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土著们的顺服(1 / 2)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正文卷第209章土著们的顺服其实对于许家庄此次大规模的海外拓殖行动。

大明的舆论,整体上是表示称赞和支持的,唱衰泼凉水的很少。

因为大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各方面的资源却相对有限。

且这些年气候过于反常,天灾无数,那个所谓的小冰河期还没有结束,反而越演越烈。

加上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土地兼并这类的人祸,大明许多地区的百姓,确实穷苦到了极致,挣扎在死亡线边缘,设身处地一番,似乎只有造反,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东方时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推演,拿出大量数据,看的无数文人士大夫脖子发凉,连夜噩梦,不得不得出了‘王朝兴衰周期律到了临界点,改朝换代,人口大灭减极可能发生’的结论。

许家庄对外大搞拓殖,移民大量人口,其实是在缓解这场危机,是在对外转移矛盾。

而南洋等热带地区,不仅丝毫不受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反而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诞生了不少的强盛王国,从没有出现过食物贵乏的问题,故而当地土着普遍懒惰,生产力发展缓慢,综合实力不是很强,又以小国居多,除了西方殖民势力具有一定威胁,其他全是鱼腩,预计很轻松就能拿下南洋。

最大的敌人,反而可能是热带风暴、疾病、水土不服。

好在许家庄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应该能大大减少死伤,顺利实现拓殖。

即便如此。

金銮殿早朝之上。

皇帝朱由检,与群臣百官,探讨起这次的许家庄大动作时,表示不看好的依然是大多数。

部分文官甚至面露笑意的,进行唱衰嘲讽:

内阁学士钱士升道:“陛下,这是大好事啊,许家庄此次投入的数以亿计的银元、数百万的饥民,只怕泰半都要打了水漂,必损失惨重。”

礼部尚书李康先如数家珍的道:“东汉建武十八年,伏波将军马援率三万大军南征交趾,只用数月便剿灭叛乱,摧枯拉朽,但大军也只是待了一年不到,病疫者众,六年后交趾又叛……本朝永乐五年,成祖派英国公张辅、左副将军沐成、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十万出征安南,短短一月便灭亡胡朝,设立交趾承宣布政司,但当地叛乱不休,疫病频发,回归大明不到二十年,便又分离了出去,我大明损失无数,却始终站稳不了脚跟,许家庄又有何魔力,可免于重蹈大明覆辙?”

首辅温体仁也道:“半年,或许只消半年,许家庄便会灰熘熘的撤出南洋,我等只要坐观许家庄失败即可。”

御史张延登道:“许家庄决心可嘉,勇气亦可嘉啊,为我华夏民族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值得褒奖的,但大明子民,耐寒不耐热,当年赤壁大战,曹操大军连南方的水土都适应不了,两广、云南之地,更是用了上千年才慢慢消化,许家庄急不可耐,要拿下更热的南洋,只是徒劳浪费之举罢了,会白白害死上百万的百姓。”

另一位言官道:“在大明生存虽苦,但去了外面,是片刻就丢了性命。”

当然也有一位官员问:“许家庄医疗技术高超,或许能解决疫病与水土不服之问题呢?”

《控卫在此》

但他马上遭到了嘲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先人上千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家庄能行?”“许家庄不是神!”……一番议论下来,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朱由检,也不是非常看好许家庄的海外拓殖行动,为百万以上的大明移民感到担忧,不知道他们能活下来多少,一成,还是两成?

但就算如此。

也没几个文官提出,要劝说许家庄放弃海外拓殖行动的,一方面是不可能劝止得了;其次那么多的难民饥民,如此巨大的矛盾,不想办法转移出去,难道全留在大明,最终导致内爆不成?

出于阶级利益的考虑,即便他们极其不看好许家庄的行动,但内心都是完全支持赞成的态度。

包括皇帝朱由检脑中,也是这种让他感到羞愧的自私想法。

……

十一月七日,上午。

台湾岛,西海岸,中部平原地区。

在一条河流的河口位置,

找了处适合登陆的海滩,建立了一座临时的港口。

许家庄的移民舰队,正式登陆了这座岛屿!

走下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搬运下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并迅速的建设好了营地,有了一个堪称稳固的据点。

温暖。

作为无罪军的一员,被分配到了警戒巡逻任务的杨大眼,对这个陌生地方的第一感官,就是温暖。

至少有十多度的温度,既不冷也不热,对人体可谓恰到好处的舒适。

其次就是荒芜,虽然已经有一些区域得到了开垦,建立了多个的村落,但超过70%的平原土地,还是荒芜未开垦的状态,遍布比人还高的杂草灌木。

杨大眼拔出绑在腿上的狗腿刀,砍掉面前的一些杂草,挖了挖根系下面的土壤,居然是黑色的黑土。

“这里的地很肥,是好地,肥的流油的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