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2 / 2)

帝师 锦暖儿 0 字 2022-09-29

别说证据确凿,确有其事,就是道听途说,也没有将言官定为“诬告”的道理。</p>

天子行廷杖,将人撵回老家种田,还能在史书上留几笔,说不得会被春秋一下,成为“诤臣”。被朝臣推出去顶罪,扣上污名,今生今世都不得翻身。</p>

身为御史,负监察百官、纠察不法之责。</p>

一人背上诬告的罪名,整个都察院都会被牵连。</p>

姓刘的能诬告,证明言官也有私心,并非百分百的清廉公正。以此推断,其他御史乃至副都御使,左右都御使,都变得十分可疑。</p>

同为言官的六科给事中,也不能独善其身。</p>

大家属于同一体系,平时可以掐,必要时必须站在同一阵线!</p>

和武官撕,和文官撕,和天子撕!</p>

撕到不能再撕!</p>

总之,绝不能被同僚上言“诬告”!</p>

杨瓒上请之时,只想着将水搅浑,万万没能想到,力度有点大,浑水变成泥潭。</p>

朱厚照想到了。</p>

身在皇家,接受的是帝王教育,政-治-嗅觉远比杨瓒敏锐,缺少的不过是经验。</p>

看到群臣的表现,设想到可能的后果,朱厚照心情更好,借衣袖遮掩,又吞下两块豆糕。</p>

当日早朝,结束在一片肃杀的气氛当中。</p>

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退朝之前,朱厚照突发奇想,决定恢复上元节休假,只是从十日缩短到五日。</p>

“上元节当日,朕与万民同乐。”</p>

丢下这句话,朱厚照起身走人。</p>

奉天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p>

纵然是内阁三人,也不得不正视天子的变化。</p>

轻飘飘两道圣旨,搅乱整个朝堂。偏偏不能说天子有错,毕竟麻烦的源头不在龙椅之上。归根结底,无论倒霉到什么地步,都是自找。</p>

“李相公,你看天子是什么意思?”</p>

三人之中,李东阳最是平易近人。心怀忐忑的官员不敢拦刘健谢迁的路,只能壮起胆子,到李东阳面前碰碰运气。</p>

未料想,李东阳没说话,前方的刘健忽然驻足,转过身,厉声喝道:“天子刚正,下旨严查不法,尔等有何异议?”</p>

“不敢,不敢!”</p>

“天子大中至正,法不徇情,我等甚是欣喜!”</p>

“既如此,还有何事需问?”</p>

分毫不给人面子,刘健冷哼一声,再不做停留,转身就走。</p>

安慰众人两句,李东阳亦未多留。他担心的不是两道圣旨,而是皇庄。</p>

撤掉设立的关卡,不再向往来商贾收取货税,看似寻常,内中实藏有大玄机。</p>

“皇庄,官衙,管道,陆运。”</p>

一边走,李东阳一边思量。</p>

天子以身作则,严格拘束皇庄管事太监,不许大肆盘剥。有圣旨为令,当地官衙必仿效而行,减免杂费,否则将有违背皇命之嫌。</p>

宁晋等县有官道通往京师,贯通南北。</p>

消息传出,各地行商必将蜂拥而至。</p>

究其根本,各地官府盘剥甚巨,水路尚好,商队行走陆路,单是各项杂费,就占据成本的多半。逐年挤压之下,利润不断缩减。大商尚能支撑,若是小本买卖,不赔钱就算好的。</p>

此项皇命一出,可以想见,皇庄所在的州县,必当聚集各地商贩。南北货物流通,各色人等聚集,酒楼客栈,食铺茶肆定会应运而生,鳞次栉比。</p>

行到文渊阁前,李东阳没有急着推开门,而是立在廊下,唤来一名书吏。</p>

“去工部,取保定等府舆图送来。”</p>

“是。”</p>

书吏领命退下,摸不清李阁老的意图,却没有多问。</p>

李东阳步入室内,见刘健谢迁正翻阅奏疏,偶尔交谈,多言及两道圣旨,少有涉及皇庄,不免摇头。</p>

丢了西瓜捡芝麻。</p>

忽视紧要未决,关注已能预期结果之事,该说两位同僚久居高位,思虑已成定势,还是自己杞人忧天,想得太多?</p>

李东阳同刘健颔首,行到桌案后,随意翻开一份奏疏,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p>

自正月初一到上元节前,各府州县衙封笔,不报送公文。摆在桌案上的,多是积压的琐事,或御史台六科的弹劾讽谏。</p>

看到奏疏上的文字,李东阳不禁皱眉。</p>

屠勋刚正有余,老练不足。比起前任左右都御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p>

想到先后卒去的史琳戴善,李东阳莫名升起一个念头,幸亏走得早,不然到话,见到都察院这个样,必定气得七窍生烟,恨不能捶死几个。</p>

想到两位都御使年轻时的生猛,李东阳下意识捶了捶肩膀。</p>

想当年,李东阳也曾打遍六部无敌手。祖上行伍出身,敢挑衅李大学士,不致血溅五步,也会鼻青脸肿。</p>

“老了啊。”</p>

李东阳突发感慨,引来刘健谢迁奇怪一瞥。</p>

正要开口询问,被敲门声好打断。</p>

几名书吏抬着木箱走进室内,向三位阁老见礼。</p>

“禀李阁老,北直隶各府舆图皆在此。”</p>

“好,下去吧。”</p>

“是。”</p>

书吏退出值房,李东阳打开木箱,并未取出全部舆图,而是翻阅图边备注,抽--出几张,铺在桌案上。</p>

仔细看会发现,这几张舆图俱为皇庄所在。</p>

太原,晋王府</p>

刘良女跪在地上,看着宫人嘴巴张合,如五雷轰顶。</p>

“怎么,可是高兴傻了?”</p>

团领窄袖小葵花衫,珠络缝金带红裙,刺着小金花的弓鞋,再次挑起刘良女的下巴。</p>

微眯起的双眸满含嘲讽。</p>

随着垂首,鬓梳闪动银光,圆珠耳饰轻轻摇晃。</p>

“以救了王爷,便能一步登天?”宫人浅笑,笑意却未达眼底,“区区舞女,连王府端茶倒水的奴婢都不如,能配给一个乐工,也算是天大的造化。怎么,还不谢王妃恩典?”</p>

刘良女咬着嘴唇,瑟瑟发抖,似恐惧到极致。</p>

“早揭穿了画皮,还要装样?”宫人踩在刘良女的肩上,木质的鞋底,在宫缎上留下清晰印痕,“也不打盆水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配不配穿这身宫裙!”</p>

“奴婢,奴婢……”</p>

“得了。”</p>

宫人收回脚,见到鞋面的眼泪,不禁皱眉。</p>

新制好的宫鞋,又不能穿了。</p>

“杨乐工同你也是旧识,在西苑中就对你多番照顾。前日求了王妃,王妃做主,将你赏了他。赶紧收拾,今天就搬出偏殿。”</p>

见刘良女跪地垂泪,眼圈通红仍是乖乖磕头,宫人眉间皱得更深。</p>

本以为这贱婢会嚷着叫王爷,也好借机处置,落个干净,在王妃面前有个交代。</p>

没想到……真是认命了?</p>

如果不是,此女更不能留!</p>

宫人惊疑不定,当真起了杀心。无奈,此女到底救过王爷,不好擅加处置。先将她移出偏殿,总有动手的时候。</p>

存心殿暖阁内,晋王坐在椅上,面色不愉。</p>

晋王妃笑靥如花,亲自斟茶,送到晋王面前。</p>

“王爷,昨日里,妾兄长升了镇边城所指挥佥事,来信报喜。”</p>

“哦?”</p>

晋王神情稍缓。</p>

“镇边城所?指挥可是郭牧?”</p>

“正是。”晋王妃微侧首,素手托着杯盏,管葱似的玉指,鲜红的蔻丹,如预料中,吸引住晋王的视线。</p>

“咳!”</p>

晋王咳嗽一声,先前冷脸,现下要转圜,难免有些拉不下面子。</p>

晋王妃好似没有看到,仍是在笑。对即将移出偏殿的刘良女,只字不提。</p>

一个玩意,惹得王爷当面来问,能留个全尸,也是看在救过王爷的份上。</p>

不过,西苑那么大,地方又有些偏,偏偏是她撞上大运?</p>

心头微动,王妃脸上的笑意更深。</p>

...</p>