被大家推举为革命领袖。

杜洛周豪情满怀,他握着拳头对大家说:“破六韩拔陵给不了你们的幸福生活,我杜洛周带你们实现!”

于是,杜洛周在上谷(北京延庆)再次举起了“真王”的旗帜,宣布二次革命。

听说杜洛周闹革命了,胡太后、元徽等人很尴尬,但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彰显自己的正确,必须把这事儿推在元渊身上,就跟上次李崇为破六韩拔陵起义背锅一样。

胡太后让元渊赋闲在家,用杨昱的叔叔杨津替代元渊一切职务,为北讨大都督、定州刺史,去河北一带抵抗义军。

不过杨津到了定州(河北定县)就闭门观望了,没办法,他也不想去送死,杜洛周掀起的二次革命势头比破六韩拔陵还要猛。

杜洛周的部队很快就拿下了燕州(河北涿鹿县),元诩命令文学家常景为行台,去进攻杜洛周。

常景被屡次击败,范阳(北京)城内的豪强学习了凉州的前辈赵天安,把幽州刺史王延年给玩儿了一把,抓住王延年、常景二人送给杜洛周,于是幽州(北京)也为杜洛周占据。

斛律金这两年没有闲着,他在破六韩拔陵的逼迫之下,率领自己的敕勒部众南下归附北魏。

为了向朝廷表示衷心,给胡太后、元诩一个投名状,他打算教训下最近闹得正凶的杜洛周,然而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杜洛周的眼中钉。

黄瓜堆(山阴县、仁怀县交界处)百草丰茂,斛律金正带着部众在此修养。

“报告酋长,我们的战马无故陷入暴躁之中,想要挣脱缰绳。”

听了下属的报告,斛律金疑虑起来,直觉告诉他,这肯定是有情况。于是,斛律金立刻匍匐在地上,似乎在听着什么,然后又站起来看看远方,旁边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不好,远方有大军朝我们赶来,不少于6万人!”斛律金对大家说。

正当大家表示怀疑之际,有人冲了进来:“报酋长,杜洛周带着6万人正气势汹汹地杀向黄瓜堆。”

“酋长,您真是料事如神!”大家用惊讶的眼光打量着斛律金。

“敌人距离我们还有10里地,兵力远在我们之上,我们还是赶紧撤离吧。”

原来,斛律金打小就在草原上习得了这样的特异功能:看看远处的尘土、听听脚下的声音、闻闻味道,就能知道敌军的远近和数量。这种能力类似于现在的雷达。

斛律金赶紧召集族人,对大家说:“如今杜洛周气势正盛,打着革命的幌子无恶不作,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建议去投靠秀荣的尔朱荣。”

“听从酋长安排。”斛律金的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认可,河北山西一带,能对抗杜洛周的,也只有尔朱荣了。

听到斛律金率众撤退后,杜洛周哈哈大笑:“这斛律金也不过如此嘛。”

此时,另一个更加让他兴奋的消息传来:高欢等人来归附。

高欢自天下大乱以来,一直保持中立,像翱翔的老鹰那样,俯瞰着大地,他要寻找最佳的时机。

对破六韩拔陵这第一个干革命的人,他觉得要观望;对尔朱荣这个高富帅,他又觉得自己高攀不上;自己创业单干,可是这段时间以来迟迟没有成效。在乱局之中,高欢将眼光投向了杜洛周。

一个天生当大哥的人,自然不想跑去给杜洛周当小弟,高欢只想去窃取杜洛周的革命成果。

高欢带着蔡俊、段荣、尉景以及可朱浑元等人受到了杜洛周的隆重接见。杜洛周虽然喊着要革命,他当然知道所谓的革命不过是抢钱抢粮抢底盘,不可能真的去革官僚贵族的命,和官僚贵族一起瓜分权力和财富才是真正的目的。

高欢等人虽然不是身居要职,但他们都做过北魏基层公务员,而且出身名门望族,这就是杜洛周最好的笼络对象,他想借此建立最广泛的战线,以此来尽快掏空北魏政府。

在杜洛周军中,高欢结识了出身寒门的彭乐,彭乐憨厚可爱没心眼,作战勇猛无敌,给高欢留下深刻印象。

5.河北大起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杜洛周的带头下,出身怀朔镇的士兵、丁零族的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河北唐县)起事,但鲜于修礼似乎志向比杜洛周更大,他直接扔掉了破六韩拔陵的旗帜,改元“鲁兴”。

“革命不是单打独斗”,担任过怀朔镇将领的葛荣这样想着,他此刻也在鲜于修礼军中,他对鲜于修礼说:“革命刚开始,咱们最好还是保持和杜洛周的良好关系,毕竟魏国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鲜于修礼心里想,毕竟还是当过领导的人,想的确实不一样,随后他就派葛荣去联络杜洛周,双方建立起联盟关系。

随后鲜于修礼带着大军朝定州州城中山杀去,隐居于此的武川豪杰不得已卷入了战斗中,杨忠的父亲杨祯战死,宇文肱及次子宇文连战死,赵贵、宇文洛生、宇文泰等人加入鲜于修礼的大军,至于是否是被迫的,谁也不知道。

鲜于修礼很快汇聚了十万人马。面对定州的危机,刺史杨津束手无策,赶紧向洛阳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