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击退南梁(2 / 2)

“请讲。”

“反正北方士族都知道元颢是大梁的傀儡,干脆咱们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直接做掉元颢占据洛阳,整合所有汉人的力量,一起对抗尔朱荣······”马佛念说的热血沸腾。

“不可,马将军,你可能太高估咱们梁国的号召力了,现在很多士族领袖都尊奉魏国为正朔;况且,我深受陛下(萧衍)信任,万万不可擅作主张。此事休提。”陈庆之毫无犹豫地拒绝了马佛念。

一旁的杨忠说道:“既然洛阳守不住,又不能取元颢而代之,那陈将军不如远离祸患,功成身退。”

陈庆之眼前一亮,如梦初醒:“对呀,你说的对,我怎么没想到,我可以去徐州呀,元颢不是封我为徐州刺史么,我可以趁机远离这是非之地,去徐州立足。”

下定决心后,陈庆之找到了元颢表明心迹,元颢还来不及思考,直接就拒绝了:“子云,朕不能没有你,一路北上,朕全靠你才有今天,你走了,谁来守卫朕的大魏江山;况且主上(萧衍)把这洛阳的大事都交给你了,你忍心跑去徐州自取富贵?”

元颢对陈庆之其实是一种利用的心态,虽然要防着他,但更要依靠他。无奈,陈庆之只能留下。

面对咄咄逼人的尔朱荣,元颢第一时间将陈庆之派到了河阳(河南孟州市)前线。河阳这个地方是战略要地,是河内郡南下洛阳的必经之地,在黄河北岸设有北城,南岸有南城,黄河中心小岛设有中潬城,河阳三城通过浮桥连接。

理论上来说,只要元颢守住了河阳三城,尔朱荣就很难过河。

现在,陈庆之驻守北城,元延明驻守中潬城,元颢的儿子元冠受驻守南城。尔朱荣一开始打算强攻,但陈庆之占据了地理优势,三天之内双方进行了十一场战斗,陈庆之都取得了胜利。

天气逐渐闷热起来,尔朱荣开始动了心思,他对元子攸说:“陛下,咱们还是撤军北归吧,梁军太厉害了,他们死守河桥,咱们又没有船渡河,长此以往,我们士气低落,恐遭大败!”

“看你这次跟我去不去晋阳。”尔朱荣默念着,心里乐开了花。

元子攸最怕的就是听到尔朱荣说北归晋阳,在洛阳那段时间,虽然周围到处是尔朱荣的鹰犬,但毕竟自己还有一定的私密空间,可以搞些小动作;要是去了晋阳,那完完全全就任凭尔朱荣摆布了。

领导有需要,好的下属不用等领导开口。杨侃、高道穆就是这样的好下属,他们主动站出来,义正言辞据理力争,说什么洛阳是魏国的象征,别人都欺负到头上了,咱们不能怂之类的。元徽、温子升、魏收等皇帝这一边的人都坚决表示要打过黄河去,解放大魏国。

杨檦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启禀陛下,之前逆贼元颢进攻虎牢时,您让微臣准备的船只,微臣早已备好,陛下巡幸河北后,微臣将船只藏匿起来,没有落入梁军之手,今天正可派上用场。”

说完,杨檦也顺便向尔朱荣作揖。这下子,渡船问题也解决了,尔朱荣总找不到借口了吧?

面对元子攸一系的强烈反对,尔朱荣犯了难,毕竟现在还不是皇帝撕破脸的时候。元天穆看出了老大的心思,上前来耳语道:“老大,现在这形势,如果执意迁都晋阳恐怕会尽失天下人心,咱们还是先击退梁军再考虑这事吧。”

既然好兄弟元天穆都给了自己台阶,尔朱荣很快就恢复了理智,他也怕萧衍真的增兵,怕萧衍再过一段时间消化整合了河南的军政资源。

4.击破神话

尔朱荣找来了算命大师刘灵助,让他算卦,看看此次南下洛阳吉凶祸福如何。刘大仙之所以能混入尔朱荣的领导层,自然是先会算人心,再会算时运,不然怎么跟领导混?

刘灵助看穿了尔朱荣的心思,他夜观星象,然后喃喃自语,念着口诀,对尔朱荣慎重其事地说:“不出十日,河南大定。”

“嗯,很好,既然天意不可违,那本王也无话可说了。”尔朱荣找来贺拔胜和尔朱兆,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八百精兵,今天晚上务必趁着夜色,绕过河桥,直接在南城登陆。”

贺拔胜、尔朱兆领命而去,贺拔胜特别兴奋,他把老乡李虎、侯莫陈崇等都带上了,他决定让梁军见识见识自己这个威名远扬的贺拔破胡。

夜幕降临后,贺拔胜一行开始了渡船行动,几百人陆陆续续朝着南岸集结。不过,还是被陈庆之的巡逻部队发现了。

“将军,不好了,魏军已经在不远处偷偷渡河了。”

“快,赶紧增援南城。”陈庆之来不及犹豫,他吩咐杨忠、马佛念、宋景休等人前往南城增援。但杨忠等人还是慢了一步,贺拔胜已经安全靠岸,元冠受还在睡梦中,而敌人已经杀来了。

慌乱之中,元冠受被活捉,杨忠等人赶来后立刻投入战斗,马佛念、宋景休等力战而死。正当魏军包围杨忠的时候,只听得有人哈哈大笑:“杨将军,元颢大势已去,何不早早弃暗投明?”

说话的是李虎,武川老乡。杨忠一看是老朋友,自己这边已经溃不成军,也就扔了兵器,投降了魏军。贺拔胜、侯莫陈崇等也过来打了招呼:“老杨,欢迎回归组织。”

兵败如山倒,即便是被神话的陈庆之。陈庆之第一时间得知了杨忠战败的消息,赶紧带着手下剩下的三四千人撤出了北城,中潬城的元延明更是早就朝着南方奔去。

尔朱荣乘势率大军渡过黄河,洛阳的伪军们立刻更换旗帜表示坚决拥护中央,这个中央当然是元子攸了。元颢在逃跑路上被追兵抓住并砍死。贺拔胜跟着陈庆之的白袍军紧追不舍,一路跟到嵩山。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值盛夏,暴雨来袭,山洪爆发,陈庆之的白袍军全部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流着泪,化装成了一个和尚,赶紧向南逃去。

萧衍早就收到了陈庆之在南逃路上的来信。“子云是我的心腹,又是得力干将,他必须活着回来!”萧衍对归附不久的羊侃大声说,并紧紧握着他的手。

羊侃随即领命而去,率轻骑兵一路北上迎接陈庆之。

最终,陈庆之平安回到了建康。萧衍十分欣慰:“子云呀,见到你平安归来,朕就放心了,那洛阳丢就丢了,而你陈子云胜过十万大军!”萧衍没有一点责怪陈庆之的意思,本来就是去北方风投的,对南梁来说,此次北伐已经赚了。

朱异问道:“陈将军,此次北伐,有什么收获么?”

陈庆之先向皇帝鞠躬,又转向朱异说:“哎,末将以为北方尚未开化,一到洛阳才发现,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萧衍和朱异相互看了看,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萧衍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一个很不愉快的消息又传到了萧衍耳朵里,西线前不久投降的巴州刺史严史欣,以及前去接应的宗室萧玩被北魏贺拔岳斩杀,上万人被俘虏。

在追击梁军的过程中,尔朱荣对着元天穆信心满满地说:“兄弟,明年,咱们明年就整顿大军朝南杀去,灭了萧衍!”说完,两人相视而笑。

很快,元子攸重新进驻洛阳,之前投降元颢的那些官员、地主、乡绅、伪军等等实力,全部又表示对元子攸的拥护。尽管元子攸对尔朱荣没什么好感,但没有这个人,他就无法再次进入洛阳。

在元天穆、尔朱世隆、樊子鹄等人的暗示下,元子攸封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食邑二十万户!

此时的尔朱荣36岁,人帅钱多地位高,他并不满足,并没止步。很快,尔朱荣将目光投向了幽州的韩楼以及关陇的万俟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