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文忧前线归来 小破院君臣试探(2 / 2)

“我二弟说,殿下能写出那样的诗,必然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你二弟?”

朱棣眉毛禁不住一挑:“司马懿?”

“正是!”

“他好像才十一岁吧?能懂本王的诗?”

“舍弟愚钝,只能懂一两层。”

司马郎再度施礼致歉:“之前意气用事,多有不对,请弘农王谅解。”

朱棣不由得想起了上午李儒的提醒,便摆摆手:

“本王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这事儿过去了。”

说完,转身回到了院子当中,看见司马郎还杵在门口。

“你还想留下来蹭饭啊?”

朱棣直接把大门给关上了。

司马郎见状无奈的摇摇头。

因为朱棣全程毫无礼节可言,实在是有些想不通,这样的人自己的弟弟司马懿怎么就对他颇为推崇呢?

就因为那首诗?

实在是难解其意啊!

司马郎随后转身离开,朱棣转身回到房内。

立时惊喜的告诉唐妙云:“原来李儒觉得我这段时间有些招摇了,在提醒我收敛锋芒。”

“哦?”

唐妙云颇为疑惑:“李儒是董卓的近臣,这不等于是在帮助殿下吗?”

“他可不是在帮我。”

朱棣笑道:“他这是在帮自己。”

“帮自己?”

唐妙云颇为不解。

朱棣连忙解释道:“这其中的根由想必还是得从士族跟寒门的矛盾说起啊!”

自秦汉以来。

当官的主要途径便是靠举荐。

也就是察举制和推荐制。

而举荐必然会牵扯出利益。

就拿察举制州郡名额来说。

每二十万人岁举一人。

不满二十万两年一举。

不满十万人三年一举。

每年的官员名额都是又限制的。https://

自家嫡亲子职的工作岗位都还安排不过来呢!更别说还有表亲,远亲等等一大堆人。

哪里还轮得到李儒这般的寒门子弟。

作为后来人的朱棣,不免想起后世的科举制度,在那样公开选拔的制度下,依旧有徇私舞弊,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依靠着人与人之间口口举荐,更是牵扯着各自利益。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朝臣中多是士族出身,而寒门贵子极少。

毕竟没人愿意肥水流向外人田。

所以像李儒这般寒门出身的子弟想要再上一层楼,除非有大机缘,恐怕这辈子都难出头。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这般官场糜乱的环境下。

而董卓的出现,却给了他一次升天梯的机会。

而他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举翻身成为文官之首。

所谓站得越高,摔得也会越重。

这也是为什么他拒绝跟群臣有来往的原因,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董卓给的,董卓是他的靠山,只要董卓不倒,自己没有大错,自己便能安稳一生。

“那他为何又来提醒殿下呢?”

“因为董卓不会一直不倒,这一点他很清楚。”

朱棣道:“他很清楚自己因为站队董卓已经得罪了群臣,倘若一日董卓倒台,自己势必会被群臣攻击,所以他要为自己选择一条后路。”

靠王允那些只会侃侃而谈的庸臣。

李儒可没有那么傻。

这种投资不划算,而且极有可能会热脸贴冷屁股,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所以,与其靠庸臣,不如靠庸主。

汉献帝年幼,行事容易被左右。

而弘农王则不然.....此刻正值人生低谷,他一句善言,便如同雪中送炭。

“李儒可真是一个做买卖的好手啊!”

“而且还是稳赚不赔的好手!”

朱棣和唐妙云夫妻两人忍不住评价道。

不过,回过神,朱棣再度觉得:

“感觉李儒这家伙的话里面还应该有一层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朱棣穿越汉少帝更新,第十七章李文忧前线归来小破院君臣试探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