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 / 2)

 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p>

许多教育家认为,应当尽量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占住”少年们的心,尽量吸引他们参加文化教育机构、运动团体的活动。一旦少年成了犯罪者或破坏了道德标准,大家就齐声地抱怨说:我们的俱乐部、青年咖啡馆、运动场、室内操场太少了,以至青少年不得不在马路边上聚集在一起,无人监督,所以产生犯罪行为。这样来解释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根源,是会把家庭、社会、共青团和学校引入迷途的。这种解释里包含着这样的意图:要紧紧地抓住少年的手不要放开,生怕他一旦居于独处的环境时,就经不起坏榜样的引诱和腐蚀。</p>

然而,能不能认为这就是教育呢大家知道,一个人在生活里经常是要留下独自一人,只有跟自己的良心在一起的。少年不仅应当有能力提防坏东西的沾染,而且应当有能力跟坏事做积极的斗争。难道总是担心害怕,唯恐生活把一个人置于单独地面对困难的境地,就能教会他生活吗我们总是想把学生的生活组织得安全可靠的意图,有时竟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共青团组织要求,甚至在节假日,学校里也要组织少年们集体休息,教师甚至在星期天也要给他们找一些娱乐,注视着不要让他们落入坏的同伙里去。所有这些对于青少年道德行为的虚假的关心,不禁使人忧虑地想到:我们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一个人直到成年都搀着他走路,用过多的玩乐和满足去喂养他,这样做只能在他的精神里播种空虚和无聊。他不知道该怎样打发时间。至于家庭、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和家庭义务,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日常小事,毫无意思,不值得关心的。</p>

如果我们的教师、共青团组织总是在疼爱少年,想方设法让他有事可干,每到星期天就替他安排娱乐活动,那么我们对于学生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教给他**地、有益地利用空闲时间。</p>

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给学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样度过星期天困难得多,要比抓住他的手不放,直到他走出校门,一下子被摆脱了各种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陶醉得不知所措,那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上述这些困难的问题。我在一所学校里工作了几乎四分之一世纪,这许多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p>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一个人正应当从这里开始认识自己,开始自我教育。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11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p>

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学生对年长者的劝告比较容易接受,他能很感兴趣地去做一些有益的、必要的事,他开始进行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譬如,教师向孩子们建议:早晨要早起,不迟于6点钟,夏季在5点钟起床,做一套早操,在早晨这个时间用两小时读书,再参加一点体力劳动:给果树浇水,照料花草,等。孩子们到学校来的时候,让他们讲一讲,谁做到了哪些要求:有的人能够“强制自己”,有的人则没有做到。渐渐地,孩子们开始认识到,战胜自身的弱点懒惰、散漫等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光荣的事,于是,他们热心地去做那些开始时带有游戏成分的事。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种几棵树,这些树归他照料。夏季要给这些树浇几次水。班主任并不指定时间让学生给树浇水。每一个学生都在他认为应当浇水的时候来学校浇水。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从事这项**的劳动。</p>

身体锻炼在自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淋浴设备,要强制自己天一亮就起床,洗淋浴,而且要每天坚持。家住在湖边的孩子,则每天在湖里洗澡。在冬季,9、10岁的男女孩子练习用雪擦拭身体。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要经常完成这项锻炼,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毅力的。如果教师简单地采取强制的办法,那是绝不会收效的。那样一来,就会有许多学生欺骗教师,说他们都按照要求做了,而事实上却是在暖和的被窝里偷懒哩。全部问题就在于要能够强制自己。我们的孩子都能坦白地说明,谁做到了哪一点,谁没有做到。那些实在没有勇气拿来一桶雪,脱下衬衫,用一把把冰冷的雪往身上擦的学生,就找别人帮助他们。这是自我教育、自我纪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p>

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所有这些都是精神生活的领域,随着一个人接近青年早期的年龄,它们越来越深入地成为自我教育的因素。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的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p>

我们在学校里不做早操,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家里做操,洗淋浴,用雪擦身体的。在10一11岁的男女孩子当中,大家默不作声地在这方面进行着竞赛。在这个领域里即学会强制自己应当首先发扬竞赛的精神。</p>

在7、8岁的年纪,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种一棵树,用来纪念他最亲爱的一个人,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个人完成这件劳动的。初看起来会觉得,好像这里忽视了集体劳动的作用及其教育力量。然而事实上,这是一种真正的集体劳动。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安排好,这不仅是因为他对懒惰感到厌恶,而且是因为他不愿意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照料这棵树要持续5、6年之久。到了第四或第五学年,每个学生再种一棵树,并一直照料它,直到中学毕业。这就形成一个集体的树林,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劳动。学生集体中的相互关系的全部方式都在灌输这样的思想:谁也不强迫你劳动,每个人凭自己的良心工作。没有人去向哪一个少年提醒说,他的劳动时刻都是同学们能够看见的,因为他本人也能够感觉到这一点。</p>

如果有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偷懒不干,同学们就会当面喊他是懒汉和游手好闲的人。他们谴责和嘲笑的不仅是懒惰本身,而且是意志薄弱、不想克服自己的弱点,不能管住自己的现象。少年对于别人给予自己人格的这种道德评价是非常敏感的:他好像能用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了。在这一点上,也正包含着对于人的自我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自我认识的实质。如果在集体里没有对少年的道德面貌、劳动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进行公众的评价,那就谈不上让每一个少年认识自己。</p>

脑力劳动、学习能够为自我教育提供非常丰富的可能性。早在四、五年级,我们就促使学生进行重大的意志努力。教师对他们说:“你们尝试一下,强迫自己在早晨6点到8点之间把所有的家庭作业都做完。你们以后会感到的,这将减轻你们的脑力劳动,使你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少年们逐渐地体会到了:在早晨做功课,比在放学以后做,效果要好得多。早晨花1个小时所做的事,能抵得上下午花3个小时所做的事。</p>

但是,问题的意义不仅如此。学生的一天从劳动开始,强制自己完成任务并在自己的良心面前做自我汇报,这件事在道德教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珍惜时间,利用空闲的时刻。只有在少年时代就懂得了劳动的欢乐,体验过由于能够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的时间。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治疗无理智地消磨时间的良方。</p>

有一个问题已经不止一年地使我感到忧虑不安;为什么少年们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阅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像蜉蝣一样短命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后来我才明白,少年们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这种阅读应当占据人的整个理智和心灵,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怎样才能使好书成为自我教育的手段呢怎样才能不仅用磁带录音机和收音电唱两用机、跳舞场和电影院来吸引青少年,而且也让他们迷恋于富有智慧的、美好的书籍呢这就必须教给少年们读书。我们开辟了一个“思考之室”,在那里收集了几百种最富有智慧的、最美好的书。在这个“思考之室”里,我们有一个书橱里放的是名人传记。这一类书是青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而理想的东西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的。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教师给学生讲述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生平,同时把有关的书介绍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从这些书里可以知道许多有关这些人物生平的事。这个目的终于达到了,少年们入迷地阅读这些书籍。阅览室渐渐地成了一个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策源地,学生预备了专门的笔记本和摘录本,他们在写笔记的过程中跟自己进行着内心的交谈。这是自我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那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找到了榜样,强烈地希望从人类经过艰难困苦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吸取养料的人,才能上升到这个阶段。</p>

在学生的周围有一个千万本书籍汇成的书籍的海洋。其中有些书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能丰富学生的智慧,也无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另一些书简直是有害的。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2000本。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我们应当跟每一个青少年进行个别谈话,以便替他找到一本合适的书,使他读了这本书就好像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经历了人生的一大段路程。这是一项很不容易的工作。有时候,还得在教师当中克服漠不关心的态度和习惯势力。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于他读的那本书,我们应当努力去揭示书籍的真正的美,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找到他喜欢的书。</p>

教师要研究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主要的是,要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欢乐感。我们认为,如果学生还没有入迷地开始阅读科学书籍,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蹊径。当学生在阅览室里读过几本书以后,当他体验到认识的欢乐感以后,他才会把书借回去**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