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帝师 锦暖儿 0 字 2022-09-29

“你和这奴婢去司礼监,传本宫的话,将刘瑾带来坤宁宫。”</p>

“是!”</p>

钱兰领命,马永成不敢立刻就走,眼巴巴的瞅着朱厚照。见后者点头,才忙不迭起身,跟着钱女官退出暖阁。</p>

“母后……”</p>

朱厚照张张嘴,不知该如何劝说张皇后。事出突然,没有李东阳提点,哪怕知道不妥,也是无计可施。</p>

张皇后郁气难消,司礼监正好成了出气筒。</p>

不能拿李梦阳如何,还不能处置几个奴婢?</p>

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司礼监敢直入文华殿,其中必有缘故,最大可能便是奉天子之命。奈何张皇后正在气头,便是想到也顾不得了。</p>

不出了这口气,她连觉都睡不着。</p>

几个奴婢,还能翻上天不成!</p>

司礼监暗室内,一灯如豆。</p>

刘瑾瘫坐在地上,面色惨白。</p>

提督太监王岳和掌印太监戴义分坐上首,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宦官拢着袖子,上下扫着刘瑾,很是不怀好意。</p>

“可能让他开口?”</p>

“您瞧好吧。”</p>

老宦官--抽--出手,应得爽快。</p>

刘瑾抖得更加厉害。</p>

除了天子下令廷杖,内廷处置犯错的中官和宫人,向来不许见血。</p>

老宦官品阶不高,却是在司礼监暗房呆了半辈子。但凡落在他手里,不死也要脱层皮。</p>

“刘瑾。”戴义冷声道,“你可知嘴不严实是什么罪?”</p>

“戴公公,奴婢冤枉!”</p>

“冤枉?”戴义仍是冷笑,“当日暖阁中,除了你和谷大用,伺候的只有宁公公和扶公公。天子说的话,隔天就传遍京师,必是有人嘴不严实。”</p>

“谷大用是个棒槌,你可是机灵得很。”王岳半眯着眼,烛光摇曳下,满脸沟壑,难掩阴沉。</p>

刘瑾汗流浃背,嗓子发干,想要争辩,却是半个字都说不出来。</p>

推到宁瑾和扶安身上?</p>

哪怕出了司礼监,也是死路一条!</p>

谷大用……对,谷大用!</p>

“不是奴婢,是姓谷的,谷大用!”</p>

刘瑾已是六神无主,为了活命,不惜拿别人垫背。</p>

趴伏在地上,刘瑾瑟瑟发抖,声嘶力竭,眼中却闪过狠毒。</p>

只要他能熬过这遭,只要能保住这条性命,他日必要手握实权,将王岳、戴义通通踩在脚底,抽筋扒皮!</p>

戴义正要再说,暗室的门忽然被敲响,一个中年宦官走了进来,在戴义耳边低语两声。</p>

“坤宁宫?”</p>

声音虽低,仍清楚传入刘瑾耳中。</p>

太子就在坤宁宫!</p>

刘瑾瞬间升起希望,只要离开司礼监,自己的命就能保住!</p>

坤宁宫发话,王岳和戴义不能置若罔闻。</p>

两人商量之后,一人前去禀报天子,另一人押着刘瑾去见皇后。</p>

见他们从暗室出来,陈宽心中便是一咯噔,问道:“这是?”</p>

“皇后召见。”</p>

戴义苦笑,陈宽同觉嘴里发苦。</p>

天家夫妻,相濡以沫多年。他们这些伺候的,再得用也是奴婢。天子向来敬重皇后,说不得就会改了主意,放过刘瑾。</p>

万般无奈,却也是无能为力。</p>

戴义带着刘瑾去了坤宁宫,不久,刘瑾就跟着太子回了文华殿。虽被施以小惩,于性命却是无碍,品阶未被夺取,仍伺候在太子身边。</p>

陈宽站在廊下,见到从乾清宫回来的王岳,有心询问,却见对方摇了摇头。</p>

两人同时长叹一声,忽然觉得,夜风竟比冬日更凉。</p>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p>

这个祸害不除,终将成为大患!</p>

弘治十八年,农历三月壬寅,刘瑾被下司礼监,当日即被放还。</p>

隔日,皇后入乾清宫,半个时辰后,内官急召太医,宫内一片肃然。</p>

傍晚,龙体大安,皇后闭门坤宁宫,皇太子奉药御前,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刘健、谢迁奉召觐见。</p>

掌灯时分,三名阁臣离宫,面上都是怅然。</p>

其后,天子罢朝两日,至第三日方现身临朝,群臣稍安。</p>

朝中之事,杨瓒自无从得知。唯一的感觉,近日里巡城的官兵和衙役忽然增多,时而能见佩刀的锦衣卫从道上驰过。</p>

思及多种可能,仍无头绪。只得暂且将疑问压下,每日里在房中练字,等着殿试放榜。</p>

弘治十八年农历三月癸卯,传胪大典。</p>

奉天门大开,三百零三名贡士均着玉色澜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入奉天殿听宣。</p>

殿前,大汉将军着明甲,金吾卫持长戟,锦衣卫佩腰刀,分立两侧。</p>

殿中,飞禽补服的文官在左,走兽补服的武官在右,肃然无声。</p>

御阶之上,弘治帝身着绛纱衣,赤色蔽膝,头戴十二缝乌纱帽,手持一尺二寸玉圭,端坐龙椅。</p>

殿试金榜已由填榜官书就,待贡士进殿,行大礼之后,将悬于奉天殿前。</p>

金榜共有两份,大者高悬,小者由中官奉在御前。</p>

三拜之后,弘治帝抬手,身着蟒服鸾带的宁瑾上前半步,朗声道:“天子敕,赐今科贡士谢丕进士及第,钦点状元,赐朝服冠带。”</p>

“赐今科贡士顾晣臣进士及第,钦点榜眼,赐宝钞千贯。”</p>

谢丕和顾晣臣位列三鼎甲,并不出众人预料。</p>

接下来的探花之位,有人猜是董王已,亦然有人猜是崔铣,无有定论。十四名读卷官却是表情如一,让人猜不透半分。</p>

不料想,宁瑾略提高声音,道出一个群臣都很耳生的名字。</p>

“赐今科贡士杨瓒进士及第,钦点探花,赐宝钞千贯。”</p>

除了殿试读卷官,群臣皆面现愕然。</p>

杨瓒?</p>

这是哪个?</p>

站在队伍中的杨瓒亦是耳际嗡鸣,愣在当场。</p>

探花?!</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